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2016-04-12□王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价值观

□王 瑞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王瑞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并趋于完善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形成怎样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经济全球化和信息一体化使各种文化形态彼此碰撞交融,多元文化与我国社会传统的价值体系产生强烈碰撞,引起人们思想混乱、道德滑坡,严重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是国之栋梁,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发展的走向,因此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多元文化;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1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看法或观点,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决定了人们的心态和做事的态度。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是对大学生施加影响,通过优化教育环境、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等手段,激发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主体的价值观达到预期的要求,提升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质量。

多元文化是指各国各民族平等的享有“文化认同权、社会公平权以及经济受益需求”,这是1955年“全球多元文化大会”对“多元文化”的内涵作出的界定[1]。根据多元文化的定义,不同国家和地区享有文化平等,同时多元文化也要在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中得以发展。

多元文化丰富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拓宽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路,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直接提升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层次;但是多元文化也使得大学生思想多元发展,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面对认同的危机。另一方面,复杂的社会结构造就了服务于这种背景的多元文化,在人类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文化转型加剧,新文化辈出,各种文化从相互对立逐渐转变为相互汲取精华。大学作为各种文化的汇聚与传播的主流地带,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有选择性的吸收多元文化,对多元文化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价值观能有效指导和调节人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原因是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因此,多元文化视野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刻不容缓。

卡尔·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满足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并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为心理健全的人。”“心理健全的人能坦诚的对待自己的经历”,“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能深刻而敏感的体会自己的情感”[3]。多数大学生是在有条件积极关注的环境中长大的,当孩子满足父母的期望时,父母才会爱孩子,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时,父母就收回对孩子的爱,因此,为了得到更好的关爱,孩子抛弃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愿望,只接受受到外界赞许的那部分自我,就越来越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心理健全的人。这些大学生心理的不健全导致认知风格存在缺陷,一旦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各种文化的交融日益增强,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增强智力,拓宽视野,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提供了条件,也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元的文化视角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取向,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也拓宽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理念和思维模式。但是,在拓宽价值观眼界的同时,多元文化会产生多元的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这些评价体系之间或对立或统一,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一元”评价体系,使原有价值体系的控制作用逐渐被减弱。虽然大学生个性及心理特性的差别和物质条件的不同,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有强烈的求知欲却涉世未深,在认知上容易出现矛盾,外界各种新颖的刺激都对其有诱惑力。同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青春期后大幅度提升,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尤其是在有条件积极关注环境下长大的大学生,更迫切的想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由于社会阅历较少,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薄弱,大学生面对形形色色的文化,难以做出合理的选择,迷失价值评判方向,进入无法摆脱的困境,严重者甚至走向极端。大学生是国之栋梁,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发展的走向,因此,多元文化视野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必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面临的问题

世界经济虽在迅猛发展,但是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思想却并未被先进思想所取代,依然强有力地动摇着人们的价值观,加上大量西方社会思潮涌入,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发展,主要表现在:

3.1.1价值取向上趋于多元化

学习动机不再单一,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是实现自身的自我发展需要的唯一途径,优异的成绩也不是择业时的唯一砝码,学习动机与学习观产生严重偏差。

3.1.2价值目标上趋于现实

理想信仰的缺失,爱国主义观念的弱化,民族意识的严重缺乏,政治意识的淡漠,导致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为了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取得高分,而并非出于加强自身政治修养的动机;更甚者入党只是为了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而并非出于对党和国家的热爱。

3.1.3价值主体上以自我为中心

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考虑更多的是物质利益和功利追求而不是社会需要。过去我国分配方式单一,大学生毕业时工作由国家分配,现今大学生自主择业,选择面增多,有部分大学生看重挣钱多、工作舒适的职业而轻视国家需要但工作环境艰苦的职业。

3.1.4价值实践上知行不一

大学生一方面过度强调自我,强调个性,另一方面又盲目从众,赶时髦追潮流,丢失个性,迷失自我。平时学习时主张只上感兴趣的课,其他课程得过且过不影响毕业就行,毕业择业时又盲目随大流考研或是参加公考,不考虑自身是否适合搞科研亦或是是否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3.2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成因分析

造成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乱象丛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四点:

首先,我国自身发展水平的条件决定了学生逐级接受教育的方式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一切的唯一标准。而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大学生不会继续深造,只要各门成绩达到及格要求就能毕业,致使他们学习动机不再单一,形成不良的学习观。此外有部分学生看到学习成绩好却找不到工作的同学的遭遇遂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就业方面,就业与考试成绩关系不大,部分单位招聘时对成绩的要求还不及对专业的限制,还有部分大学生念大学只是为了学历达到要求好让家人为其安排工作。

其次,在多元文化冲击之下,大学生出现信仰的缺失。在炮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革命者的理想,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靠着这种理想和信念,中国人民才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4]“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5]放眼当下,多元文化导致价值目标多元化,大学生信仰缺失,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使部分大学生大受影响,价值目标趋于现实,政治意识淡漠,部分大学生认为政治信仰对于他们不再重要,填表时政治面貌那一栏是不是党员甚至只是能否拥有某些职位的敲门砖。

再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进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加速转型时期,国家生活的中心是经济发展,大学生对社会经济生活空前热情。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文化的滞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竞争机制、等价交换价值等经济机制对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加上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国内贪污腐败不断,大学生形成了扭曲的金钱观,“视金钱如粪土”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最后,大学生价值评判能力较为薄弱,互联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负面影响。互联网络开放、交互、自由,具有及时性,虽然会为大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但也会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弊端,因为在无人相互监督的网络之中,人的自律意识减弱,不良信息传播率激增,加上这些不良信息有一定的隐蔽性,大学生很难轻易辨别,无形中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同时,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相对孤立,人际沟通能力的下降,从而使大学生产生孤独感。大学校园中一间教室里坐着若干学生,但是每个人都抱着手机或电脑的场景随处可见,一旦出现问题,大学生想找人倾诉却无人可以倾听,社交能力的下降使大学生对自己的预期越来越悲观,严重影响健全心理的形成。

4多元文化视野下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高校作为文化生产与传播的场所,在多元文化趋于常态化的今天,成为了受冲击严重的地带,做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更为艰巨。

第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不应该只停留于书面形式,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力量,传播正能量;改变单一的灌输方式,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深入其中,从而用行动改变自身原始的价值观念。

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构建,充实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使大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扭转不良学习观。高校价值观教育者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价值理论同当前时代相结合,开辟适合于当下大学生的授课方式。同时,要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与联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文化,并借鉴全人类的优秀成果,使大学生彻底改变学习观。

第三,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的整治力度,创造绿色的网络条件,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做好这项工作要求教育者必须深入实际,了解教育对象,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有说服力的教育。

第四,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共同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必须重视课堂外其他时间潜移默化的教化。对大学生的教育不能再像对少年儿童白纸上信笔涂鸦一样,由于各自家庭背景和自身经历不同,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学校监管和父母配合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家长要给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引导,杜绝大学生出现“好脑子不如好老子”等落后思想,积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避免从众考研或是考公务员。

此外,大学生要积极配合学校和家长,注重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同时,加强同学间的相互监督,合理使用网络和媒体资源,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及修养,做一个心理健全、价值观端正的人。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并趋于完善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非常重要,高校一定要加强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讲话时说的,青年价值观的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下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参考文献:

[1]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杨.价值观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及对策——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3][美]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第七版)[M].陈会昌.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郝晓梅]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01(2016)01-0088-03

作者简介:王瑞(1989-),女,甘肃兰州人,现为兰州交通大学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1-20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略论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