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视频”和“动画课件”在光的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2016-04-13倪燕茹

物理通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光栅微视频大学物理



“微视频”和“动画课件”在光的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本文论述了“微视频”与“动画课件”在光的干涉、衍射及偏振教学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这些研究对《大学物理》有关光的内容教学可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微视频大学物理动画课件

就一般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而言,《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时数普遍比较少,而学生的学习状况又普遍与重点院校存在差距,这就给《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带来不利因素.《大学物理》课程的光学部分的一些教学内容由于比较抽象,有的学生理解这些物理现象存在一定困难,因而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费时费力,却往往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尽管探讨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文献有很多[1~5],但探讨利用“微视频”物理实验模式辅助讲解《大学物理》课程光学部分教学内容的文献却比较少.为此,文中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微视频”物理实验在《大学物理》课程“光的干涉、光的衍射”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中的运用,这种探讨对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1“迈克耳孙干涉实验”微视频与“光的干涉”理论教学

“薄膜干涉”是“光的干涉”部分的教学内容之一,一般《大学物理》教材都会把“薄膜干涉”的典型应用实例“迈克耳孙干涉仪”作为编写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讲解有些抽象,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果采取物理演示实验的形式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学校又不具备这个条件,且授课学时数较少,也不适合采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

为此,这里以光学实验项目“迈克耳孙干涉实验”的“微视频”为例,探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实验“微视频”资料与授课内容有机结合的问题.

图1 迈克耳孙干涉仪原理图

图2 迈克耳孙干涉仪干涉图样

“迈克耳孙干涉仪”原理图如1所示,S为光源,G1为分束片,G2为补偿板,M1和M2为全反镜,E为出光口.“薄膜干涉”的相应教学内容不仅要讲解“迈克耳孙干涉仪”原理,还要讲解“迈克耳孙干涉图样”,即一组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纹的干涉图样,如图2所示.还要给出M1移动的距离Δd与光源波长λ,“冒出”或“陷入”干涉图样中心的条纹数目ΔN的关系式

(1)

以及解释什么条件下“冒出”或“陷入”干涉条纹的现象等等.

另外,除了让学生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总结公式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给出相关的测量数据,让学生课堂上计算出入射光源的波长.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学生根据式(1)较容易地计算出该实验光源的波长为0.000 635 9 mm,即635.9 nm.

通过“迈克耳孙干涉实验”的“微视频”播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学生不仅较易掌握“薄膜干涉”中“等倾干涉”的相应计算公式,理解“迈克耳孙干涉”现象产生的原因,还掌握“冒出”或“陷入”干涉条纹现象产生的条件,大大提高了《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也为学生将来在物理实验课中做此实验项目了做了较好的铺垫工作.

表1 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2“光栅衍射实验”微视频与“光栅衍射”理论教学

一般《大学物理》教材中“光的衍射”这部分教学内容,都会编写光栅衍射方程、光栅衍射光强分布等内容,而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如果只是通过语言讲解和多媒体课件演示相结合,有的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也收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可采取“光栅衍射实验”的“微视频”播放与“光栅衍射”教学内容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光栅衍射”原理如图3所示,G为光栅,L为透镜,H为观察屏.f为透镜的焦距,θ为衍射角,b为狭缝宽度,b′为狭缝间距,b+b′为光栅常数.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讲解“平行光垂直照射到透射光栅上时,在衍射角为θ时,相邻两缝发出的光到达透镜后面的焦平面处的屏H上P点时的光程差都是相等的,光程差为(b+b′)sinθ”等知识点外,还要给出光程差(b+b′)sinθ与波长λ的关系式,即光栅方程

(b+b′)sinθ=±kλk=0,1,2,3,…

(2)

利用光栅衍射方程(2)式,就可以计算出单色光的波长λ.而且要解释“光栅衍射图样是单缝衍射和多缝干涉的总合效果”以及“在观察屏上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等等.由于语言讲解描述起来比较繁琐,且不直观,需要学生想象出光栅衍射图样.实际教学效果不算太好.

图3 光栅的多光束干涉

如果结合播放“光栅衍射实验”的“微视频”来讲解“光栅衍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屏直观看到衍射图样,而且让学生明确看到入射光为白光时,波长λ不同,衍射角θ不同,则产生色散,形成光谱.即除中央零级(k=0,θ=0)条纹O点,与波长无关,也就是说中央明条纹与波长无关由各色光混合为白色外,其他各级次(k≠0)条纹的衍射角θ与波长λ有关,在同级(k≠0)衍射条纹中,λ较大者,θ较大,λ较小者,θ较小.由于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的波长是由大到小的,因此衍射角也是由大变小的,由此可以知道:两侧各级明条纹都从紫到红对称排列,紫光靠近中央明条纹, 红光远离中央明条纹,形成彩色光带,也称为衍射光谱,而且k级红光有可能与k+1级紫光重叠,甚至越过,如图4所示.

图4 白光衍射光谱

通过“光栅衍射实验”的“微视频”播放与“光栅衍射”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充分集中了他们的课堂注意力.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较容易地掌握“光栅衍射”的相应计算公式,理解“光栅衍射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彩色光带的形成原因和分布情况等.还为学生将来在物理实验课中做好“光栅衍射”实验打下了良好基础.

3“动画课件”与“光的偏振”理论教学

一般《大学物理》教材中“光的偏振”这部分教学内容,都会先编写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起偏器、检偏器、马吕斯定律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采用“动画课件”就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利用如图5所示的“动画课件”可以演示“马吕斯定律”公式,其表达式如下

I=I0cos2θ

(3)

式中θ为“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图5 光的偏振

通过放映制作的“光的偏振”动画课件与课堂启发式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光”、“线偏振光”、“起偏“、”检偏”等概念以及“马吕斯定律”计算公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结语

通过对“迈克耳孙干涉实验”微视频在“光的干涉”理论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光栅衍射实验”微视频在“光栅衍射”理论教学中的运用的探讨,以及“起偏器和检偏器”的“动画课件”在“光的偏振”理论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对于探讨“微视频”及“动画课件”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注意两种模式的分别运用,也可以把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不管哪种模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提高少学时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有实际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启迪学生的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创新意识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参 考 文 献

1倪燕茹.补偿法的运用与探讨.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7):51~55

2倪燕茹.类比法和补偿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的运用与探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8):83~86

3孙厚谦,洪林,史友进,等.应用型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0(12):49~51

4彭传正.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物理通报,2013(10):24~25

5王慧君.地方院校大学物理“模块类·结构化·建构化”教学模式初探.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102~1031

(收稿日期:2015-09-28)

作者简介:倪燕茹**泉州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434倪燕茹(1965-),女,学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理论与实验研究.
(泉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362000)

猜你喜欢

光栅微视频大学物理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光栅衍射分析
并排双光栅衍射特性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
小质量恒星形成理论中的大学物理知识浅析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
基于LabView的光栅衍射虚拟实验研究
数学语言精准性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学物理实验室的创新平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