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潼南区“机械化稻油两熟制”栽培技术初探
2016-04-12倪彪
摘 要 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重庆潼南浅丘地区和新冲积坝地区各设置1个生产示范片,将筛选出的水稻、油菜品种,用于“机械化稻油两熟制”生产试验和示范,取得了较好效果:(1)油菜籽较“稻田冬闲-机栽稻”一熟制667 m2增产122.5~164 kg,平均增产144.5 kg;(2)稻谷较延迟至5月上中旬机栽的水稻,667 m2增产46~59 kg;(3)避免了稻田冬闲、杂草滋生和除草剂的污染;(4)充分利用了耕地和当地当年9月至次年3月的温光等资源。“机械化稻油两熟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凡是适宜“手工操作稻油两熟制”种植的区域均可示范推广,既能提高粮油生产保供能力,又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稻油两熟制;栽培技术;重庆市潼南区
中图分类号:S3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15-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126.2255.01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1/26 22:55:44
在重庆潼南,以前有的农民釆用“稻田冬闲-机栽稻”一熟制,结果造成当年9月至次年3月耕地上温光等资源流失;有的农民釆用“机械化稻油两熟制”,但因种植的油菜品种属中迟熟型,生育期长,至5月中旬才成熟收获,延误了前后作衔接,影响了秧苗适时机栽,对机栽秧水稻产量造成较大影响。为此,笔者试图从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遏制当地当年9月至次年3月耕地温光资源流失,解决“机械化稻油两熟制”前后作衔接问题入手,开展将“机栽稻一熟制”改为“机械化稻油两熟制”的探索。
1探索过程
在往年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针对“机械化稻油两熟制”中存在前后作茬口衔接的突出矛盾,结合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将当地油菜推广品种、家油菜品种、引进的部分油菜品种用于“机械化稻油两熟制”,反复试种观察,从中筛选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品种;2012—2015年,在不同生态点反复进行生产试验及农艺性状研究,采取试种观察与生产试验同步,生产试验与生产示范并行,以试验结果指导生产示范,并将生产示范中获得的信息再反馈到试验中,使之互相促进,稳步进行“机械化稻油两熟制”试验、示范与推广。
2取得效果
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课题组在重庆市潼南区丘陵和新冲积坝各设置1个生产示范片,将筛选出的水稻、油菜品种,用于34.13 hm2的“机械化稻油两熟制”生产示范。取得明显成效:(1)油菜籽较“稻田冬闲-机栽稻”一熟制667 m2增产122.5~164 kg,平均增产144.5 kg;(2)稻谷较延迟至5月上中旬机栽的水稻,667 m2增产46~59 kg;(3)避免了稻田冬闲、杂草滋生和除草剂的污染;(4)充分利用了耕地和当地当年9月至次年3月的温光等资源。
3机械化稻油两熟制栽培技术
3.1油菜栽培技术
3.1.1 选择田地
选择有水源保障,干旱年份仍能满足水稻正常需水的稻油水旱轮作田。
3.1.2 选择品种
选择 ‘中油116’、‘先油188’‘华油杂13号’等生育期较短的油菜品种。
3.1.3 开沟
水稻勾头散籽时适度晒田,水稻收割前6~8 d开沟滤水,维持土壤湿润。收割后马上开好“三沟”,做到深沟高厢,将沟土打碎均匀撒于厢面,平整厢面。若遇多雨天气,先开挖竖沟排除积水,待天气转晴后补开厢沟。
3.1.4 播种
油菜适宜播期在9月下旬,最迟不超过10月上旬。采用条播或点播,不提倡撒播。为提高播种均匀度和控制播种量,可加一定量的细泥沙混匀播种,力争均匀一致确保全苗。播种后必须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出苗。
3.1.5 种植密度
早间苗,早定苗,定苗1.0万~1.4万株/667 m2为宜。
3.1.6 肥水管理
底肥:667 m2施腐熟有机肥750~1000 kg(禁用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稿杆和角壳堆制而成的有机肥)或复合肥20~25 kg,尿素10 kg,过磷酸钙35~40 kg,硼砂0.5 kg。苗肥:定苗后,667 m2及时追施尿素3~5 kg或用清水粪泼浇1次,半月后视苗情667 m2再追施尿素3~5 kg提苗,可对水穴施或雨前撒施。蕾薹期:喷施1次叶面硼肥。花肥:在开花结荚时期喷施0.1%~0.2%尿素溶液或0.2%磷酸二氢钾溶液。
3.1.7 化学除草
直播田尤其是免耕直播田杂草多。在播种前3~5 d,667 m2用50%扑草净100 g加12.5%盖草能30~50 mL对水40~50 kg,土壤表面喷雾。前茬收获立即播种的田块,如果以禾本科杂草为主,667 m2用10.8%高效盖草能20~30 mL对水40~50 kg,于杂草3~5叶期喷雾;以阔叶杂草为主的,667 m2用高特克25~30 mL对水40~50 kg,于油菜6~8叶期喷雾;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混生的,可667 m2用17.5%快刀乳油100~140 mL对水40~50 kg,于杂草2~4叶期喷雾。
3.1.8 收割脱粒
当油菜全株2/3角果呈黄绿色,主茎基部角果开始转现枇杷黄色,而全株尚有l/3角果仍呈绿色时,可用剪割机收割油菜。采用剪割机收割油菜的收获期,一般可以比未采用剪割机收割油菜的收获期提前5~6 d。待剪割的油菜经过后熟期晾干后,用机械脱粒,然后迅速组织机械整田,确保4月下旬至5月初适期机栽水稻。
3.2水稻栽培技术
3.2.1 选择品种
选择生育期较短的‘Y两优900’等杂交水稻品种。
3.2.2 育秧方式
重庆地区采用水田湿润育秧的情形较多,效果也较好,但是由于早春气温低,很多老年人下水田劳作经受不住寒冷,如果雇人下田育秧又会增加人工成本。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引用潼南区农委专业技术人员探索出的“水稻机插秧旱育水管育秧新技术”[1],根据近年生产实践,表明该项技术切实可行,育秧效果很好。
3.2.3 播种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安全齐穗期及茬口确定播期。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潼南浅丘河谷地区,第一批播种宜选择在3月上旬,第二批播种宜选择在3月的中旬,注意防止水稻播种期间寒潮侵袭,及时抓住“冷尾暖头”播种。
3.2.4 机插和密植
机栽秧栽插适期在4月中下旬,最迟不超过5月10日。叶龄3.5~4.5叶;密度1.1万~1.3万穴/667 m2;每穴插2粒谷秧苗,基本苗2万~2.4万/667 m2。
3.2.5 施肥种类和数量
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饼肥、绿肥、农家肥或堆肥)占20%~30%,做基肥与N、P、K配方施用。根据产量指标和土壤肥力水平,667 m2施N 8~12 kg,N、P、K配比按1∶0.5∶(0.8~1),控N增K,缺锌田667 m2施硫酸锌1~1.5 kg做基肥。推广使用水稻专用复混肥。
3.2.6 施肥方法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总氮比例50%~60%,磷肥全作底肥,总钾比例70%。早施分蘖肥:总氮比例20%~30%,在移栽后7~14 d施用,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增施穗肥促大穗:总氮比例10%~20%,总钾比例30%,可分促花肥(Ⅱ期)和保花肥(Ⅵ期)2次施用。看苗施粒肥,延缓早衰: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叶面喷施1次0.2%磷酸二氢钾。
3.2.7 水的管理
浅水栽秧和返青,栽秧和返青期维持水层3 cm左右;湿润分蘖。“浅灌-落干-露田”1~3 d循环,全田总苗数达16万~18万/667 m2时晒田,晒至“田开裂,根露白,苗退色”,以苗退色为度,控制最高苗,促进通风;浅水孕穗。干湿交替灌溉促灌浆,适时排水落干。收获前5~7 d断水。
3.2.8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害重点是防治秧田期稻蓟马,大田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杂草防除: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化除667 m2用丁苄100~120 g或其他除草剂拌肥,于分蘖期施肥时撒施,并保持浅水层5 d左右。
3.2.9 机收
适时机械化收割。
4小结
通过近年来的试验、示范及推广,结果表明:选择品质优、生育周期短的新品种,实施机械化稻油两熟制,可增收一季油菜,667 m2油菜产量达到120~150 kg,水稻增产10%左右,全年667 m2增加纯收益600元以上,使土地实现效益最大化。“机械化稻油两熟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凡是适宜“手工操作稻油两熟制”种植的区域均可示范推广,同时充分利用了有限的耕地和当年9月至次年3月的温光资源,既提高了粮油生产保供能力,又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庆日报》、“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于2015年5月8—26日对此作了报道。
(致谢:在“机械化稻油两熟制”技术课题的设计、试验、示范中,潼南区农业委员会农技推广研究员徐治信发挥了骨干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元凤,徐治信.水稻机插秧旱育水管育秧新技术[J].南方农业,2015,9(22):41-42,48.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