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90后”大学生就业渠道拓展

2016-04-12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渠道毕业生

苗 娟

(焦作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2)



新媒体与“90后”大学生就业渠道拓展

苗娟

(焦作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2)

伴随着移动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90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对“9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就业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就业观在就业选择、就业薪资、就业理想中出现明显的变化。本文以“90后”大学生为主要对象,调查分析在新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情况及“90后”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如何引导大学生运用新媒体发展就业渠道。

“90后”大学生;就业观;新媒体环境;渠道

一、新媒体概述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这些旧媒体所创新发明出来的一种新型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对于新媒体的概念界定是相对而言的,新媒体是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数学信息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等相互进行交流和传播的一种新兴媒体。美国杂志《连线》把新媒体描述为:“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渗入到世界每个角落,给人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高校教育教学方法及模式带来了冲击和改变,各行各业的工作运行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是将文字图片以及声音融为一体,实现听、说、读、写、看有机结合,是受众与新媒体互动更加积极的一个开放式的信息共享网络。其具有多元性,包含了各种信息,把全球各地文化纳入互联网,构建了一个海量的数据信息库,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种交互特征牢牢吸引着“90后”大学生,让他们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发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的观念。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在传播速度上占据优势,从新媒体中发布信息到受众看到信息的过程中不存在滞后性,在最短的时间就能广而告之。正因为新媒体具备这些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及生活方式。

二、新媒体与大学生就业渠道关联分析

(一)优势

一方面,新媒体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传播方式和多样化的信息。另一个方面是在就业上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新媒体中具有丰富的就业途径,现在很多的“90后”应届毕业生大部分都是通过新媒体中的信息库来寻找工作,使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有一个联系平台,更好地进行信息传递,社会用人单位通过新媒体也可以了解求职者的资料信息。同时新媒体技术“视说听写”的有机结合创新了就业指导方式与内容,使就业指导更加开放、更加人性化,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去获得招聘信息[1]25-28。

(二)劣势

第一,由于新媒体具有虚拟性,所包含的信息中不乏有一些虚假招聘信息,而我们在表面上无法识别真假。这就需要我们大学生有灵敏的反应与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能力较低,在虚假信息中容易被骗。第二,影响“90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在虚拟的网络中不能自拔,整日沉溺于网络,对网络产生依赖性。不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理智地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位,太在意职位薪资、公司企业大小。还有小部分大学毕业生把所有的就业希望都寄托在网络中,不参加学校和社会举办的招聘会,影响现实社会中的应聘技能,缺乏实战经验,导致找工作越发困难,从而产生就业竞争压力。

三、“90后”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经济增长方式不协调导致就业难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平衡成为大学生就业瓶颈期的主要因素之一。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问题并没有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高素质就业岗位,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白领岗位的很少,是当前毕业生的关键所在。我国产业结构不够完善,第三产业占全国GDP中的36%~39%,而在一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能达到60%~70%。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下,劳动力主要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大学毕业生并不相匹配,这就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毕业生对于就业要求较高

调查结果显示,45.7%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期薪资希望在2 500~3 500元,35.1%的人期望在3 500~5 500元之间,只有19.2%的毕业生在2 000元以下。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就业时是按经济收入来选择,说明“90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工作地点,61.7%的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工作和发展;34.9%的学生选择自己家乡就业;只有3.4%的大学毕业生考虑去西部地区。这表明大学生就业的趋向:“90后”的生长环境使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具体理性,“90后”大学生就业更加倾向于物质化与功利化[2]122-124。

(三)啃老族的出现

所谓“啃老族”就是指已经成年有足够的谋生能力,但依然躺在父母的怀抱靠父母养活,他们的生活来源就是向父母要钱。在“啃老族”中2/5的都是“90后”大学毕业生,他们总觉得找不到合适的、让人满意的工作,认为家庭富裕不需要在外工作劳累,父母可以养活自己。还有一部分学生过于肯定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拥有高学历,证书多、成绩好就一定要找工资高待遇高的岗位,吃苦的岗位不在考虑之内,以致沦为高不成低不就最终成为“啃老一族”。当前的就业状况不得不让大学生面对现实。

四、新媒体与“90后”大学生就业渠道的融合分析

(一)利用新媒体教育者转变观念

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的表现主要是在高校学习时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模糊,没有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这样的情况,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合适的就业价值观,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学习新媒体中的新技术来接纳新媒体事物,比如微信、QQ、微博等等。重视新媒体与教学模式的联系,结合专业特点开设网络化的相关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用平等的心态与大学毕业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毕业生就业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疑惑及困难,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能力[3]139-140。

(二)加强就业服务及指导

在就业指导上,社会用人单位应该全面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有关就业信息,让学生第一时间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高校也可以与社会用人单位通过新媒体网络进行远程面试,搭建起高校与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三方的交流平台,毕业生既可以节约时间和交通成本,还能及时获得就业信息。新媒体中的就业信息网有许多各地的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毕业生进入网站通过搜索及筛选,获得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获得就业信息,发挥新媒体媒介的桥梁作用。

(三)运用新媒体创新就业渠道

毕业生在就业信息网站中制作个人简历时可以打破传统简历模式,加入视频技术,在众多大学生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还可以在纸质上添加微信二维码,让用人单位在平常生活中了解你。

五、结语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多,市场对于人才需要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人才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在这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运用新媒体积极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是当前大学生的最佳选择,在高校就业工作中,我们也应跟随新媒体的脚步,转变观念,加强自身新媒体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

[1] 钟名扬,鲁雷.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北京教育(高教),2013(04).

[2] 刘建荣,钟运华.“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3] 朱宇,邱增凯,叶鑫.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中国报业,2013(04).

[责任编辑乐知]

2015-11-25

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河南省农村社区化建设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zc-041)

苗娟(1978- ),女,河南济源人,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学和财务管理研究。

G647.38

A

1671-8127(2016)04-0131-02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渠道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书业如何拥抱新渠道?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