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让音乐课堂更灵动
2016-04-12文/崔强
文/崔 强
互动:让音乐课堂更灵动
文/崔 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原来传统的音乐课堂常常束缚学生的思维,同时阻碍着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孩子个性的发展。在崭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音乐课程改革需要的是音乐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思维方式上的本质性改变,创新教育方式,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势在必行。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孩子们都喜欢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心情舒畅了,思维也活跃起来了,学习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互动交流的欲望更加的强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摇篮曲》一课中,我先播放一段婴儿睡觉前的视频,使孩子们融入作品的氛围之中,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体验情境,从而更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在音乐课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地设计不同情境来营造浓郁的和谐气氛。
高效的课堂交流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按小组开展一些讨论,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这一课时,孩子们都能够比较优美地演唱歌曲,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在进行课堂延伸、知识拓展环节中,我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家乡辽阳,进行歌词的创编。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交流,高质量地完成了创编任务,而且是各具特色。每一位孩子都想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师生们共同分享,这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巧妙设计交流话题
音乐课上巧妙设计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互动,是音乐课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设计的问题应该深入浅出,缺乏意义和深度的问题不要提,要设计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所以一定要留给孩子足够的思索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还要准确地把握住提问的时机,引导向更深入的层次思考问题。
充分的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要了解更多的作品外围知识,确保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同时有足够的信心与同学进行互动。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查阅相关的资料,由班级各个小组的组长进行分工,并在课前组内资料共享。通过课前上网查阅,了解了更多的作品的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上把自己了解的知识展现给全班同学,交流和互动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角色转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教唱,学生学唱,以学生会唱为目的,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丧失了在音乐课堂上交流互动的兴趣。教师不应是“导演”,而应该以一名演员的角色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结成“伙伴”,和学生一起参与,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感受等,把教学时间放到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上来,在活动中了解、影响、激励、鼓舞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积极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互动交流活动,分享掌握知识和收获成功的乐趣。新课程标准下,师生互动的优势与特点明显,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是学习的主要动力之一,我们应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审视师生的有效互动,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让学生和老师互相“动”起来,使每一堂音乐课都迸发活力,展现出不同的精彩。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