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结构——以河南电视台为例
2016-04-12步长磊
□ 步长磊
浅谈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结构——以河南电视台为例
□ 步长磊
电视新闻节目在告别了政治说教式播报方式以后,叙事型新闻逐渐被受众所接受。电视新闻稿件写作的叙事方式对于新闻播报方式的选择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河南卫视的《河南新闻联播》、都市频道的《都市报道》以及民生频道的《民生大参考》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的叙事结构所表现出的特点。
电视新闻;叙事结构;特点
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给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媒介技术发展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就要求传统媒体学会借力新媒体,不断探索适合受众口味的播出形式,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新闻要赋予不同形式的叙事结构来吸引观众。本文以河南电视台新闻节目为例,探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叙事结构的特点。
一、设置悬念式叙事结构
所谓设置悬念式叙事结构指的是刚开始记者和受众对于事件结果的信息都处于零获取的状态,这种叙事结构就是对将要发生的完全未知的结果设置悬念。①这种叙事结构往往在一开始只会告诉受众有一件什么样的事情或者有一个什么样的现象,至于具体什么事情,怎么发生的,经过了什么,结果又是怎样,完全没人知晓,镜头从记者获知事件开始,跟随记者脚步来展开报道。这种叙事结构从一开始就有意无意地给受众制造悬念,强烈的求知欲牵扯着受众跟随记者的镜头一步一步地接近谜底,让受众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一旦受众被节目中的叙事吸引,中途就不愿无故离开,时刻牵挂着结局会是怎么样,过程会有什么起伏。
比如《民生大参考》中《谁是我的亲生父母》一则报道,报道的第一句是当事人的陈述,“这么多年我就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我长这么大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姓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多大了”,随后电视画外音出现,“眼前这个哭着喊着要找父母的女孩叫小娟,她告诉记者,她现在生活的家庭是徐家,20多年了,她一直觉得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而小娟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话还要从二十年前说起”,新闻的开头为整片新闻设下了悬念。又如《都市报道》中《过细“小蛮腰”原是罕见病》一则新闻,开头记者设置悬念,“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纤细迷人的小蛮腰,那多细的腰才叫小蛮腰呢……有这么一个女孩,今年22岁,没有经过刻意的减肥,腰围却只有一尺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个正常的22岁女孩,就算是再瘦弱,腰围也该有一尺七八,可她为什么只有一尺二?这是正常,还是一种病呢?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系列的问题又出现在受众脑海里,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二、侦探推理式叙事结构
侦探推理式叙事结构可以说正好与设置悬念式叙事结构相反,这种模式在调查之前已经知晓事件的最终结果。②该模式类似于文学体裁中的倒叙手法,让人由果导因,在这种模式下结果变成了叙事的“起因”,根据这个所谓的“起因”跟随记者脚步,通过镜头逐个解密。当然,这种叙事结构有着它令人回味的戏剧性,虽然是由果导因,但是这个结果却并不一定能够彻底查清,比如参与调查的记者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有限,或者推理思路出现盲区,再或者在侦探的过程中牵扯出意想不到的重量级幕后人物或是幕后事件等。当然,最理想的结果就是镜头成功地捕捉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可以对整个事件进行重新梳理,对积极形象加以褒奖宣扬,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舆论上的批评补救,传递正能量,并对不法事情进行有力的警示。整个过程受众会猜测下一步会有什么发生,会有什么人出现,出现的是好人还是坏人,仿佛亲力亲为,一步一步亲手“抓获”了事件当中的主要当事人,还事件以本来面目。
比如《民生大参考》中《特别报道:驾校集体涨价为哪般》,首先说出了事件的结果,那就是郑州驾校集体涨价。然后记者以学员的身份分别进入不同的驾校来调查驾校集体涨价的原因,经过调查发现驾校涨价的一个原因是考驾照难度增大,过关率降低增加了培训成本,记者继续调查难度难在了哪儿,在这一过程中,多家驾校的涨价看似都不过分,但是言语中又透露着垄断意味,有点不清不楚的感觉,有着些许调查进行不下去的意思。
三、社会观察式叙事结构
社会观察式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相对于前两种叙事结构在风格上就有了明显的区别,不再仅仅是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变着花样设计故事的发展方向,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社会观察式叙事结构是指,对于社会上最近产生的一些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问题进行报道。这也是这种叙事结构产生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下来的原因,并不像前两种叙事结构那样有着惊心动魄的视听感受,而是直击受众的心灵深处,用普通大众普遍经历过或接触过的点滴小事来提醒受众,并使受众与之产生共鸣,并且这种共鸣往往是发自内心的。
比如《河南新闻联播》中《郑州:老年人倡议“给年轻人让座”》的报道。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是多数人都会遵守的基本礼仪,而老年人给年轻人让座体现的却是老年人对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的理解,新闻结束后,主播也在倡导年轻人还是要主动给老年人让座,老年人出行可以错开上班高峰期,体现尊敬老人、和谐共处的文明环境。
四、心理引导式叙事结构
心理引导式叙事结构,也可以称为精神引导式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往往能起到治愈人们心灵伤痛的作用。有人说“在冷酷的现实面前,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往往能治愈心灵的创伤,让人们对社会,对未来充满希望。③没错,心理引导式叙事结构出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目的就是为了传递能让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信息,在节目中充满着积极、乐观、阳光的心理暗示。这种叙事结构与社会观察式一样,同样属于感动心灵的叙事结构,但这种叙事结构又不同于社会观察式,心理引导式更多地是注重从个体讲起,而不是社会普遍问题,通过对个体的引导,使受众产生积极向上的信息,同时让受众产生共鸣,发自内心地感动。
《河南新闻联播》的《志愿者雷克:为贫困重病儿童播撒希望》这篇报道就是从一个普通人物雷克这一个体着眼,讲述了他十几年前在上海参加公益志愿者,后来回到家乡创建了阳光义工团,先后募款资助了一百多个重病儿童的新闻故事。这则报道以个体的感人事迹传递一种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的精神。
五、全面综合式叙事结构
这种叙事结构可能是由设置悬念加侦探推理组成,这种结构通常在节目的开始不清楚事件的结果,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事件结果暴露出来,然后再由事件结果转向对造成这一结果的起因进行报道;还有可能是社会观察式加侦探推理式组成,很明显,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被调查的对象,然后通过逐步的推理找出产生这一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找到原因之后还可以紧跟心理引导式叙事结构,进一步对事件进行分析,并引导受众避恶趋善。
比如《民生大参考》中《只为尽孝心,男子自制打击乐》的新闻,开头“各种瓶子用完可不能乱扔啊,这可是能成为乐器的,还能演奏出这么好听的音乐。”开头先用设置悬念式叙事结构,设置悬念瓶子怎么做乐器,为什么要用瓶子做乐器;再到后面新闻主人公老杨的出场,老杨为了让母亲开心,用锅碗瓢盆自制打击乐器来到广场上演奏;最后升华,融入心理引导式叙述,老杨说:“以后要经常带着母亲去演出,不图名不图利,就是让老母亲高兴。”再比如《都市报道》《天上掉钢筋,喜鹊惹的祸》的报道中就运用了侦探推理式和社会观察式,报道一开始给出了一个天上掉钢筋的结果,具体怎么回事,看记者的调查,查出“真凶”居然是喜鹊在用钢筋造窝。此时又产生了一个社会性问题,鸟类我们需要保护,人类同样也要保护,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不能因为发生这样的事情而去伤害喜鹊,这对观众也是一种教育形式。节目结束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在不伤害喜鹊的同时又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注释:
①李德刚.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的叙事策略[J].声屏世界,2004(07).
②祝治国.从《60分钟》和《新闻调查》看调查性纪录片的叙述模式[J].理论界,2006(9).
③宫承波,高金萍,丰纯高.新闻历史与理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286-300.
本文系“安阳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