APP下载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的资源状况

2016-04-13张国钢李淑红周景英钱英魏秀宏倪楠宝桩岳伟韩莫日根陆军

四川动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水鸟自然保护区鸟类

张国钢, 李淑红, 周景英, 钱英, 魏秀宏, 倪楠, 宝桩, 岳伟, 韩莫日根, 陆军*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2.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扎赉特旗137600)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的资源状况

张国钢1, 李淑红1, 周景英2, 钱英2, 魏秀宏2, 倪楠2, 宝桩2, 岳伟2, 韩莫日根2, 陆军1*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2.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扎赉特旗137600)

2014年5月—2015年4月,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特征和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迁徙状况进行了研究,以期开展对鸟类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根据保护区地形和水系分布特点,选择了27个水鸟集中分布的地点,每月调查1次,共调查12次。共记录到水鸟7目14科58种。保护区4月水鸟数量达到全年的最高值,5—8月水鸟数量和种类随之降低;10月水鸟数量明显增加;12月至翌年3月,保护区除了大鸨Otistarda,几乎看不到其他水鸟。大鸨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晚冬2月和春季迁徙季节(3—5月)。保护区春、秋季的主要物种是雁鸭类,水鸟数量和多样性的变化与雁鸭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密切相关,这些水鸟主要分布在图牧吉泡子、三道泡子和东泡子等地,当地拥有大面积的沼泽如芦苇沼泽和苔草沼泽,是雁鸭类取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环志回收的结果表明:保护区繁殖的白枕鹤Grusvipio和丹顶鹤G.japonensis分别在日本鹿儿岛和我国江苏盐城越冬;繁殖的部分苍鹭Ardeacinerea个体在浙江舟山地区越冬;部分在黑龙江省兴凯湖繁殖的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在越冬地找到配偶,一起迁徙到保护区进行繁殖。

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大鸨;迁徙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大兴安岭山地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区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大片的沼泽湿地,是东亚-澳洲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之一,也是濒危鸟类——大鸨Otistarda的重要繁殖地,被称为“大鸨之乡”。我国学者先后在该地区主要针对大鸨和鹤鹳类开展了种群数量、栖息地选择、行为生态等方面的研究(万冬梅等,2002;赵匠等,2003,2005;李晓民等,2005;刘一鸣,2011;卢小琴,田秀华,2011;周景英等,2013)。姜维军等(2007)对保护区白鹤Grusleucogeranus的春季觅食生境进行了研究,发现白鹤喜欢在特定高度范围的苔草Carexspp.、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宽叶香蒲Typhalatifolia等为主的沼泽中觅食;伊国良等(2009)对保护区大鸨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统计到的繁殖数量为200余只,并且从1998年开始记录到保护区越冬的大鸨,2003年的数量达到165只。

保护区作为我国大兴安岭地区重要的湿地,已经成为鸟类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是连接我国华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因此,全面掌握该地区水鸟种类、数量和迁徙动态,不仅有助于加强对该地区鸟类资源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同时也将为中俄两国在水鸟及栖息地保护等方面的国际交流提供基础资料。基于此,2014年5月—2015年4月,我们对保护区内水鸟群落特征和时空分布的特点,以及迁徙状况进行了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最南端,东与黑龙江省泰来县为界,西与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毗连,南与吉林省镇赉县接壤,北与扎赉特旗音德尔镇为邻,是嫩江水系、二龙涛河流域的一部分。地理坐标为122°44′13″~123°10′24″N,46°04′12″~46°25′47″E。总面积94 830 hm2,其中,水域面积5 336 hm2,沼泽湿地面积29 425 hm2,草原面积36 890 hm2,林地面积234 hm2。保护区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干燥凉爽,冬季严寒少雪。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年平均气温4.0 ℃,年日照时数2 855.5 h,无霜期140 d。

1.2 方法

根据保护区地形和水系分布特点,共选择了27个水鸟集中分布的地点,在每个地点设立2~5处观察点对水鸟资源状况进行调查,观察时尽可能接近湖边,观察点采用GPS定位。采用20~60倍单筒望远镜(SWAROVSKI)对视野中的水鸟进行确认和统计,可视观察距离为500 m。观察时的统计时间以看清并统计完视野范围内的水鸟种类和数量为准。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2015年4月的每月20—27日,共12次。科、属、种的分类地位及学名和中文名依照《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郑光美,2011)。

2 研究结果

2.1 物种组成

2.2 水鸟季节性变化

保护区水鸟的数量、种类和多样性呈季节性变化。4月,水鸟数量达到全年的最高值,约41种12万余只,主要物种是豆雁和白额雁,水鸟多样性不高;5月,随着豆雁和白额雁等的北迁,水鸟数量大幅下降;6月正值水鸟的繁殖期,豆雁、白额雁等已经迁离保护区,绿头鸭、斑嘴鸭Anaspoecilorhyncha、白骨顶Fulicaatra等进入坐巢孵化期,数量较少,但多样性达到全年的最高值;7月,普通燕鸻Glareolamaldivarum和黑翅长脚鹬等的幼鸟已经出壳,水鸟

数量有所增加,种类和多样性与6月较接近;8月,水鸟群落与7月基本一致;9月,豆雁等雁类已经返回保护区,水鸟数量增加较快,多样性基本稳定;10月,水鸟特别是豆雁数量明显增加,重新达到4万余只,但多样性开始降低;11月,与10月相比,数量虽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4万余只,多样性进一步降低;12月至翌年3月,除了大鸨,几乎看不到其他水鸟(表1)。

表1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的月变化Table 1 The monthly changes of the waterbirds in Tumuj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ner Mongolia

2.3 大鸨数量的年度变化

保护区大鸨数量的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数量高峰期出现在晚冬2月和春季迁徙季节(3—5月),特别是在3、4月分别记录到131只和137只。其他季节的数量都较少:繁殖期(6—8月),大鸨正值坐巢和育雏阶段,隐蔽性较强,观察到的频次和数量较少;秋季迁徙季节(9—11月),由于草丛茂密,大鸨较为分散,观察到的几率也较小;冬季(12月),多数大鸨已经南迁,数量降至全年的最低值。保护区的鹤类以灰鹤较多,春季可达近千只,但是没有繁殖种群,秋季较春季的数量少(表2)。

2.4 鸟类迁徙状况

近年来,在保护区环志的白枕鹤、丹顶鹤、苍鹭和东方白鹳等4种水鸟被记录到异地回收。具体情况如下:2010年5月20日,1只因中毒被救护的白

枕鹤环志后放飞(金属环号为Q00502,彩环红底白字242),于2011年1月3日在日本南部鹿儿岛北部被发现;2013年5月在保护区观察到繁殖的东方白鹳为黑龙江省兴凯湖自然保护区于2011年7月3日环志的东方白鹳幼雏(彩环环号为253,金属环号为Q021628);2012年7月6日在东泡子环志的苍鹭幼鸟(环号为M01-5702)于2012年12月1日在浙江省舟山地区岱山县被发现;2013年7月22日救助后放飞的丹顶鹤(彩环红底白字为946)于2013年12月在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发现。

3 讨论

周景英等(2013)曾对内蒙古图牧吉图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春季水鸟进行了调查,记录到45种9万余只水鸟, 优势种为豆雁、白额雁、绿头鸭、灰鹤等,在物种数量与优势种方面与我们春季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4月水鸟的数量有所增加,达到12万余只,这表明保护区丰富的食物和水资源能为水鸟提供较为适宜的取食和栖息环境。此次调查与以往对大鸨数量的调查结果略有不同,繁殖期和越冬期大鸨的数量均有所下降,最大数量出现在4月,仅为137只,夏季和冬季的最大值分别是5月(54只)和2月(72只),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表2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月变化Table 2 The monthly change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aterbirds in Tumij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ner Mogonlia

注Note: 保护级别:Ⅰ.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class Ⅰ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bird,Ⅱ. 国家Ⅱ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class Ⅱ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bird; 下表同, the same below.

保护区春、秋季的主要物种是雁鸭类,因此,水鸟数量和多样性的变化与雁鸭类的种类和数量变化密切相关,这些水鸟主要分布在图牧吉泡子、三道泡子和东泡子等地,当地拥有大面积的芦苇沼泽、香蒲沼泽及沼泽化草甸,而且难以接近,人为活动相对较少,常见有数百只或数千只雁鸭类的群体在芦苇和沼泽上空盘旋,因此成为雁鸭类取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如2015年4月在东泡子观鸟台分别观察到11 000余只和15 000余只的豆雁和白额雁;在东泡子宝兴屯附近观察到27 000余只豆雁和21 000余只白额雁;在三道泡子观察到5 300余只豆雁和6 500余只白额雁。此外,沼泽湿地周围分布有许多的农田,种植玉米和高粱等农作物,常常看到鹤类在农田中取食(周景英等,2013)。

冬季保护区湿地冰雪覆盖,鸟类食物匮乏,唯一的水鸟是大鸨;但数量比夏季少很多。由于没有开展过鸟类环志等工作,大鸨是夏季繁殖期结束后没有南迁、留下越冬的群体,还是北方区域如蒙古繁殖的大鸨迁来越冬的群体,目前还没有数据支持。大鸨的冬季食物主要为农作物,如豆类、玉米和草籽,由于保护区冬季气温低至-20 ℃~-30 ℃,而且还有降雪,地面大部分区域被积雪覆盖,大鸨能够获得的食物较少。因此建议在冬季大鸨的主要分布地定时补饲,尽量避免大鸨因食物短缺而饿死(李晓民等,2005)。

保护区在春、秋季都可以观察到白鹤,尤其是秋季数量较多。在调查时间之外,春、秋季都记录到2 000余只白鹤栖息,主要分布在与镇赉交界的农田如玉米地和绿豆地中休息或取食,这里是白鹤主要的迁徙停歇地之一。白鹤曾经是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优势种类,数量多时可达2 100余只(相桂权等,2010),然而,近两年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鹤数量下降较快,多数迁徙到图牧吉保护区栖息,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白鹤种群。这可能与当地旅游开发导致的人为活动增加、气候变化如降水量减少致使适宜的栖息地退化等综合因素有关。

研究结果证实,保护区繁殖的白枕鹤和丹顶鹤分别在日本鹿儿岛和我国江苏盐城越冬。鹭鸟也是保护区主要的繁殖物种,其中苍鹭繁殖种群数量在100只以上,繁殖的部分苍鹭个体在浙江舟山地区越冬这条迁徙路线也被证实。东方白鹳在保护区的数量较少,目前保护区正在通过人工巢的方式吸引东方白鹳前来繁殖,幸运的是,2013年有2只迁来利用了人工巢,并孵化成功,但是在育雏期,由于暴风吹倒了人工巢架,当年的育雏没有成功,而其中1只繁殖的东方白鹳是环志个体,是2011年在黑龙江兴凯湖繁殖的幼鸟,此次的回收证明了兴凯湖繁殖的东方白鹳部分个体不一定返回繁殖地,而是在越冬地找到配偶,随配偶一起迁徙到保护区进行繁殖。

致谢:感谢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对本项目给予的大力支持,同时对文中涉及到的各环志站的工作人员和提供回收信息的志愿者表示感谢。

姜维军, 李梦莎, 杜宇. 2007. 内蒙古图牧吉春季白鹤觅食地生境初步研究[J]. 吉林林业科技, 36(3): 28-31, 35.

李晓民, 刘学昌, 周景英, 等. 2005. 内蒙古图牧吉冬季大鸨调查初报[J]. 动物学杂志, 40(3): 46-49.

刘一鸣. 2011. 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春季觅食生境初步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 36(1): 39-41.

卢小琴, 田秀华. 2011. 笼养大鸨繁殖不同时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9(5): 84-87.

万冬梅, 高玮, 赵匠, 等. 2002. 大鸨的巢位选择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13(11): 1445-1448.

相桂权, 张洪岩, 吴景才, 等. 2010. 莫莫格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白鹤停歇种群动态的影响[J]. 东北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42(3): 126-131.

伊国良, 程万军, 周景英, 等. 2009. 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资源现状及保护[J]. 野生动物杂志, 30(2): 105-107.

赵匠, 高玮, 万冬梅, 等. 2003. 大鸨繁殖期活动时间预算和日节律[J]. 应用生态学报, 14(10): 1705-1709.

赵匠, 万冬梅, 王海涛, 等. 2005. 大鸨繁殖期觅食地的选择[J]. 应用生态学报, 16(3): 501-504.

郑光美. 2011.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北京: 科学出版社.

周景英, 钱英, 魏秀宏, 等. 2013. 内蒙古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春季迁徙水鸟多样性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4: 86-88.

The Surveys on Waterbird Population in Tumuj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Inner Mogonlia, China

ZHANG Guogang1, LI Shuhong1, ZHOU Jingying2, QIAN Ying2, WEI Xiuhong2, NI Nan2,BAO Zhuang2, YUE Wei2, Hanmorigen2, LU Jun1*

(1.Key Laboratory of Forest Protection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National Bird Banding Center of China,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2. Tumuj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Inner Mongolia, Zhalaiteqi,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137600, China)

The community and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aterbirds in Tumuj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ner Mongolia were studied from May 2014 to April 2015. Twenty-seven sites were chosen based on the vegetation types, the river stream, and waterbird cluster in the reserve. A total of 58 species belonging to 14 families and 7 orders were recorded. The annual peak number of waterbirds was observed in April, while the numbers of individual and species decreased from May to August, follow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number in October. However, only great bustards (Otistarda) were found from December to the next March. Peak number ofO.tardaoccurred from February to May.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in the migration season (spring and autumn) were geese and ducks, and the number of which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size and diversity of waterbirds in the whole area. Tumuji wetland, Sandao wetland and Dong wetland, which had large areas of marshes, were the most ideal feeding and resting habitats of geese and ducks. Banding recoveries indicated that white-naped cranes (Grusvipio) and red-crowned cranes (G.japonensis) reproduced in the reserve, and then migrated to Kagoshima (Japan) and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China) for wintering, respectively; some breeding gray herons (Ardeacinerea) in the reserve migrated to Zhousha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for wintering; there were also some oriental white storks (Ciconiaboyciana) which first wintered in Xingkaihu Lake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n breeding in the reserve.

Tumuj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aterbird;Otistarda; migration

附表 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鸟名录Appendix List of waterbirds in Tumuj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ner Mongolia

29.琵嘴鸭A.clypeata55730.红头潜鸭Aythyaferina56431.凤头潜鸭A.fuligula13032.鹊鸭Bucephalaclangula25633.普通秋沙鸭M.merganser217五鹤形目Gruiformes(七)鹤科Gruidae34.灰鹤GrusgrusⅡ126135.白枕鹤G.vipioⅠ1636.白头鹤G.monachaⅠ14637.白鹤G.leucogeranusⅠ49638.丹顶鹤G.japonensisⅠ45(八)秧鸡科Rallidae39.黑水鸡Gallinulachloropus13140.白骨顶Fulicaatra3659(九)鸨科Otidae41.大鸨OtistardaⅠ104六鸻形目Charadriiformes(十)反嘴鹬科Recurvirostridae42.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himantopus72943.反嘴鹬Recurvirostraavosetta123(十一)燕鸻科Glareolidae44.普通燕鸻Glareolamaldivarum362(十二)鸻科Charadriidae45.凤头麦鸡Vanellusvanellus1101246.灰头麦鸡V.cinereus47147.金眶鸻Charadriusdubius4148.环颈鸻C.alexandrinus12(十三)鹬科Scolopacidae49.黑尾塍鹬Limosalimosa25050.白腰杓鹬Numeniusarquata9351.红脚鹬T.totanus20752.白腰草鹬T.ochropus13653.林鹬T.glareola2454.矶鹬T.hypoleucos1655.青脚滨鹬C.temminckii4七鸥形目Lariformes(十四)鸥科Laridae56.红嘴鸥Larusridibundus357257.普通燕鸥Sternahirundo68858.须浮鸥Chlidoniashybrida60

2016-02-22 接受日期:2016-05-06

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No.201404404); 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维护项目

张国钢, 男,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湿地与水鸟生态学, E-mail:zm7672@126.com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lujunmail@vip.sina.com

10.11984/j.issn.1000-7083.20160036

Q959.7

A

1000-7083(2016)04-0617-05

猜你喜欢

水鸟自然保护区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江河里的水鸟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鸟类的叫声
水鸟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嘉陵江武胜段冬季水鸟多样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