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学视角浅析《字说》
2016-04-12杜丽娜
杜丽娜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语言学研究
从文字学视角浅析《字说》
杜丽娜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以张宗祥辑录、曹锦炎点校的《王安石<字说>辑》为参考,对《字说》所有的字的说解进行考察,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字说》:首先,成就表现在说明语源,考证名物,注重经世致用。其次,缺陷表现在指导思想和释义方法上。如,在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宣扬个人政治主张,为政治服务,偏离了文字学的轨道。在释义时,否定许慎的“六书”理论,以“会意法”为中心来分析字形说解字义,对很多字形随意拆分,主观说解词义。从文字学的角度来分析王氏对汉字的解释,客观地认识《字说》的得与失。
《字说》; 成就; 缺陷; 指导思想; “会意法”; 附会义理
一、王安石与《字说》
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文字学家。他以激进求新的精神,批判许慎的《说文解字》,写成《字说》。
《字说》在解释汉字时,以“会意法”[2]64为中心分析字形,探讨文字义理,并渗入个人政治主张以达到规范思想道德,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字说》对文字学研究有很多贡献,但由于王氏研究思想以及方法上的偏颇,所以存在着严重缺陷。
二、《字说》的成就
(一)说明语源
《字说》在解释词义时还解释了同源词。如:“介”,《字说》:“介以有辨。”又释“疥”:“介也,主于皮肤之上而有辨焉。疥虫谓之介,以有辨故也。”[1]118芥:“芥,介也,界我者也。汗能发之,气能散之。”王安石指出芥、疥这两个词因为具有“介”这一声符,所以都有“界限、分辨”的意思。它们之间是同源词的关系。
(二)考证名物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形与义的结合并不是完全任意的,没有理据的。王安石在此说明了一些事物名称的来源及用途。如:“黍”,《字说》:“黍,丹谷也,仲夏乃登,故谓之黍,而声与暑同。气浮而味甘,馨香而滑齐,故宜酿。神,阳物也……黍阳物也,故用为酒醴。”[1]85王安石解释“黍”因为夏天的时候才成熟收获,故取得了“暑”的语音形式。同时王氏还介绍了黍气味馨香,味道甘美,适宜酿造酒水。正由于这样的特性,它常被用来祭祀,祈求神仙降临。王氏在这里不仅介绍了黍这种植物的生物学特征,还介绍了古代的祭祀习俗。
三、《字说》存在的缺陷
《字说》对本义的说解常偏离客观理据,不加考证,缺乏文字学的实证精神。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指导思想
1、刻意创新思想
宋代“反传统注疏之风盛行,宋人对前人的注解大胆质疑”[7]43,王安石便是代表者,他既不赞同许慎以“六书”分析汉字形体,也指摘其释义不牵涉义理。因此,他以“会意法”为中心分析形体,附会个人思想。如:“桃”,《字说》:“木兆于西方,故桃从兆。西,木配也,故桃木在左。”[1]52《说文·木部》:“果也,从木兆声。”[4]480《段注》:“从木兆声。”[6]239故“桃”从木兆声。“桃”本是形声字,王安石为求创新,把字形解释为会意,还加上五行学说“西,木配也”来解释。这样的解释和字的本义果实没有任何关联,全然与西方、兆像相关。我们从王氏的解释上找不到任何说明桃是一种果实的相关信息,他的释义充满了神秘的哲学色彩。
2、学术服务于政治
王安石积极主张变法革新,“为了培养变法改革的人才,为了为新法提供理论依据,王安石整理相关学术著作,以便统一思想”[3]205。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编撰了《字说》,希望通过解析文字来阐明义理。如:“宫”,《字说》:“有物然后能生民,有民然后有事,有事然后立君,有君然后有臣,有臣然后生物。”[1]4王安石在此阐释了他所理解的君、民、臣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们有了事情要处理,就需要立一个君主来统治,君主的统治需要大臣来辅佐,与“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的思想是相通的。这对于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具有积极意义。
(二)释义方法
1、以“会意”法代替“六书”
许慎用六书来分析汉字,而王安石认为许慎的方法是错的。“王安石不论按‘六书’是属于象形、指事、会意还是形声,几乎将字一律视为会意字”[7]21。
(1)用“会意”方法说解象形字
①星,《字说》:“物生乎下,精成于列。”[1]69
王安石认为“星”,会意字,从日从生,万物生长在日的下面叫做星。《说文·晶部》:“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一曰象形。”[4]607其实,根据“星”的甲骨文字形,它当为象形字。
②爵,《字说》:“爵从尸,宾祭用焉。从鬯,以养阳气也。从凵,所以盛也。从又所以持也。从尒,资于尊所入小也。”[1]146
王氏认为“爵”,从尸从鬯从凵从尒,在祭祀时盛东西用的礼器。《说文》:“礼器也。像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象形。”[4]917“爵”的甲骨文字形,像古代饮酒用的器具。
这类情况书中共有18个字,此外还有工、飞、巫、才、寅、矢、殳、革、仓、戈、王、车、弁、巾和爵。
⑵用“会意”方法说解指事字
①天,《字说》曰:“一而大者,天也。又曰:天得一而大,地得一而小。”[1]45
《说文》:“天,至高无上。”[4]3《段注》:“天,颠也,人之顶也。”[6]1《尔雅·释天》:“天,根氐也。”[8]5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天”,是一个脑袋被突出画出的小人。由此可知“天”为指事字,本义为“头”,后引申为“天”。如“刑天”这个词中,“天”就保留了古义“头”。
②卒,《字说》:“其容体不足以相及,则有徽帜以相明……则有服饰以相辨。此卒之所以从衣也。”[1]142
《说文》:“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4]759“卒”小篆字形,“衣”上有一点进行标记,说明穿这种衣服的人。故“卒”为指事字。本义:奴隶穿的衣服。
此类情况共有4例,此外还有夫、司。
⑶用“会意”方法说解会意字
此类情况一共有55例,其中正确的有34个字,错误的有21个字。
正确的如:
①羹,《字说》:“羹从美从羔。羊大而美成,羔未成,美成为下,和羹是也。”[1]65
王安石解释“羹”:从美从羔,羊大了,味道才会鲜美。而羔是小羊还没有长成大羊,味道不鲜美,所以把美放在羔的下面。《说文》:“作鬻。小篆从羔从美。”[4]255《段注》:“小篆。从羔从美。”[6]22
②知,《字说》曰:“知如矢直,可用胜物。”[1]106
王氏解释:知识就像箭一样,可以胜过其他事物。说明了知识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字说》认为“知”从矢从口。《说文·矢部》:“词也。从口从矢。”[4]459《段注》:“从口矢。”[6]227
王安石对这一部分会意字的解释是正确的,符合汉字客观情况。
错误的如:
①簋,《字说》:“簋之字从竹,从艮。内方,有常故也。”[1]80
王安石认为“簋”从竹从艮从皿。从艮,表示和太阳有关,且簋的形状是方形的。《说文·竹部》:“黍稷方器也。”[4]401其实,“簋”会意字,从竹,从皿,从皀。本义:古时盛谷物的器具。
②奚,《字说》:“奚之字从糸从大。”[1]33
王氏认为“奚”,从糸从大。从糸的字和丝线有关,而丝线和奚毫不相关,所以奚不从糸。“奚”的甲骨文字形,像左面一只手抓着右面的一个人,合在一起表示被奴役的人。显然,王安石把“奚”字的构字部件分析错了。
这类错误除上文所举例子还有邑、同、皋、兵、祝、正、置。
(4)用“会意”方法说解形声字
①胥,《字说》:“胥之字从疋从肉,……胥又训相也。”[1]22
王安石认为“胥”从疋从肉。又解释为“帮助”。《说文·肉部》:“蟹醢也。从肉疋声。”[4]369《段注》:“从肉。疋聲。按蟹八跪二敖故字从疋。”[6]175
②卿,《字说》:“卿之字从丩,丩奏也;从卩,止也;左从有从卩,知进退之意;从皀,黍稷之气也。”[1]65
王安石认为“卿”,从丩从卩从皀。卿大夫,上朝议事,向皇上进献自己的意见。且他们在礼仪上知进退,在道德上高尚自洁。许慎认为从卯皀声。
共有225例,其他的字还有:薪、傀、颁、涂、诗、煇、熊、恕、讼、忠等。
(5)用“会意”方法说解会意亦声字
①盟,《字说》:“歃血自明以昭明神者,盟也。”[1]67
王氏认为“盟”,从血从明。割破手掌滴血,向上天表明自己的决心。《说文》:“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4]611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释名》:“盟,明也。告其事于神明也。”[9]89盟,甲骨文字形下面像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时要割牲歃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故“盟”为形声兼会意,从明从皿,明亦声。
②货,《字说》:“言化之以为利,则商贾之事也。”[1]127
王氏认为“货”从化从贝。商人使货物之间相互转化,东倒西卖,就能产生利益。《段注》:“货,财也。货者,化也。变化反易之物,故字从化从贝,化声。”[6]279
这一类共有13例,此外还有功、苴、甸、均、神、笼、富、贫、拲、鼓和丧。
(6)用“会意”方法说解联绵词
联绵词是指由两个不同的音节联缀在一起而不能分开来讲,只有一个语素的词。书写的汉字只是记音符号,它的形体和意义之间是没有联系的。王氏把这样的词拆分开解释,认为其每一个字都表义。如:
①蜉蝣,《字说》:“蜉蝣,轻也,……生于夏日阴阳气之卑滋而浮游也。”[1]72王安石解释说:“蜉蝣”,蜉表示这种生物轻巧,所以它可以乘着气浮游于天地。
②轩渠,《字说》:“轩上下,渠一直一曲,受众小水将达而不购也。”[1]42王安石认为轩渠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意义的,疏通上下,则水道顺畅。
书中的连绵词共有9个,其他的为蟋蟀、蜘蛛、鹦鹉、蜻蜓、蝦蟆、鸜鹆。
2、随意解释,附会义理
《字说》对很多字义的解释,都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10]173。如:“终”,《字说》:“无时也,无物也,则无始。始聪于事则听,……其心未尝动出也,故心在内。”[1]7王氏解“终”:时间以及空间的尽头,没有万物,也就没有开始。只要心不动,万物皆停止。这是用老庄道家的“虚无主义”“唯心主义”来释义,充满诡辩主义的色彩,强调精神的决定力量。
四、《字说》反映的文字学改革问题
《字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问题。它存在的缺陷促使我们思考当前文字学研究面临的问题是很迫切的。王安石不顾汉字形体结构和意义之间的客观联系,从主观出发,不加考证,牵强臆断。今天的文字学研究依然面临着《字说》存在的上述缺陷,如近来出版的唐汉先生的《唐汉解字》《汉字密码》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上都存在这样问题。这反映了当前的文字学研究在理论建设、研究方法及考据的科学性上都还有欠缺,这也直接阻碍了我国文字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及认真对待。
[1]张宗祥, 曹锦炎. 王安石《字说》辑[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2]黄建荣. 王安石《字说》说解字义的特点和以“会意”说解字义的原因[J]. 抚州师专学报,2001(2):64—67.
[3]徐时仪. 王安石《字说》的文献价值述略[J]. 文献,1993(2):199—210.
[4]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5]程祥徽. 评王安石的《字说》[J]. 青海民族学院,1975(2):34—38.
[6]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2版.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陈萍. 王安石《字说》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1.
[8]胡奇光, 方环海. 《尔雅》译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李冬鸽. 《释名》新证[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0]王钰. 张有《复古篇》为匡王安石《字说》而著考略[J]. 宁夏社会科学报,2009(2):172—174.
Discussion on theZiShuo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nguistics
DU Li-na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Art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WangAnshi’sZiShuoserieswhich is collected by Zhang Zongxiang,collated by Cao Jiny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logy.The article analyzesZiShuofrom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firstly,achievements in illustrating the etymology,explaining the reason of naming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practical.Secondly,disadvantages in guiding ideologies,and analysis methods.Such as,serving the politics and orbitting the way of philology.When explaining the meaning of words,he denied Xv Shen’s “Liu Shu” and used “Associative Compounds” to analyze the words causing many subjective errors.To analyze the interpretations ofZiShuo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logy,and to understand the gain and loss ofZiShuoobjectivly,is very essential to today’s language studies.
ZiShuo; achievements; defects; guiding ideologies; associative compounds; eisegesis in the explanation
2015-11-01
杜丽娜(1991— ),女,河北邢台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方言与音韵研究。
H162
A
2095-7408(2016)03-00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