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酿酒用糯高粱品种‘黔高7号’繁育产量及品质分析

2016-04-12周棱波汪灿张国兵徐燕白俊霞邵明波

南方农业·上旬 2016年1期

摘 要 2013—2014年,对酱香型白酒专用糯高粱品种‘黔高7号’进行良种繁育试验观察,针对产量和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平均单产390 kg/667 m2,单产幅度在320~472 kg/667 m2,其增产潜力大;在良种繁育过程中只要严格隔离、防杂保纯,其品质含量均能保持相对稳定。

关键词 酿酒用糯高粱;黔高7号;良种繁育;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1-004-03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126.2252.00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1/26 22:52:24

高粱(Sorghum bicolor L. Moench)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其产量仅次于玉米、小麦、水稻和大麦[1]。高粱抗旱性强、适应性广,是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其中,糯高粱是四川、贵州、重庆地区各名优白酒厂家的首选原料[2]。近几年来,贵州省酒用糯高粱生产发展较快,省旱粮研究所先后育成了酱香型专用糯高粱新品种‘黔高7号’、‘黔高8号’。酒用糯高粱的育成和推广促进了贵州省酒用糯高粱生产进一步发展,为加快其推广步伐,我们从2013年春播开始进行黔高7号的隔离繁殖,为大面积发展酒用糯高粱生产提供优质良种。本文对黔高7号良种繁育进行产量和品质分析,旨在为黔高7号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选择隔繁地

根据酒用糯高粱品种的特性和技术要求,贵州省旱粮研究所于2014年春播选择在开阳县禾丰乡田冲村进行隔离繁殖,繁殖地选择四面均为山地突起、隔离较好,并较集中连片的冲地,其土质为粘性黄壤、沙壤,肥力中等,群众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和技术,是一个进行酒用糯高粱良种繁育的理想基地。繁殖区内除6.73 hm2繁殖酒用糯高粱外,均种植玉米或留闲地。于3月25—30日育苗,4月25日至5月上旬移栽;4月20日前直播。移栽密度为8000~10000株/667 m2,直播密度为10000~12000株/667 m2;9月5日前后收获完毕。在收种时,逐户进行种子品质检查,合格者收种。

2繁育结果与分析

2.1实收产量及单产水平分布

实收产量:良种繁育农户共计15户,良种繁育面积6.73 hm2,共收种子35452 kg,户均产量2363.5 kg,单产幅度为314~415 kg/户,高低相差101 kg;其中户均单产400 kg/667 m2以上的有1户(占总户数的6.7%),面积0.47 hm2(占总面积的6.9%);350~400 kg/667 m2的有4户(26.7%),面积2.27 hm2(33.7%),300~350 kg/667 m2的有10户(66.7%),面积4.00 hm2(59.4%)。

按田块统计,总田块数为50个,平均单产幅度为302~472 kg/667 m2,高低相差170 kg;其中450 kg/667 m2以上的有4块(占总田块的8%),面积0.60 hm2(占总面积的8.9%);400~449 kg/667 m2的有6块(12%),面积1.00 hm2(14.9%);350~399 kg/667 m2的有7块(14%),面积0.87 hm2(12.9%);300~349 kg/667 m2的有36块(72%),面积4.27 hm2(63.4%)。

按栽植方式统计,移栽面积1.40 hm2,占总面积的20.8%,平均单产398.6 kg/667 m2;直播面积5.33 hm2,占总面积的79.2%,平均单产338.5 kg/667 m2。

2.2移栽期对繁育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30 d左右苗龄移栽产量较高,4月25—30日移栽的较1月1—5日移栽的单产水平高,高产田块比例大。在其他措施和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因移栽期不同,其产量表现亦不同(见表2),4月30日移栽的较4月25日、5月1日移栽的分别增产6.7%和9.4%,4月30日移栽是夺取酒用糯高粱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3移栽密度对黔高7号繁育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见,在其他措施和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因移栽密度不同,其产量表现亦不同,移栽密度为10000株/667 m2产量最高,低于10000株/667 m2,随着密度的减少,产量随之降低,单穗重随之增加;高于10000株/667 m2,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降低,单穗重随之降低。说明移栽10000株/667 m2是黔高7号最适宜密度。

2.4直播播期对黔高7号繁育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见,在其他措施和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因直播时期不同,其产量表现亦不同,4月1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产量高低次序为4月1日<4月5日<4月10日>4月15>4月20>4月25日。4月10日是黔高7号最适宜直播时期。

2.5直播密度对黔高7号繁育产量的影响

由表5可见,在其他措施和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因直播密度不同,其产量表现亦不同,直播密度为11000株/667 m2产量最高,低于11000株/667 m2,随着密度的减少,产量随之降低,单穗重随之增加;高于10000株/667 m2,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降低,单穗重随之降低。说明直播11000株/667 m2是黔高7号最适宜密度。

2.6黔高7号繁育种子的总淀粉、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

在黔高7号良种繁育过程中,其原种的总淀粉、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符合原种要求,严格去杂保纯,其总淀粉、支链淀粉和单宁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在黔高7号隔离繁殖生产中,收获时取样测定50个样品结果为:总淀粉含量在65.1%~64.3%、支链淀粉含量在91.5%~93.6%,单宁含量在1.05%~1.12%。完全符合黔高7号的品质特征特性,其变幅很小,说明提供用于繁育的原种纯度高,品质含量稳定。

3 小结与讨论

育苗移栽是高粱育种中比较重要的技术[3]。为提高黔高7号繁育产量,采用育苗移栽,30 d左右苗龄移栽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当地积温情况掌握适宜的播期,是栽培高粱的关键措施之一[4]。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使个体发育健壮而不早衰,既保证了一定数量的群体,也使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得到协调发展,有利于发挥高粱品种的增产潜力[5]。为节本增效,采用黔高7号直播高效种植技术,播期在4月10日,播种密度为11000株/667 m2为最佳。

黔高7号繁育种子的品质因供给的原种不同而不同,原种的品质稳定,则繁殖生产的种子品质含量也稳定,反之则不稳定。

参考文献:

[1]Xin Z,Aiken R,Bruke J. Genetic diversity of transpiration efficiency in sorghum [J]. Field Crops Research,2009(11):74-80.

[2]卢庆善,丁国祥,邹剑秋,等.试论我国高粱产业发展:二论高粱酿酒业的发展[J].杂粮作物,2009,29(3):174-177.

[3]张二俊,尹江山.杂交高粱良种繁育技术路线探讨[J].种子科技,2009(2):30-31.

[4]蕫世磊,曹禹,孙娜,等.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对新高粱3号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3(6):22-25.

[5]刘贵锋,白文斌,赵建武,等.旱地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晚熟矮秆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2,2(5):32-35.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