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园艺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主干课程设计思路
2016-04-12胡云赵淑刘金泉严海欧秦丽
摘 要 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承载着中职师资的培养使命,园艺专业课程设计思路决定学生能力水平。展开园艺职教师资培养六门主干课程(植物生物学、园艺植物生产环境、果树栽培、园艺设施、蔬菜栽培、园艺产品贮藏运销)的设计思路,以期指导教学活动,为园艺专业师资培养教学的设计、大纲的开发奠定一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园艺专业;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设计;任务驱动;学习领域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3-057-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现代化农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艺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新型园艺产业(花卉、休闲观光园艺、设施园艺)蓬勃发展,传统园艺产业(果树、蔬菜、花卉)也步入重要的转型发展期,园艺产品的质量、安全、流通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1]。一批新型现代化园艺企业正孕育而生,这些企业需要大批专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2-4]。加快顺应现代园艺产业发展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园艺专业课程的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定位。因此,开展园艺专业主干课程设计思路的研究与实践,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满足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现状
我国园艺专业课程设计工作一直以来是由地方教育部门主持的,各高职院校根据地区经济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的编写。但由于各学校限于研究水平的不足和研究力量的匮乏,课程设计思路五花八门,培养出的学生能力水平差别很大。
2园艺专业主干课程设计思路
2.1“植物生物学”课程
植物生物学并非把植物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简单地拼接在一起,而是强调在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把各个领域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过程为线索,从生长发育和系统演化的动态角度组织素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全面理解和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课程集植物的细胞、形态结构、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及其调控、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生态、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的主要类群、以及植物的系统进化于一体,例如,将植物水分生理的内容有机插入到细胞代谢(水分出入细胞)、根(吸水功能)、叶(蒸腾作用)和茎(水分运输)等4个章节的讲授中,又如以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历史、产生和维持为线索形成新的体系框架,将原来独立分开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整合为一门综合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能较全面地反映植物科学的基本内涵和全貌。全面更新知识内容,摈弃陈旧老化的观点和概念,精简描述性内容,从多角度展示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成果。
在教学中首先注意正确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次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侧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学时要少、内容要精、强化动手、培养创新”。
2.2“园艺植物生产环境”课程
园艺专业非常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本课程教学内容以实践技能为单元组合,从园艺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出发,内容安排上始终以学习本门课程所具备的“能力”为主线,以环境因素为“模块”,通过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程各个模块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以园艺植物生长所需环境要素间的因果或递进关系设置。模块内各任务间是循序渐进或并列的关系,每个模块的完整链条是:学习目标——内容提要——各项任务——整理归纳——知识拓展——资料收集。模块内每一个任务的完整链条,皆为由浅入深地展开基本知识,作为完成任务的铺垫,任务完成各个步骤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然后进行任务评价。最后整理归纳本模的内容结构,并阐明要点,以最新科技或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实现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
2.3“果树栽培”课程设计思路
“果树栽培”课程按照“以能力为主线,以典型的工作为载体,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依托,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场所和工作场所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设计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开发教学项目。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的、具体的管理技术作为单项,单项项目是果树各个管理环节的具体技术。单项项目实施完成后,南北方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地区特点的具有发展前景的典型树种,作为综合项目开展。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学生亲手实践,来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各个项目实施中,以最为有效、最为科学地完成项目,作为最终追求。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组织学生进行理论探索,提出更好的办法和思路。教学过程中按照“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如何做得更好”这条线索层层推进,突出能力培养,关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体验学习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以任务引领,行动导向法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4“园艺设施”课程设计思路
园艺生产主要围绕两个方向进行,一是通过栽培技术、品种选育及转基因等手段使园艺作物适应环境,二是通过人为创造小气候环境适应园艺作物生长发育需求,最终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露地生产的季节性与园艺产品消费的周年性催生了园艺设施的诞生,随着科技进步、现代园艺生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园艺专业开设“园艺设施”课程尤为必要。课程设计思路如图1。
按照“任务驱动,目标导向”的设计思路,根据设施园艺生产实际过程,以实现园艺产品优质、高产、高效和周年供应为目标导向展开教学。首先需要选择和使用园艺设施实现园艺植物反季节生产,其次通过工程学科知识和原理人为创造小气候条件,然后根据园艺设施环境特点、结合园艺植物所需环境要求、应用环境学科知识和原理进行合理环境调控,满足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之需。
2.5“蔬菜栽培”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组织设计以可行性为前提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
(2)根据各项任务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以学生为主体,模拟教师教学,合理融入实践教学环节。
2.6“园艺产品贮藏运销”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对应各岗位群职责、任务分析为依据,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与设计,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课程内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完成工作过程的顺序来安排课程内容。按技能体系建立学习模块,实行单元教学。将课程的内容设计为园艺产品贮运与园艺产品营销2个学习模块,10个教学单元与26个子单元。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与园艺产品的贮藏与运销紧密结合。课程把握理论够用、实践突出的要求。理论教学突出采后生理及控制、产品贮藏原理及方法。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多媒体、案例、flash课件等实施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园艺产品贮运的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和综合素质。按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1∶2安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动手操作,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实践技能。
3创建“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路
以“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为主体的课程设计思路将职业学校课程的教育学理论与职业领域行动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学过程反映实际工作和生活的现实情况和要求,以连续性工作过程情境作为课程教学的参照系。“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路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针对具体的职业行动、操作流程以及行动评价在学生思维中反映和再创造而进行[5]”。教学模式应概况性地反映职业行为的执行情况,包括行动计划、行动实施和结果评价等,以达到在学生头脑中再现整个实际工作过程的目的。教学活动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设计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根据相关职业情境中工作任务要求独立或协作地计划、实施、完成和评价任务;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一体化的、可迁移的关键能力,比如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角色,教师作为一个课堂情境的设计者和教学引导者,辅助学生完成基于“学习领域”方案的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的出台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高兴明.“新常态”下努力实现重庆农业可持续发展[J].南方农业,2015,9(13):1-7.
[2]王文锋.国内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比较与借鉴[J].南方农业,2011,5(9):94-97.
[3]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百年回眸[J].高等教育研究,2000,21(1):31-38.
[4]王骞.对建设农科贸易城,打造特色会展经济的探讨[J].南方农业,2007,1(5):64-67.
[5]Jay Parkes,Mary B. Harris. The Purposes of a Syllabus[J]. College Teaching,2002,50(2):55-61.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