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烈山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构建探究与实践[1]

2016-04-13陶学明朱荣廷郑玉艳

质量与标准化 2016年7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要素标准化

文/陶学明 朱荣廷 郑玉艳

安徽烈山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构建探究与实践[1]

文/陶学明1朱荣廷2郑玉艳1

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从建设内容、建设环节、标准类型等方面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对象,提出了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绘制了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框架,以期为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美丽乡村 标准化对象 标准体系 构建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2015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的要求,重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它已经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引入标准化理念,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制定标准并实施,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创新、固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并形成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可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一、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烈山区位于安徽省淮北市南部,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区内分布有占地7.1 km2的花家湖和18 km2人工植被,奇峰俊秀、景色怡人的龙脊山,有西汉县城、新石器早期裴里岗文化等遗址。集优质山水资源、人文历史景观为一体。

烈山区人口约38万,其中农村人口约15万人。2012年前,烈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虽位于优质山水和人文资源周边,但烈山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建设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人居环境较差,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滞后,就医、上学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处在起步阶段;产业支撑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比较大;规划相对滞后,一些村庄建设无序;经济组织内生动力不强等。

2012年,依据安徽省、淮北市相关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等文件要求,为促进社会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体现“皖北江南、文明淮北”地域特色,烈山区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建设目标,积极开展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和环境卫生整治三大工作重点,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思路和政府投入、镇村自筹、部门扶持、农民参与的方式,不断地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

截止目前,全区35个村庄建成安徽美好乡村,“一村一品”专业村(乡镇)达到50%以上,并形成了“采煤沉陷搬迁、集镇改造开发、建设征地搬迁、旧村改造整治”四种典型模式;坚持“产业发展支撑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打造榴园、华家湖、和村等一批特色美好乡村。2014年,烈山区入选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

二、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构建

烈山区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和环境卫生整治等美好乡村建设方面,已形成较成熟的发展模式。如何维护来之不易的“美丽”成果持续发展?我们通过技术集成、实证研究、经验总结,收集和研制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休闲农业与旅游服务、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标准,构建了支撑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展标准体系。

1.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对象分析

① 建设内容要素

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烈山区积极引导村民从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集中力量搞好村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自来水供应、电网建设、通讯设施建设、危房整修、房屋风貌整治、乡村道路建设、商业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修建村庄道路36条,共13 900 m;完成风貌改造1 374户,拆除乱搭建筑物500多处,开展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工作、村村通工程等。

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烈山区按照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中心村配置完善了“11+4”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其中,公共服务包括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馆、乡村金融服务网点、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村两委、就业、警务等便民服务场所)等11项;基础设施即公交站、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4项。自然村配置“2+1”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其中,2项公共服务包括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1项基础设施即垃圾收集点。

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围绕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起居,深入开展了“清洁乡村、美化家园”活动,按照“三清”“四修”“五化”的工作要求,推进包括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修整危旧房屋、猪圈、旱厕、院墙、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和环境美化等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农房建设和改水改厕,实施农村卫生户厕改造,建设完善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启动实施试点村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完善以“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区调度、市处理”的工作机制,加大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员队伍,逐步建立农村卫生管护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生活环境。

休闲农业与旅游服务。烈山区选择最适合本地发展、群众所接受的产业,并给予重点扶持。如,大力发展榴园村的石榴、黄营村的灵枣等地方特色产业。建设省级、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规范化发展,目前石榴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种植总面积达6万亩,总产值接近2亿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园、石榴博物馆、“四季榴园”景区、南湖景区、龙脊山景区等乡村旅游。以“宜居型、产业型、社区型和生态型” 打造的留园村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村;“四季榴园”已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旅游销售收入达 300 万元,有效地支撑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烈山区为解决农业废弃物污染问题,积极开展了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主要为“煤改气”工程、节能炉灶推广、清洁能源使用、农膜控制使用与回收、农作物秸秆还田、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生产和有机肥生产等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是一项生态工程,也是一项利民工程,得到当地村民的积极响应。

② 建设环节要素

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环境治理、休闲农业与旅游服务和农村资源综合利用5个内容要素,每个要素都应包括:规划与建设、运行与维护、管理与服务、考核与评价4个建设环节。因此,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的建设环节确定为此4个环节。

③ 标准类型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系统工程。其中,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特点的内容都是标准化的对象,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应该包括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而制定的技术标准,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制定的管理标准,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工作岗位和作业方法等事项制定的工作标准以及针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与服务对象接触面上的各项服务事项而制定的服务标准。因此,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的标准类型确定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服务标准。

2.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

① 全面系统,重点突出

涵盖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各建设领域,充分考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将各领域的重点工作编入标准体系中,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的内容完整和重点突出。

② 层次清晰,避免交叉

基于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对象的科学分类,充分体现各要素的逻辑关系,按照体系协调、职责明确、管理有序的原则编制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确保总体系与子体系之间、各子体系之间、标准之间的相互协调,避免交叉与重复。

③ 开放兼容,动态优化

保持标准体系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为新标准项目预留空间。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形势需求,定期对标准体系进行修改完善,提高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的适用性。

④ 基于现实,适度超前

立足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着眼于当地标准化的现实需求。同时,要考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其对标准的需求,建立适度超前、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体系。

3.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关系模型构建

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对象包括建设内容、建设环节和标准类型三个要素。其中,建设内容要素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的基础要素。每一种建设内容要素都涵盖所有建设环节,包括所有标准类型;建设环节要素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的关键要素,各建设环节都涉及所有标准类型。根据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三维笛卡尔坐标系,构建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三维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三维关系模型

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三维关系模型中x轴表示建设内容要素,内容包括: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环境治理、休闲农业与旅游服务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5个要素;y轴表示建设环节要素,内容包括规划与建设、运行与维护、管理与服务、考核与评价4个要素;z轴表示标准类型要素,内容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服务标准4个要素。

4.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构建

根据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的三维关系模型,确定各要素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按照层次确定各版块和其内部分版块位置,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列组合,以通用的树形层次结构表达各(分)版块的内在联系。

标准体系共包括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环境治理、休闲农业与旅游服务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5个子标准体系。每个子体系都包括规划与建设、运行与维护、管理与服务、考核与评估4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服务标准4个标准类别。

由于建设内容要素中的5个要素均包含了若干指标要素,为了充分体现建设内容要素的具体内容,将指标要素体现在标准体系框架中;此外,标准类型要素在标准明细表中能更充分地体现,为了简化标准体系框架,在本标准体系框架中不再体现。遵循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得到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具体如图2所示。然生态保护保护等“生态宜居村庄美”的要件;也体现了产业支撑、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等“兴业富民生活美”的要件;还体现了乡村文化、村规民约、乡村特色文化、乡村生活方式文明等“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件。同时,该标准体系立足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而构建,并充分考虑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化现实需求,具有普遍的通用性和适用性。但是,该标准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内容,以及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而不断发展、变化。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有机整体,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是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

三、结 语

图2 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图

烈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以建设内容要素为核心,以建设环节要素为基础,各要素中由若干具体标准组成,标准类型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该标准体系充分体现了村庄规划、房屋风貌、道路交通、电力通讯、自来水供应,以及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定和实施针对美丽乡村的建设、生产、生活、公共事业等方面的标准,有效支撑和规范农业农村健康发展、优化村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developing beautiful villages in Lieshan District, analyzes the standardization obje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from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ntents and seg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ype of standards.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he principles of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s system for developing beautiful villages, and describes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with a view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onstructing beautiful villages in Lieshan District.

Beautiful villages; Standardization object; Standard system;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1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2烈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注:[1]基金项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化科研项目《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前期研究》(项目编号:562013B-3304);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编号:NCZGSD201405)。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要素标准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标准化简述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