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技术引进中的问题分析

2016-04-13王聪聪辽宁大学

消费导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辽宁大学总金额科技人才

王聪聪 辽宁大学



我国技术引进中的问题分析

王聪聪辽宁大学

摘要:我国的技术引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还存这忽视消化吸收,重“硬”偏“软”以及专有技术引进比重过大。为此,本文在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技术引进专有技术消化吸收

一、引言

1978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开放了技术市场,强调科技成果也是商品,自此技术引进成为推动我国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力量。我国技术引进合同不论在总量还是总金额上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979年至2013年,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以平均每年19%的速度增长,已经上涨了130多倍。在引进技术结构方面,我国重“硬”偏“软”的局面有所改善,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已经取代了“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成为我国技术引进的主要方式。同时,我国技术引进来源的国家和地区呈现多元化,从1985年的12个增加到2014年的78个,技术引进对外依赖度减弱。但是在这些可喜的成绩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否则我国的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推动作用会越来越小。

二、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严重

我国制造业水平正在飞速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引进在目前仍是提高制造业水平的主要方式。但是大多数企业只是注重技术引进的数量,以形成生产能力为目标,而轻视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消化吸收经费占技术引进经费的比例从2002年的6.9%上升到2013年的38%,虽然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以日本为例,其消化吸收经费平均是技术引进经费的4到10倍,可以说日本对消化吸收的大力投入是其技术进步的主要推手。我国消化吸收不足导致了对外技术过度依赖的现状,使得我国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

(二)技术引进重“硬”偏“软”的局面依然存在

据商务部统计,我国成套设备的引进额在1995年均占技术引进总额的70%以上。从1996年开始我国硬件技术引进的比重开始下降,2013年我国“成套设备、关键设备、生产线”的引进只占总金额的1.68%,从表面上看,我国重硬偏软的局面已经改善,但事实上,2013年,技术引进额中有818亿是以外资企业技术引进的技术费用出现的,本民族企业软件技术引进额仅为305亿,硬件技术引进额占本民族企业技术引进费用高达43%。由此可见,我国重“硬”偏“软”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国技术引进的成效。

(三)专有技术引进较多,限制了技术的溢出效应

目前,我国技术引进的方式以专有技术、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专利技术为主[1],2013年,这些技术引进方式分别占技术引进总金额的37.02%、30.47%、14.68%,可见专有技术是我国引进技术的主要方式。专有技术通常是用技术保密来维持其垄断地位,因此,在签订协议之前,引进企业对引进的技术很难有全面的了解。专有技术的保密条款也限制了引进方与其他国内企业进行联合开发,不利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效率,很大程度影响了技术的溢出效应。

三、提高技术引进效率的建议

(一)健全技术引进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系统的体系建设,杜绝个别企业钻漏洞,避免新技术企业因此而蒙受损失,提高企业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其次,适时调整科技法律,依据实际情况对科技法律进行调整,增加其可操作性。在科技法律中要明确规定合理的政府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及分配比例,确保技术发展能够得到政府科研机构的有力支持;最后,加强监管力度,严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保护技术创新企业相关利益。

(二)建立灵活、高效的技术引进管理体制

首先,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和已有技术研究成果等条件明确技术引进的重点,以赶超发达国家为目标,以自力更生为原则。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目前我国技术引进的重点应该转移到软件技术上来,减少技术进步对外资企业的过度依赖;其次,明确设置技术引进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可以建立以科技部为主体,其他部门相协调的管理体制,防止政出多门,使得企业和科研机构无所适从。

(三)实施正确的人才培养战略

我国人才分布不合理,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结构,中等科研人才偏多,高级科研人才和普通技术人员短缺。缺少普通技术人才会使引进的技术在短期内很难投入生产,影响技术利用的效率,缺少高级科技人才会使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能力不足。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2]。我国的中等科技人才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潜力,可以重点培养这些中等科技人才,根据企业技术需要,选拔出合适的人员去国外或科研机构进修,提高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引进的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劲.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J].科研管理,1994,15(2):32

[2]刘厚俊.国外技术引进的不同类型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4 (9):5

作者简介:王聪聪(1990-),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经济学硕士,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国民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猜你喜欢

辽宁大学总金额科技人才
An Analysis of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细则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哪些电影赔了钱
主要刊期的期刊出版数量
暗殇
无题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