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的大脑,很多理解都是瞎扯淡
2016-04-12文/豆丁
文/豆 丁
对于自己的大脑,很多理解都是瞎扯淡
文/豆丁
过去的百年流行文化中所认定的“人类大脑只有10%被利用”的概念是错误的。扫描结果显示,即便是实施简单的任务,人脑使用率也是相当高的。
1 我们只使用了10%的大脑
这个盛行百年的、看似令人信服的精确数据论断,从另一方面说就是我们有庞大的脑力资源还未被开发。而事实上,那剩下的90%并不是所谓的闲置资源。人脑还是相当精贵的,从胎儿阶段开始就需要精心培养,再到儿童阶段的成长发展,直到成年也仍需要维护保养。通过PET和fMRI扫描实验发现:即便是实施简单的任务,人脑使用率也是相当高的;即使是非常小的脑部创伤,也可能产生包括语言、触感、运动机能、情感等方面的巨大影响。
当然了,人脑肯定是有未开发的储备资源的。尸检研究表明,许多人脑虽然完好,神经元上有却含有表征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淀粉样蛋白斑。所以,即使缺少某些脑组织也影响不了什么。另一方面,人类的确没有100%的利用脑力资源,因为那些脑力开发较高的人IQ值也会较高。
2 “闪存记忆”是确切、准确、永久的
我们的脑海中总会有那些非常生动的、准确的闪回,通常是些让人震惊的、充满戏剧色彩的事件,比如肯尼迪遇刺、挑战者号爆炸、911事件等。人们可以清楚的记住何时、何地、何人,以及所见所闻。不过,曾有一个实验内容是在某个悲剧事件发生后马上记录下在场者的回忆,并且数月和数年后再次进行了测试。被测试者总是非常确信那些记忆是准确的、那些闪存比其他任何记忆都要生动。而测试结果却是,生动有余、真实不足,闪存式的印象记忆也是会随时间衰减的。人脑会忘了一些重要的情节,反而同时加上另外的想法,以至于我们根本意识不到那些记忆实际已经不复从前了。
3 人脑40岁之后也会老(或许是50、60、70)
事实却是如此,随着年龄增长,一些认知功能随之下降。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绝对要强于成人,所以千万别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游戏上跟小朋友叫劲,那样你会输得很惨。另外,年轻人也能比年长者更快看出两件事物的异同处,他们能轻易记下一系列随机单词,甚至倒数7的倍数都要更快。
但是,很多脑功能也是成长股。就比如说词汇量吧,年长者知道更多的单词,并能区分有些词语间微妙的不同之处。年长者能更好地观察和形容一个陌生人。年龄自然也会增加社交经验,比如说,危机处理能力。另外,随着自我调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越来越强,人们也会过得更加自在。
4 人类有五种感觉
是的,几个大头是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不过,我们也有其他感知世界的方法。“本体感觉”是一种定位感;而“伤害感觉”可以感受到疼痛。我们还有平衡感——内耳感、眼睛看;体温感、变速感、时间感等等。
不过跟其他种别相比,人类实在是相形见绌。老鼠和海豚用声纳定位,有些鸟和昆虫可以看见紫外线;蛇类通过热来感知热血动物;猫、鼠、海豹等有须动物通过“鼻毛”来定位,鲨鱼则通过水中的电磁场;鸟、乌龟甚至细菌都是通过地球磁场线来定位的。
顺便说一下,你见过舌头的品位图么?这幅图意在说明舌头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有特殊的感应,真的吗?也是流言!
5 人脑有如计算机
这里指的是人脑的处理速率、容量、并行运作、输入输出等。不过上述几个计算机专用术语基本不能确切比喻人脑,比方说,人脑不像硬盘那样有固定的容量,它也不是电脑那样的计算方式,我们分析、处理、过滤各种信息的方式,也不是电脑程式化输入那样简单。
就人脑到底像怎样先进、神奇这一话题,讨论已有悠久历史。笛卡尔说像水力机械;弗洛伊德说情感就像蒸汽机内的压力;在进化版本——“人脑像电脑”诞生之前,人脑还像过电话总机、电路,其后又像网页浏览器、互联网。也有些陈词滥调:情感使大脑处于压力之下,有些行为像“硬线”。下面就谈谈“硬线”。
6 人脑是“硬线”
这个比喻是“人脑是电路”演化版本里存活最久的。跟许多比喻一样,该比喻部分而言是对的:人脑以某种特定方式运行,特定的“零件”负责特定的任务。而这些零件通过神经线路(就像电线一样)来连接并且通过它的释放粒子(就像脉冲电流一样)交流。
但是,过去数十年神经学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人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盲人的视神经会部分地转化为听觉而服务。当你想学小提琴的时候,部分脑功能也会“改线”到精良仪器操作部分。那些受伤的脑组织也会受到其他脑组织的“援助和补偿”。
7 昏迷导致健忘
肥皂剧除了喜欢“错抱婴儿”,另一个经典桥段就是,某人经历了一段悲剧,醒来后发现自己在医院并且不认得爱人、姓名或者过去了(这病想要好也简单:再来一次昏迷)。现实中有两种健忘症:顺忘(无法形成现有记忆)和逆忘(想不起过去)。最著名的健忘病人是H.M,1953年切除海马组织后就什么也记不住了。但他能记起手术以前的事情,也能学习新技能、新词汇,这表明记忆与学习使用不同的脑部位。逆忘式健忘症可由阿尔茨海默氏症、脑部重创、硫胺素缺乏等造成。但脑损伤不会有选择损害自传式记忆,更别提召回那些逝去的记忆了。
8 我们自认为知道什么会让自己开心
有些情况下,我们毫无头绪。我们经常高估了那些所谓让人开心的事情,比如生日、免费匹萨、深爱球队或者领导人获得胜利、中彩或者生孩子。钱能让人开心,不过也是有度的:穷人没中产开心,可中产跟富人的开心程度却是差不多的。我们常常高估独处寂寞带来的开心程度,却低估了社交中带来的欢乐。
另一方面,那些令人畏惧的事情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让人沮丧。周一也并非那么让人不爽。貌似那些让人无法承受的悲剧才会导致悲伤和绝望,比如瘫痪、挚爱离去,不开心其实来的快走的也快。人的回弹能力是很强的。
9 世界是“所见即所得”的
人不会被动地去感受这个世界,而是主动地去寻找模式(就像一只突然出现黑白斑点场地上的斑点狗),打开我们想打开的感觉器官,丢弃我们不想要的任何细节。在一个著名的心理学试验中,被试验者要求去计数一群运动员的传球次数,结果其中有一半人没有注意到:其中有个人裹着大猩猩外套也在其中传球。
我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开车打电话是很危险的事情),并且我们偏执地倾向于自己的所想所愿。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不是“自下而上”式、遵循客观事实的逻辑方式,而是基于“自上而下”的主观臆断和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