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及成效

2016-04-12肖晓华刘春杨昌洪吴洪华周天云

南方农业·上旬 2016年1期

摘 要 2015年,在重庆市秀山县实施了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项目,示范内容包括“种子处理和秧田阻隔预防病虫害,稻鸭共育控制病虫草害,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昆虫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生物导弹’防治二化螟,生物农药控制病虫,大力开展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面积666.7万hm2。示范结果表明,示范区减少农药用量2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重庆市秀山县

中图分类号:S435.1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06-04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126.2256.020.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1/26 22:56:21

为了推进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融合,探索病虫防控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提高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安全能力,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稻病虫灾害损失,2015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下达了秀山县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项目(简称融合项目,下同),通过项目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1融合项目目标、任务

2015年,融合项目实施以“防灾减损、提质增效、保障安全”为目标,扎实做好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公共服务,加快推进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控,控制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保障农业增产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5年,在秀山县清溪场镇沙南村、东林居委会、茫洞村、南丘村等地建立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示范面积666.7万hm2,辐射带动周边及全县6666.7万hm2。融合示范区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大力推广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减少农药用量20%以上,稻谷质量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有所改善。

2融合项目示范内容

2.1种子处理和秧田阻隔预防病虫害

2015年4月10日,秀山县植保植检站购买高巧(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0包,共计2000 mL,免费发放给项目区水稻种植业主(秀山县盛耀农机服务有限公司),拌种处理 200 kg,示范面积13.3 hm2。预防恶苗病、水稻蓟马等。

2.2稻鸭共育控制病虫草害

在稻田放养雏鸭,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以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发生为害;利用鸭不间断地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插秧后1~2周,秧苗成活后,在水稻分蘖盛期,将1~2周龄的雏鸭12~15只放入稻田,水稻破口前收鸭,以免水稻抽穗后鸭子吃稻穗。

2015年,秀山县稻鸭共育控制病虫草害示范66.7 hm2,全部选择融合示范区内的水稻种植业主实施,即秀山县盛耀农机服务有限公司、重庆天人农业股份合作社、秀山县四季堡粮油专业合作社,每家养鸭1000只以上,项目先建后补,水稻成熟后,每家补助鸭苗、饲料经费1万元。

2.3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

2015年,融合示范区新安装、检修太阳能杀虫灯50盏,融合示范区太阳能杀虫灯累计安装150盏,控害面积400 hm2。4—9月聘请专人(200元/月)及时清理、维护,示范区太阳能杀虫灯运行、管理规范有序。

2.4昆虫性引诱剂诱杀害虫

2015年4月,购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诱芯及屋式诱捕器400套,在东林居委会示范性诱剂防治水稻害虫6.67 hm2(其中,二化螟3.33 hm2、稻纵卷叶螟3.33 hm2)。5月11日,按照“15 m×10 m”规格,每667 m2安置三角屋型诱捕器4~5套,开展性诱剂防治二化螟示范。6月2日,在相同区域更换诱芯、粘板,继续开展性诱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

2.5“生物导弹”防治二化螟

“生物导弹”是利用卵寄生蜂(赤眼蜂)将经过高新技术处理过的强毒力剂(病毒)传递到害虫卵块表面,使初孵幼虫感病死亡,达到控制目标害虫为害目的的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因其寄生蜂寄生的靶性极度强,又携带病毒传播,故称为“生物导弹”。2015年,除继续在玉米上推广外,秀山县主动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上进行探索,在全市首次开展“生物导弹”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5月11日,于二化螟发蛾盛期,在清溪场镇沙南村,按照“15 m×10 m”规格,每667 m2投放5枚“生物导弹”,示范面积6.67 hm2。

2.6生物农药控制病虫

结合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实施,融合项目示范区全部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病虫。

2.7大力开展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

在示范区内依托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所确定的12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五统一”(统一组织、统一发动、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实施),开展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2015年4—8月,组织专业化统防统治2~3次,防治面积1.87万hm2,其中重庆天人农业股份合作社、秀山县盛耀农机服务有限公司分别组织无人机施药防治1次,面积各133.3 hm2,秀山县四季堡粮油专业合作社购买无人机2台,2015年施药2次,面积200 hm2。全年水稻无人机防治面积333.3 hm2。

3 工作措施

3.1强化病虫监测预警

(1)搞好病虫监测。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设施,合理设置监测网点,安排专业测报人员,认真搞好水稻主要病虫的调查监测。4—10月,每日进行测报灯监测和每周进行1次水稻主要病虫田间定点、定田系统调查及大面积普查。(2)准确及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警)报。根据病虫监测结果和天气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科学准确及时地发布病虫情(警)报。2015年,秀山县中长期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

3.2加大植保信息宣传力度

宣传的重点内容是绿色植保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加强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和网络信息平台等现代媒体,标语、条幅、宣传画、植保专栏、广告牌等传统方式,病虫情报、病虫灾害动态、工作汇报、文件等材料形式,会议、活动、示范等各种场合,全方位、多样化宣传,并针对不同的受众,因人制宜,用通俗的语言文字图片进行宣传,提高植保信息知晓率。

3.3加强防治技术指导

(1)因地制宜,及早制订和发布防治技术方案,为业主、农民全年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指南,为当地政府组织防治当好参谋。(2)指导农民使用频振式杀虫灯、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全面禁用高毒农药,提高环境和农产品质量,避免高毒农药在农产品中残留的现象发生。(3)在防治关键时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为农民防治病虫害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督促落实绿色防控措施,检查防治效果。

3.4完善制度,强化工作督促检查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完善重大病虫害防控督查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在防治关键时期建立值班制度、信息周报制度和工作督导制度,分片包干,分赴重点地区检查、指导防治工作,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防治质量,将病虫害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落实具体的示范基地责任人员及植保技术指导人员。

4融合项目效益

4.1种衣剂处理效果

5月10日调查秧苗,示范区、常规用药区、对照区秧苗根重分别为0.29 g、0.22 g、0.21 g,秧苗株高分别为13.5 cm、12.7 cm、12.5 cm,秧苗鲜重分别为0.58 g、0.50 g、0.51 g。稻蓟马防效89.1%。

4.2稻田养鸭效益

据调查,鸭苗6月底或7月初购买,饲养2个月即可上市,购买鸭苗费用5元/只(含防疫)、饲料10元/只(以1000只规模计算,需要专用饲料1750 kg、单价2.8~3.0元/kg,粮食1770 kg、2.6元/kg,酒糟1077 kg、0.30元/kg)、聘请人工费用2400~3000元/2月。每只鸭子成本22~25元。按照成活率80%~85%,鸭子市场价20元/kg计算。50~60 d的鸭子平均1.50~1.75 kg/只,价值30~35元,每只鸭子利润(按成活率8折计算)6.4~8.0元。饲养1000只,平均利润6400~8000元。

实践证明,在条件良好的地方,稻田养鸭是一项切实可行的绿色防控措施及农民增收措施,不仅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杂草防除效果可达80%以上,经济效益也明显。2015年,秀山县四季堡粮油专业合作社还尝试稻田养鸭承包制。具体做法是:6—9月,养鸭2批,每批1000只,鸭苗费用、疫苗、饲料费用全部由合作社负责,承包人负责日常看管,工资只付1200元/月,鸭子上市后,按照700只鸭子价格交合作社,多余部分归承包人所有。这种做法好处是提高承包人积极性,进行精心管护,成活率可达85%以上,每天田间放鸭时间长、收鸭认真负责。2015年,合作社每只鸭子效益6~8元。

4.3灯光诱杀害虫效果

2015年调查表明,太阳能杀虫灯在水稻基地能诱杀7个目、50余种(类)害虫,对蝼蛄、大猿叶虫、小猿叶虫、金龟类、灯蛾类、二化螟等害虫诱杀效果明显,对天敌类隐翅虫、步甲、瓢虫、黑肩绿盲蝽等也有较大杀伤,但从诱杀到的昆虫种类看,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的种类明显多于天敌的种类。

4.4昆虫性引诱剂诱杀害虫效果

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示范,5月15日抽查,诱捕器诱虫率100%,平均诱蛾量13.4头,最高35头,折合平均为67头/667 m2。5月19日抽查,诱捕器诱虫率100%,平均诱蛾量18.5头,最高43头,折合平均为92.5头/667 m2。6月2日,二化螟成虫发蛾末期调查,诱捕器诱虫率100%,平均诱蛾量21.1头,最高45头,折合平均为105.5头/667 m2。诱虫效果十分明显。二化螟为害定型后,6月15日调查防治效果:性诱剂示范区平均为95.0%,比常规防治区(71.0%)增24.0个百分点。

2015年,稻纵卷叶螟性引诱剂诱杀示范效果不明显,诱虫率低。抽查50个诱捕器,仅2个诱捕器有虫,且每个诱捕器只有1头稻纵卷叶螟。

4.5“生物导弹”防治二化螟效果

6月15日二化螟为害定型后调查防治效果,“生物导弹”示范区平均为82.6%,比常规防治区(71.0%)增11.6个百分点。

4.6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效果

7月15日,统防统治施药防治后7 d调查,融合示范区白背飞虱防效平均为94.5%,最高100%;稻纵卷叶螟防效平均为90.2%,最高为94.1%。药后14 d调查,融合示范区白背飞虱防效平均为94.8%,最高96.6%;稻纵卷叶螟防效平均为87.2%,最高为91.4%。

8月25日,稻纹枯病为害定型后调查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大面积融合示范区防治效果平均为85.8%,最高88.1%。

9月6日测产验收,示范区、常规区、对照区单产分别为615.0、589.8、485.1 kg/667 m2,示范区比对照区增产26.8%,示范区比常规区增产4.3%,常规区比对照区增产21.6%。

2015年常规区用药4次,融合示范区用药3次(均含秧田施药)。常规区用药合计476 g/667 m2(4.5%高效氯氰菊酯60 mL,25%甲维·茚虫威10 g,25%噻虫嗪16 g,30%甲维·毒死蜱100 mL,25%噻嗪酮70g,20%井冈霉素100 g,40%毒死蜱100 mL,80%噻嗪酮20 g),合计金额52元/667 m2;融合示范区用药合计202 g/667 m2(30%茚虫威20 g,25%噻虫嗪16 g,艾美乐6 g,30%氰虫·毒120 g,40%春雷·噻唑锌40 g),合计金额59元/667 m2。融合示范区减少用药1次,用量减少57.6%。

融合示范区667 m2防治成本:药剂59元+45元(施药15元/667 m2×3次)=104元(注:无人机施药18元/667 m2,机动喷雾器施药15元/667 m2,这里统一按照15元计算)。

常规区667 m2防治成本:药剂52元+60元(施药15元/667 m2×4次)=112元。

融合示范区效益:示范区单产615 kg/667 m2,稻谷2.80元/kg,折1722元,扣除成本104元,667 m2效益为1618元。常规区单产589.8 kg/667 m2,稻谷2.80元/kg,折1651.44元,扣除成本112元,667 m2效益为1539.44元。融合示范区比常规区增加78.56元。空白对照区单产485.1 kg/667 m2,稻谷2.80元/kg,折合1358.28元,融合示范区比空白对照区667 m2效益增加259.72元。

5问题与建议

(1)2015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项目属于农业部统一安排部署的示范项目,经费少,示范面积不大,示范带动效应有限。

(2)项目经费上实行先建后补,全部经费先行垫付,在现行管理财务制度下,操作较为困难。

(3)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是未来病虫害防治的发展方向,技术含量高,专业性较强,县级以下植保部门组织实施工作量特别大。建议以后规模化实施面积要适宜,如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每个县33.3~66.7 hm2,生物农药、生态调控、统防统治、减量控害、性诱、灯诱等绿色防控措施全部配套,水稻种、管、收、加工一条龙,水稻全程监管,综合发挥各项技术措施增产潜力。

(4)“生物导弹”防治二化螟比性诱方法操作更简单,效果明显,建议继续示范。

(5)建议项目配套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项目按时推进。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