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欺凌问题分析与预防对策

2016-04-12石连海

中国德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暴力校园学校

我国许多校园欺凌行为人仍逍遥法外,责任无法追究。因此,要正确应对欺凌,应制定相关的法规,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惩治法律机制。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程度之严重,性质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校园欺凌指的是一种特定的群体(个体),通过语言、行为及其他媒介手段,对受欺凌者进行持续、长时间的作用,使其在心理和身体上造成伤害的现象。欺凌过程中,欺凌者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受欺凌者不敢或无力反抗。学校必须预防和制止欺凌事件的发生,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一、校园欺凌事件的特征

受欺凌者集中于特定的学生。这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在学校生活中朋友很少,甚至没有朋友。他们大多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与同学相处的技巧,不少属于身体障碍者、家庭贫困者、单亲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

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往往人数众多,组成严密或者松散的团伙。他们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并得到部分同学的认同,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更加暴力。

时间长场合多。欺凌事件不是偶尔的一次,而是长时间地针对特定的被害者,也许几周、几个月、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欺凌事件大多不是发生在固定的场合,而是随机发生在多种场合,如课间休息的教室、学生睡觉的宿舍等。

发生在没人的地方、或者是人少的地方。校园欺凌之所以没能引起学校、家长、社会的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事件总是发生在人少或者没人的地方。这些事件发生时即使有人看见,也被认为是小孩子之间的游戏活动,而不能引起成年人的重视。

暴力行为伴随着恐吓威胁的言语。校园欺凌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暴力还包括语言暴力,给受欺凌者起侮辱性绰号,嘲笑受欺凌者某些缺陷,指责受欺凌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受欺凌者有可能发生自残、自杀事件。校园欺凌事件表面看是小问题,但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受欺凌者由于得不到外界的关注与帮助,由最初的外在伤害变为内心的绝望,更严重的可能自杀。

加害者不理解被害者的痛苦。在校园欺凌中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在欺凌事件中,欺凌者往往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甚至违法的,根本不理解受欺凌者的痛苦,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游戏而已。

二、校园欺凌的发生原因

(一)学校教育错位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学校教育出现了问题。首先,学校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不去教育学生,没有意识到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校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不重视学生品德的培养,更不重视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对学生的管理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学校不敢对违反纪律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由于我们的老师对于现有的法律法规的错误解读,在教育教学中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敢批评教育,怕学生想不开,出现自残自杀等问题,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气。最后,学校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一些老师对问题学生采取暴力或者冷暴力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些家庭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只是满足孩子的金钱需要,不知道孩子的内心需求,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疏于管理。有些孩子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生活,老人无力进行教育,更是难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有些孩子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同样缺乏情感沟通,家长没有对孩子价值观的是非取向进行引导。

(三)社会大环境影响

人是社会的人,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一样是社会的人,他们的生活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是未成年人往往不能正确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会把不良的行为带入学校中。相对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网络游戏以其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影响甚至左右了青少年的道德和价值评判。暴力游戏的快意杀戮,港台影视的黑社会英雄,在青少年心底播种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对暴力的认同和膜拜。这种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认同和膜拜,内化后又成为了部分“问题少年”处世的准则,使得他们在待人接物等多方面都体现出一种对主流社会的反叛和仇视,使学校俨然成为一个小“江湖”。[1]

三、校园欺凌的处理对策

(一)欺凌发生前的应对

学校、教师、家长要了解什么是欺凌,以及欺凌对受欺凌者身心造成的影响,对受欺凌者和欺凌者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受欺凌者和欺凌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活动规律。有些未成年人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是非理性的,甚至是矛盾的。由于家长的放纵,有些个性强势的孩子很多缺点被淡化忽视,一些不良行为没有被及时制止。这些小的缺点和错位的行为慢慢地养成了孩子偏狭、自私与冷酷的性格,使孩子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通过理性和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而是以自我为中心。这些孩子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了外界的侵犯,马上会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来进行反击,有时甚至通过伤害对方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更严重的是,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慢慢形成了别人必须听从于我的错觉。他们把这种错觉带入了校园,在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强势的语言和霸道的行为强迫大家听命于自己,成为亚群体的老大。其他弱小者为了不被欺凌,主动或被迫依附讨好他们。这样,又反过来助长了他们的病态心理。

学校在教育教学和班队会中要加强预防欺凌的教育, 每天密切接触学生,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特别要关注那些亚群体的老大和弱势个体,以早早发现欺凌问题。教师要通过教育,提高学生预防欺凌的能力,关注那些容易受到欺凌孩子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群体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矫正。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提高教职员工对于欺凌的危机意识,在欺凌事件发生时要帮助教师解决困惑,教师、监护人、其他相关人员要交流信息。

(二)欺凌发生后的应对

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首先要关注受欺凌者的安全,确认欺凌事件的性质。教师要正确认识欺凌事件,要帮助被害者走出心理阴影,指导被害者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监护人和教师要通力合作,收集信息并研讨应对方案,更要取得学校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

欺凌事件发生后要立即召开班队会甚至学校大会,让学生认识到欺凌者的行为是错误的,防止受欺凌者被孤立,消除其被报复的心理和不安心理。监护人和学校要密切合作让受欺凌者心理伤害得到修复,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要密切关注受欺凌者的心理健康。

对于欺凌者的批评要有坚决的态度,要对其及时处理,不能因为欺凌者人数众多而敷衍了事,让欺凌者误以为法不责众,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近几年,教育民主被哄抬到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度之后,一些学校再不敢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哪怕这个学生已经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已经严重侵害了其他同学的合法权益,也不敢给予处分和惩戒。然而,教育永远都不是万能的。这些学生如果没有约束会日益猖狂,慢慢在校园中形成了带有江湖色彩的亚群体,严重地扰正常的学校教学,也直接危害了社会治安。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欺凌行为采取行动。欺凌者的行为如果涉及违法犯罪要及时报警处理,事件处理之后要密切关注欺凌者和受欺凌者的行为,确保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为确保欺凌者的心理健康,心理专家要长期关注他们。

参考文献:

[1]梅志罡,汤志超.中学校园暴力:社会化视角的透析[J].青年探索,2007(4):57-60.

【石连海,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黄蜀红

猜你喜欢

暴力校园学校
反性别暴力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暴力的班长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