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心理与疼痛护理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2016-04-12葛萍
葛 萍
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输液室 湖北省潜江市 433100
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心理与疼痛护理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葛 萍
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输液室 湖北省潜江市 433100
目的:了解小儿静脉输液中给予心理与疼痛护理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输液室需静脉输液的患儿53例作研究调查乙组,给予常规护理;另选取53例作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与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106例患儿均穿刺成功,但甲组患儿中52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11%;乙组患儿中41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7.35%,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静脉输液患儿给予心理及疼痛护理,可增强患儿配合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穿刺成功率
小儿身体器官均处于发育阶段,免疫力与抵抗力均较差,属于呼吸道疾病的易感群体。而临床常用的很多颗粒状药物、胶囊或片剂药物受小儿吞咽能力影响较难掌控,而静脉输液作为小儿疾病治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给药路径,在儿科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1]。不过小儿静脉穿刺时因担心、害怕疼痛等心理更易出现好动、哭闹、不配合的行为,加上小儿血管较细,降低了穿刺成功率,增加了患儿痛苦的同时,又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量[2]。近年来,我院结合小儿这一特殊性群体,对其实施心理与疼痛护理,最终结果让护理人员相当满意,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现将我院静脉输液患儿心理与疼痛护理整个过程与穿刺成功率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输液室内需静脉穿刺治疗的患儿中随机选取106例按照简单数字单双号将其分作甲组与乙组(各53例),其中甲组男孩23例、女30例、年龄2-7岁,平均(3.4±1.6)岁;乙组男孩26例、女孩27例,年龄2-8岁,平均(3.4±1.6)岁。所有患儿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调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满足本次研究调查要求,有可比性。
1.2 方法
乙组:给予常规护理。即常规的告知患儿穿刺时期注意事项,嘱患儿穿刺时不要随意乱动手臂以及穿刺结束后,静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甲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心理与疼痛护理。而具体做法如下:
1.2.1 穿刺前心理护理
患儿心理护理:患儿本就害怕进医院以及穿着白大褂的医务工作者,加上在陌生环境以及周围患儿穿刺哭闹影响下,容易出现不安、紧张、焦虑等心理,不利于静脉穿刺的顺利开展。护理人员需结合患儿实际,给予他们喜欢的零食、玩具等,还可通过为其播放动画片的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让他们的情绪逐渐稳定。因本次参与研究的患儿年龄均在2岁以上,已具备基本的思考能力、语言能力与沟通能力,因此护理人员通过为他们讲故事、唱歌等方式来取得他们的信任,为其讲笑话来保持他们的愉悦心情,建构起患儿与护理人员之间融洽关系的同时,又增强患儿静脉穿刺输液依从性,最终达到了较好的减轻疼痛的目的。
家属心理护理:家属过度担心失败反而会增加孩子疼痛敏感性,护理人员应先为患儿家属讲述静脉穿刺时家属的配合任务,消除家属顾虑,告知家属不满3岁的患儿宜选择头皮静脉穿刺,不易滑动更易固定;而超过3岁的患儿则需采用四肢静脉穿刺,以手背为主要穿刺部位,穿刺时注意自身言行举止、态度亲切和蔼、注重礼仪,保证操作规范,获得家属理解、支持,通过安抚家属的心理,来达到安抚患儿的目的。
1.2.2 穿刺时疼痛护理
穿刺时护理人员需用微笑的眼神及和蔼的态度与其交流,多逗患儿并抚摸患儿,告诉他/她们,“阿姨轻轻的给你打针,要好好配合阿姨,马上就能好”,让患儿产生一种被宠爱、被重视、被关心的感觉。对一些打针时不哭闹的患儿给予表扬,希望其他小儿也能以此为榜样,并奖励红花、玩具等物品。穿刺时,护理人员力求做到快、熟练、沉着、稳等,一针见血,将疼痛降至最低。穿刺成功后也应加强巡视,认真听取患儿主诉,查看针头有无脱落、阻塞或移位,及时解决输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避免重新穿刺。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探究的106例患儿均成功穿刺,但甲组患儿中52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8.11%;乙组患儿中41例一次性穿刺成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7.35%。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甲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与疼痛护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更高。
3 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已逐渐从过去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朝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给予生理上的、疼痛上的多方护理已成为与生物治疗技术同等重要的全新研究领域[3]。因小儿生理成熟度与成人间存有极大差异,易感染上各类呼吸道、肠道疾病,治疗多以静脉穿刺静滴给药方式为主,又受到小儿心理成熟度的影响,在静脉穿刺时,患儿往往会产生哭闹不安、躁动、拒绝穿刺等行为,降低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不得不重复多次穿刺[4]。有文献研究表明[5],负性情绪越明显,患儿感受到的疼痛敏感程度越强;而相对积极的情绪可降低疼痛敏感性。因此,若要提高小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护理人员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穿刺技术,还应结合患儿年龄与性格特征实施针对性心理、疼痛护理[6]。
本次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一组需静脉穿刺接受治疗的患儿作甲组,结合患儿年龄小、爱哭闹等特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将心理、疼痛护理作为重点护理内容,以消除患儿因疼痛或医院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提高患儿静脉穿刺依从性;另选取了一组作乙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最终发现甲组患儿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乙组。由此可见,对需静脉穿刺治疗患儿实施心理与疼痛护理,可安抚患儿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不过我们也认为,护理人员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掌握更娴熟的穿刺技巧,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根据患儿合作情况、病情等选择最适宜的静脉进行穿刺,降低因疼痛刺激对患儿带来的伤害,尽量避免重复穿刺。此外,护理人员情绪也会影响操作水平的发挥,那么护理人员还应保持良好心态,保持果断、谨慎心态,沉着而冷静的做好静脉穿刺每个环节,减少失误,减轻患儿疼痛的同时提高穿刺成功率。
[1]余纯.积极心理干预减轻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疼痛与恐惧的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01):128-129
[2]唐晓红,侯景红.心理护理在5-6岁儿童输液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0,52(32):5843-5844.
[3]张文琼,张湘涛.优质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和家长满意度影响效果评价[J].健康之路,2015,13(09):176
[4]包定君,秦桂林.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07):4356-4357.
[5]孙淑杰,时磊床洪磊.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 国 医 药 指南,2014,12(03):219-220.
[6]蓝思琴.护理干预对婴幼儿首次静脉输液时陪护父母焦虑状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01):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