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位测试方法在基坑勘察中的应用

2016-04-13郑晓鹏

铁道勘察 2016年1期

郑晓鹏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51)



原位测试方法在基坑勘察中的应用

郑晓鹏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251)

Application of in Situ Testing Technology in Foundation Pit Investigation

ZHENG Xiaopeng

摘要通过运用原位测试手段对某枢纽场地软土地层进行测试,获得地层中原位测试试验各指标参数的变化规律,并对多种测试手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种测试成果基本吻合,试验结果可靠,各种测试手段有相对适用的地质条件。多种原位测试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地层设计参数的准确性。

关键词原位测试;扁铲侧胀;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

原位测试方法是在现场保持地层不扰动或基本不扰动的情况下,测定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原位测试在确定地层物理力学参数方面的可靠性得到普遍认同。室内土工试验,虽然能够获得土样的指标,但无法完全反映地层原始状态的性质,并且样品在采集时容易扰动,土工试验人员的试验手法和经验有差异,导致土工试验在反映地层的性质上有偏差。

1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为某高铁延伸线引入枢纽站。此次仅对该枢纽站的基坑展开研究,主要测试仪器有静力触探试验仪、扁铲侧胀试验仪、十字板剪切试验仪等。选取关键性孔进行测试研究,为工程提供更可靠的设计参数。经勘探揭示,本场地代表性地质剖面见图1。

图1 代表性工程地质剖面

2扁铲侧胀试验

2.1数据采集

测试时,将接在探杆上的插板贯入土中,压至预定深度,再施加压力,使钢膜膨胀,通过压力和变形关系,计算出不同测试深度上对应的侧向压力p0(膜片在基座时土体所受的压力)、p1(膜片距离基座1.10 mm时土体所受的压力)、Δp(p0、p1差值)。制作代表性J-3孔压力随深度h的变化曲线(见图2)。

根据压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可以基本判别:土性变化明显的位置大致在6 m、8 m、21 m处,从而对地层有宏观的了解。

2.2ID、KD、ED数据分析

图3 J-3孔ID、KD、ED随深度h变化曲线

通过p0、p1、Δp值分别可求得基本试验参数:土类指数ID、侧胀模量ED、水平应力指数KD,并制作其随深度h的变化曲线(见图3)。ID、KD、ED曲线能够合理的反映地层性质,可用于划分地层。

图2 J-3孔p0、p1、Δp随深度h的变化曲线

结合图3可以看出,0~25 m的ID值大部分小于1.0,0.8~3.4 m的ID值约在0.26附近波动,为黏土-粉质黏土。3.4~6.4 m的ID值约在0.46附近波动,以粉质黏土为主。6.4~8.2 m的ID值在1.77附近波动,以粉土为主。8.2~21.2 m的ID值在0.40左右,为粉质黏土。21.2~25.0 m的ID值在0.65附近波动,以粉土为主。其中,6.4~8.2 m的ID值起伏较大,该地层含有砂粒及贝壳碎屑;21.2~25.0 m的ID值略有起伏,该地层夹有黏性土薄层。利用土性指数ID基本可以判别土的特性,与钻探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由图3可以看出,KD随h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从14.6衰减到1.6,接近1.0,表明地层水平应力和竖向应力随深度的增加,差值在减小,最终会接近相等。而ED与地层岩性有关联,在岩性分界处KD变化明显;在砂土和粉土中ED值稍大,一般黏性土中ED值次之,软土中ED值较小;综合ED与ID的关系,可以提供土类划分的准确性。

2.3超固结比OCR值分析

1980年,Marchetti通过研究发现,对于未胶结、颗粒级配良好的饱和土,当ID<1.2时,其超固结比OCR和KD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1)

根据公式(1)和KD值制作OCR随深度变化曲线(如图4)。KD是扁铲侧胀试验的重要指标,通过OCR值可了解地层的沉积过程,由OCR值随深度变化曲线,可以判断0~6 m地层OCR值远大于1,可判定为超固结土。6~21 m地层OCR值平均值在1.6左右,为超固结逐渐向正常固结土过渡。21 m以下地层,OCR值小于1,为正常固结逐渐向欠固结土过渡。根据勘探资料,19.7~25.2 m地层为第Ⅱ陆相,25.2 m以下地层为第Ⅲ陆相,水平应力指数KD分析结果与地层实际状况基本吻合。

图4 OCR值随深度变化曲线

3静力触探试验

图5 J-3孔qc、fs、Rf随深度h的变化曲线

本次双桥静力触探试验,利用测试点J-3孔绘制锥尖阻力qc、侧壁摩擦力fs、摩阻比Rf随深度h的曲线(如图5)。根据变化曲线,可以判别土类。综合图3、图5可以看出:从8~14 m深度,以软土为主,水平侧向压力p0、p1随深度呈线性比例增加,但增幅Δp值变化缓慢,不剧烈。另外,侧胀模量ED、水平应力指数KD波动较小,8~14 m地层土性基本不变。在21 m深度以下,地层主要为粉土,水平侧向压力p0、p1增长波动较大,其与静力触探结果较吻合。在图5中,8~14 m地层测试中,qc、fs随深度呈线性,平缓增加,增幅较小,并且qc值基本都低于0.7 MPa。而在21 m以下,qc、fs数值波动较大。通过对比分析,静力触探与扁铲试验之间有关联,测试结果基本吻合。

4十字板剪切试验

试验中将十字板头压入孔底土中,以均匀的速度转动,破坏土体,获得土的抗剪强度和灵敏度。代表性J-3孔Cu随深度h的变化曲线见图6。

图6 J-3孔Cu-h变化曲线

由Cu-h变化曲线可以看出,0~4.0 m土层抗剪强度较小,土质不均匀,随深度呈上升趋势,曲线稍有波动;4.0~8.0 m土层抗剪强度波动较大,土质很不均匀,夹粉土、砂粒,个别测点强度上升幅度较大;8.0~14.0 m土层抗剪强度变化缓慢,波动较小,土质均匀;14.0处土层抗剪强度在60 kPa左右,14.0 m以下地层稍硬,仪器较难贯入。

场地进行了原状土、重塑土对比测试,抗剪强度数值绘制如图7。

图7 原状土与重塑土对比测试

从图7可看出,不排水抗剪强度Cu呈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原状土强度曲线和重塑土曲线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对于均匀地层,曲线波动较小,呈线性增长,对于不均匀地层,曲线波动较大;根据测试数据得到0.6~3.3 m处软土的灵敏度为4.75,8.1~14.1 m处软土的灵敏度为4.10。

对于土质不均匀、强度较大的地层,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有一定的局限性,数值波动较大,容易造成测试结果的不准确,对于夹大颗粒的地层,还存在仪器被折断的风险。对于均匀软土层,数值波动较小,测试结果规律性较好。因此,有必要了解试验场地的地质条件,再采用十字板试验。

5结论

通过基坑工程中原位测试的应用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扁铲侧胀试验在软弱、松散土中适用性较好,而对于坚硬、密实的土层,适用性较差。

(2)扁铲侧胀和静力触探试验可对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快速了解场地的基本地质情况,成本较低。对土层的精确划分,需要结合钻探、土工试验等手段。

(3)扁铲材料指数ID是一个反映土的物性参数,对于正常沉积的均匀土体规律性较好,综合其他的手段来判别,可以提高精度。

(4)十字板试验对于均匀的软土地层,测试结果规律性较好,对于土质不均匀和强度较大的地层,测试数据具有离散性。

(5)原位测试方法的综合应用,可多方面掌握地层的特性,为工程的设计提供充分的岩土参数。

参考文献

[1]许再良,孟庆文,张咏芙,等.天津站交通枢纽轨道换乘中心工程岩土工程勘察[J].铁道工程学报,2008(6):1-5

[2]石林珂,孙文怀,郝小红.岩土工程原位测试[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3]袁聚云,徐超,赵春风.土工试验与原位测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4]孟高头.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5]《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6]《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编委会.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7]易鑫,潘瑞林,孙宝忠.原位测试在地铁勘察岩土参数求取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14(3)

中图分类号:U4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479(2016)01-0055-04

作者简介:郑晓鹏(1962—),男,2014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