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
2016-04-12周殿富
周殿富
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
周殿富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凝聚广大职工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深化国企改革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应重点从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上入手。
理念创新
树立实事求是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空对空”,不能“从原则到原则”,不能“想当然”。首先是工作的出发点,必须从实际出发;其次是工作的落脚点,必须落实到业务工作上;然后是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要以工作业绩来证明和检验。
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选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导向,即:承认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同时强调任何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不能妨碍他人的利益;只有在照顾到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获得的个人利益,才是正当的。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从注重道义上的说教转到注重人文关怀上来,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按照行为科学的规律,调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树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企业决策时,应注重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在处理遗留问题时要注重人文关怀,并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换位思考,妥善化解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机制创新
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为基本点,进一步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制。“纵向不到底”是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工作流程形成“闭路循环”,不接“地气”的现状。“横向不到边”是随着业务外包在企业的广泛使用,用工单位对大部分劳动者只实施管理,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纵向不到底、横向不到边”的现象,与转型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不相符合。企业在改革改制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思想政治工作体制的建立健全,在组织上保证层层落实,直至班组;通过群团组织,保证落实到每个人头,包括外包用工。在工作流程上,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反馈必须打破政工体系的内部循环,这样才能扎根和服务于生产工作第一线。
以有效融入管理为切入点,推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创新。长期以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目标是明确的,即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但在实际运行中,思想政治工作被边缘化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克服这种现象,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找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管理工作的合理介入点,使之有效融入管理。
例如开展调研,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参与管理工作的超前协调,防止不当管理引发的员工情绪波动和对抗;配合管理工作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形成同向同行同心的最佳效果;开展与管理工作相匹配的员工培训等。
以克服形式主义为落脚点,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形式不重内容,重过程描述不重效果检验;二是文风凸显“假大空”和“程式化”弊端,缺乏独立见解。
因此,首先要不断提高认识,从改进党与人民群众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性,增强纠正形式主义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其次是不断加强对实现工作过程的控制,要从“结果管理”转向“过程管理”,强化办事程序,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目的;然后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包括构建责任系统,明确工作标准,并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建立标准化考评体系,强化对工作的督导激励。
手段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网络化建设,充分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自身的优化升级。
一是企业要依托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一支熟悉网络信息技术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并不断加以培训,使之善于利用微博、贴吧等渠道,围绕社会和企业热点问题,与不同的员工群体展开积极互动。二是建立网络舆论监测体系。及时了解网络动向,明确交流重点,以提高网络热点问题应对准确度。三是要对本单位的网民进行摸底,积极推进社会和企业主流共识。四是要把提升网民素质纳入员工培训计划。在员工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强化网络道德意识。五是建议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把决策公开、信息公开做到位,避免因信息误差引发舆论。
(作者单位:西南油气田矿区服务事业部人事劳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