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南湖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2016-04-12曹春雷李攀
摘 要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耕地保有量大,土地空间制约严重,耕地垦造潜力十分有限,要适合新形势下土地管理工作,抓好本地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势在必行。通过对南湖区土地利用现状、利用特点、土地利用中存在问题以及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宜耕后备开发资源潜力等多个方面的分析,客观而真实地阐述了南湖区当前土地利用现状及后备土地整治潜力。
关键词 土地整治;潜力分析;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19.030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60805.0849.02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8-5 8:49:00
南湖区位于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西靠杭州,北依苏州,南濒杭州湾,是嘉兴市中心城区之一,处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和沿海经济带的中心位置,交通便捷、区位优越。全区下辖4个镇、8个街道、69个行政村、68个社区居委会,是嘉兴市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其中涉及嘉兴市中心区面积179.17 km2。针对南湖区土地空间制约严重、耕地垦造潜力不足等问题,南湖区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强势推进土地整治工作,通过充分挖掘潜力,在存量土地上做文章,向零星低效用地要空间、要指标、要发展[1]。
1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现状
根据二调数据库成果显示,南湖区土地总面积439.0566 km2,其中,农用地面积272.364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2.03%;建设用地面积132.1995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11%;未利用地面积34.492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86%(如图1)。
农用地中旱地面积31.5035 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1.57%,水田面积217.7467 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9.95%;园地面积18.1671 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67%;林地面积0.1793 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0.07%;其他类型农用地4.7678 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75%。
建设用地中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55.7384 k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42.16%。城市用地42.9127 k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2.46%。其他建设用地33.5484 km2,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5.38%。
未利用土地中其他草地面积0.85942 k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49%;河流水面面积32.2930 k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3.62%;湖泊水面面积1.3403 km2,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3.89%。
1.2特点
(1)耕地比重较大,土地利用率高。南湖区已利用土地404.5640 km2,土地利用率达92.14%。其中耕地面积249.250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6.77%,且分布散乱、不连片,人均耕地日趋减少。
(2)未利用土地极少,耕地后备资源贫乏。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垦荒运动,全区基本消灭了荒地。其他草地面积为0.8594 k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49%,耕地后备资源贫乏。
(3)农居点相对分散,独立工矿用地发展迅速。农村居民点多依水而建,沿河呈带状分布,较为分散,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389.78 m2。
(4)水域面积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南湖河流密布,全区水域面积33633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6%。
1.3存在的问题
(1)人地矛盾日益凸显。耕地分布散乱、不连片,人多地少以及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南湖区各类用地需求的增长,建设将不得不占用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几乎利用完毕,补充耕地难度很大。
(2)长三角地区道路网建设,导致土地连片程度降低。过境的道路网客观上阻断了南湖区的内部交通,对南湖区的土地造成了切割,使南湖区的土地破碎化、分散化,这种破碎化的土地,对南湖区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极为不利。
(3)河道淤积严重,导致耕地面积下降。南湖区河网密布,河道众多,河道总长1595.55 km,由于地处潮水河段,河道淤积严重,河岸掏空、坍塌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耕地面积下降。
2土地整治潜力分析
2.1农用地
(1)划分测算单元。为保证潜力测算精度,在不打破行政界线的前提下,选择行政村为测算单元,南湖区共计83个评价单元。在行政村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到区,最终得到南湖区的农用地整理潜力。
(2)确定新增耕地面积。首先确定零星地物面积Q1,零星地物全部整理为耕地。再根据耕地中田坎面积Q2,计算出田坎可调整耕地面积。从而计算出新增耕地总面积。
农用地整理区中,零星地物总面积为56.5520 km2,扣除用途规划管制区中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后,零星地物总面积为47.6720 km2,零星地物全部整理为耕地。耕地中,田坎面积为2.5282 km2,由于坡度影响,不能全部转为耕地,因此新增耕地面积计算公式为:
Q=Q1+Q2×R
式中:Q为可整理耕地面积,Q1 为零星地物面积,Q2为田坎面积,R为坡度系数(取值0.6)。代入数据,即Q=47.6720+2.5282×0.6=49.1891(km2)。
2.2农村建设用地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可采用人均用地估算法和规划模拟法来测算。
(1)人均用地估算法[2]。主要依据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面积与国家或该地区实施的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的差值,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按照潜力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现状潜力和规划潜力。现状潜力是根据现状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现状人口计算的整治潜力,表达现状条件下居民点整治的潜力大小;规划潜力是在预期规划期末的人口数量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或地区规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计算出的潜力[3],反映的是规划状态中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潜力空间。计算公式为:
△S=S现状-B×P
式中:△S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S现状为扣除的规划用途中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后的农村屈民点的现状用地面积,B为规划期末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150 m2),P为规划期末农村居民点的人口数量。代入数据,即△S=49.8496-150×16.87/100=24.5446(km2)
人均用地估算法以规划期末人口、人均农村建设用地标准变化为依据,测算过程有两方面容易出现偏差:(1)人口数据口径使用存在不确定性。根据我国现行土地制度,农村建设用地依据农业人口数量进行分配、使用,但在当前农业人口转移增多、两栖人口数量大,流动频繁的情况下,农业人口和农村建设用地的相关性降低,农村实际居住人口,即农村人口更能反映农村建设用地使用的效率情况。(2)测算中,如何合理使用两种数据,存在不确定性。
(2)规划模拟法。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等相关规划对农村居民点的拆并安排进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规模、空间布局的测算,有针对性地落实建设任务,既实现与有关规划的有效衔接,同时也更加明确建设用地可腾退的范围,潜力结果更具有现实指导性。
2.3宜耕地后备资源
根据二调数据库并结合《嘉兴市南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全区未利用地面积3449.27 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86%。规划至2020年其他用地调整为3425.88 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80%。
(1)水域。严格保护公益性水域,全区水域面积3363.32 hm2,规划期间水域面积不发生变化。
(2)自然保留地。全区自然保留地面积85.94 hm2,规划期间因建设占用面积减少56.22 hm2,规划期末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29.72 hm2。
综上所述,未利用地在扣除规划用途中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后,主要是根据周边以及邻近地物类型进行复垦,复垦规模小且复垦类型无耕地。因此,在未利用地整治方面成果并不明显。
3小结
本次对于南湖区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主要是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南湖区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居民点潜力以及宜耕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进行分析,详细了解各个类型的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土地整治潜力分析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迫切需要,为细化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等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指导各地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韩姝娴.蚌埠市土地整治潜力研究分析[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3.
[2]盖乐,蒋金豹,王世东,等.GIS技术支持下盘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分级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1):59-65.
[3]宋伟,陈百明,姜广辉.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0,30(11):1871-1877.
[4]何英彬,陈佑启,姚艳敏,等.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4):80-83.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