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积极推进城乡统筹 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2016-04-12
作为重庆市主城区之一的沙坪坝,以歌乐山为界,只有东部70 km2是传统的建成区,余下320 km2在20年前都曾是农村。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协调发展,实现城乡统筹?沙坪坝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1)发展都市观光休闲农业,开辟农村居民增收新途径。歌乐山镇所在的中梁山,是主城四大“肺叶”之一。为保护这片珍贵的“肺叶”,沙坪坝区采取了最严格的措施,彻底关停、搬迁了原有的采石场、有污染的大中型企业。缺乏实体企业的支撑,中梁山上的歌乐、中梁两镇发展速度一直相对较缓。去年10月,该区依托山上已有的绿瀚开心农场、桑醍蓝莓野营花园、古茂蓝莓谷等十多个都市观光休闲农业项目,启动了“歌乐山都市国际慢城”的建设,带动两镇3000多名农民、居民就地挣钱。“近年来,我们意识到生态不只具有生态效益,也可通过与二、三产业结合,让当地居民享受它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沙坪坝区农委有关负责人刘辉介绍。目前,沙坪坝区特色产业规模达到3933 hm2,已建成10大特色农业基地、13个花卉观光园、20个水果采摘园。该区依托这些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成功举办虎峰桃花节、歌乐山桂花节和中梁蓝莓节,全区乡村旅游年均接待游客45.9万人次,为农村居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2)集体资产股份化,3.4万农民变股东。“保鸡分蛋”,这是覃家岗街道童家桥村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的形象比喻。以69岁的农转非居民黄××为例,去年他通过村、社两级的“满股”分红,拿到了近2万元。农村集体资产是由全体村民共同创造、积累的。以前农民转非时只能享受国家拆迁补偿,但创造的财富仍留在集体,导致许多农民不愿转为城市居民。黄维福所在的刘家坟社从1994年起便试行集体资产股份制经营,开启了重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的试点。“现在集体资产是会下金蛋的鸡,不管农民是否转非,都能享受同等待遇、得到相应的收益。”覃家岗街道副主任张太平说,现在村里以村实业公司为载体,建立完善了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对集体资产进行经营,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让村里的农民和转非居民都能分享这种改革带来的红利。据了解,去年,沙坪坝区组织开展了10个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涉及集体资产1.9亿元,农民变股民3.1万人,产生股东3.4万人,股民分红4800万元。
(3)“五规合一”,城乡同步发展开拓新空间。经过公交线路的不断优化布局,2013年沙坪坝区提前4年在全市率先实现绕城高速内公交全覆盖,西部片区的广大农村居民出行2 km内即可搭乘公交车;率先在全市为农村冷僻公交线路实施营运补贴,让城乡居民感受到“同车、同线、同价、同服务”。2007年,沙坪坝区提出实行“全域城镇化”,将西部片区的发展纳入全区的规划中,成为全国首个将国民经济规划、城镇规划、空间规划、人口规划、产业规划“五规合一”的区县。“这为沙坪坝的城乡统筹发展拓宽了空间。”区发改委副主任李代林表示,通过“五规合一”,实现了城乡道路路网,以及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城乡居民享受同样的服务;城市空间一体化程度、产城融合度提升,城乡建成区面积由100 km2拓展到125 km2,城市规划空间拓展到155 km2,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4%;全区一、二、三产业比值由2010年的1.2∶50.3∶48.5,调整为去年的0.8∶45.9∶53.3。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