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宗室怡府藏书来源考
——读杨保彝《南北诸家藏书源流记》

2016-04-12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雍正藏书

刘 敏

(聊城大学图书馆,山东聊城 252059)



清宗室怡府藏书来源考
——读杨保彝《南北诸家藏书源流记》

刘敏

(聊城大学图书馆,山东聊城 252059)

[摘要]关于怡府藏书的来源,陆心源的说法影响比较大,清代笔记大都沿用其说,直至今日,涉及到怡府藏书时仍被引用。但通过杨保彝《南北诸家藏书源流记》一文却发现了不同于陆氏的说法,杨氏讲到的由纳兰家入怡府和何焯之书亦归怡府的藏书来源之说均是前所未有的新说法,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怡府藏书来源提供了重要史料,应该引起重视。

[关键词]怡府藏书陆心源允祥弘晓纳兰揆叙何焯

关于清宗室怡府藏书,前人多有论述,最早谈到怡府藏书来源的是陆心源,他在《宋椠婺州九经跋》一文中讲到“徐、季之书,由何义门介绍,归于怡府。”即认为徐乾学、季振宜藏书经何焯介绍归于怡府。后来清人笔记谈到怡府藏书的很多,大都引用陆心源之说。目前学术界对怡府藏书的研究不多,仅有瞿冕良《清代怡府藏书小议》、韩梅《清宫〈影堂陈设书目录〉与怡府藏书》、侯印国《清怡府藏书考论——以新发现的〈影堂陈设书目录〉为中心》三篇文章,关于怡府藏书来源,以上几篇文章只是指出乐善堂应为安乐堂,对陆氏之说“由何义门介绍,归入怡府”持怀疑态度。但最近笔者读到海源阁第三代主人杨保彝《南北藏书诸家源流记》一文,发现杨氏对怡府藏书来源有两个新的说法:一为“纳兰被籍,其入官者皆寻常之本,若宋元秘笈,则入怡府。”二为“乾隆初,怡邸后人宏晓贝勒喜聚书。于是并义门之遗册亦归焉”。这两点说法不同于陆心源之说,为研究怡府藏书来源提供了新的史料和新的视角,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认识怡府藏书的来源。

关于怡府藏书,清人笔记多有提及。怡府第一代主人为怡贤亲王允祥,他是康熙皇帝第十三子,雍正时被封为怡亲王,与其子弘晓皆好藏书。弘晓,字秀亭,号冰玉道人,谥僖。雍正八年,允祥薨,弘晓世袭爵位。允祥和弘晓的藏书楼为名“安乐堂”“明善堂”,关于其藏书楼规模,耿觐光在《明善堂诗集序》中称弘晓于“九经、诸子靡不详加厘定,使阅其书者,不致有亥豕鲁鱼之叹。知主人信古之深、嗜古之笃矣。及阅月,得游藏书所,牙签缥帙,充盈栋宇。凡有关于世道人心,以及为诸经羽翼者,不下千百种,而文集、诗集尤为钜观。”[1]由此可知怡府藏书之富。乾隆三十八年(1773),四库馆开,各地藏书家均奉旨进呈,唯独怡府藏书未进呈,其中世所罕见者甚多,藏书长达百余年。到同治末年,怡府藏书始散落于民间。山东杨绍和、京师翁同龢、吴县潘祖荫、杭州朱学勤等人都收藏有他的书籍,大部分为精本。怡府藏书编有《怡府书目》一册,近年又发现《影堂陈设书目录》一册,其收书5000余种,不分卷亦不分类别,只记书名、册数,间及记载版刻。藏书钤有“怡府世宝”“安乐堂藏书”“明善堂览书画印记”“御题明善堂印”“忠孝为藩”“怡亲王宝”“纶音好书犹见性情醇”“天语尽职从知忠”“似太古斋珍藏金石书画印”等印章10多枚。

杨保彝在谈到海源阁北派藏书来源时称“北宗藏书,则始于毛钱既散之际,贯花道人,举其所藏,以重金沽诸延令。延令之后,多归传是楼。康熙中党狱再起,徐氏子弟株系江南,东海昆季,轻装南旋,其书悉赠纳兰相国家。通志、谦牧二堂,遂以藏书名天下。纳兰被籍,其入官者皆寻常之本,若宋元秘笈,则入怡邸。”通过这段话可知徐、季藏书辗转归于怡府,此点和陆心源之说相同,即怡府获得了徐乾学和季振宜藏书。虽然杨保彝和陆心源所说的最终归宿是一致的,都是归入怡府,但是途径却是迥异。

先看陆心源的说法,陆心源在《宋椠婺州九经跋》中曾对怡府藏书记载为“怡贤亲王,为圣祖仁皇帝之子,其藏书之所曰乐善堂(按此处应为安乐堂)。大楼九楹,积书皆满。绛云楼未火以前,其宋元精本,大半为毛子晋、钱遵王所锝。毛、钱两家散出,半归徐健庵、季沧苇。徐、季之书,由何义门介绍(按何焯号义门),归于怡府。”[2]关于此说早有学者提出异议,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卷四引陆心源跋语后有案语云“昌炽案,怡府藏书始自怡贤亲王之子,名弘晓,余闻之盛伯希(按盛昱字伯希)祭酒云,存斋(按陆心源号存斋)所言,考之未详也。”[3]盛昱所言,或亦有据,但这一问题因材料有限,已经难以详考。虽然叶昌炽仍沿用“徐、季之书,由何义门介绍,归于怡府”的说法,但认为“怡府藏书,始自怡贤亲王之子弘晓”,笔者考证何焯、允祥和弘晓的生平发现,叶氏之说亦不能令人信服。何焯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六月九日,而弘晓出生于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初九,何焯去世时,弘晓仅为两月大的婴儿,两人不可能有交集,故叶氏前面认可“徐、季之书,由何义门介绍,归于怡府”的说法,后面却认为“怡府藏书始于怡贤亲王之子弘晓”这样明显就是前后矛盾的。近代学者杜泽逊在《文献学概要》中称“考《清史稿》,怡贤亲王允祥,圣祖第十三子,康熙六十一年封,雍正八年薨,子弘晓袭封。又考《碑传集》,何焯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六月九日。则何义门介绍徐、季藏书归怡府事至少先于弘晓袭封怡亲王八年,所谓怡府藏书始于弘晓,亦未可尽信。”[4]此观点准确地指明了关于怡府藏书陆氏、叶氏之说令人费解之处。假设“徐、季之书,由何义门介绍,归于怡府。”这个命题成立,那么就应该在允祥在世时。但允祥在康熙朝,由于皇权之争,受到了康熙皇帝的圈禁和冷落,直至雍正继位之后才获得重用和宠信,故在康熙朝时允祥是没有权力和财力获得“徐、季之书”的。再就是何焯在康熙朝担任允禩的侍读,与允禩关系非常亲密,在皇权之争中是站在允禩一派,和允祥、胤禛(后来的雍正帝)一派是对立的,故何焯和允祥在康熙朝没有密切的交往,“由何义门介绍”获得徐、季之书亦不大可能。何焯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即雍正即位之前,而允祥被封为怡亲王却是在雍正继位之后,从权力和财力上看,允祥只有在雍正朝才有可能获得“徐、季之书”,但那时何焯早已去世,故雍正朝时“徐、季之书,”亦不可能“由何义门介绍,归于怡府。”总之通过考证允祥、弘晓和何焯的生平交游等情况,都无法证明陆氏之说的可信性。

再看杨保彝的说法,杨氏提到北宗藏书递藏关系,可概括为:虞山绛云之藏,一传述古、汲古,为延令、传是楼,再传纳兰,而后归怡府。杨氏在文中称“东海昆季(按即徐乾学、徐元文兄弟),轻装南旋,其书悉赠纳兰相国家。通志、谦牧二堂,遂以藏书名天下。”由此可知徐乾学将传是楼藏书赠给了纳兰一家。

徐乾学和纳兰相国家的关系,始于徐氏攀附权贵。明珠在康熙朝权倾一时,历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累至武英殿大学士。其子纳兰性德、揆叙与明珠一样,俱好收藏,且颇可观。纳兰相国家的藏书室有穴研斋、通志堂、谦牧堂。纳兰性德曾师从徐乾学,研讨经学,集资四十万金助徐氏刊刻《通志堂经解》。后来徐氏将《通志堂经解》之名转给纳兰性德,由此两家关系渐密。但纳兰相国家所得藏书并不是传是楼全部,据钮树玉《非石日记钞》称“二十二日,舟泛虎邱,会书贾钱听默云‘传是楼书,大半归于明珠。’”[5]此言确矣,因为我们在黄丕烈的《百宋一廛书录》中亦可发现部分传是楼藏书。

关于纳兰相国家藏书去向,杨保彝在文中给出明确的说法是“纳兰被籍,其入官者皆寻常之本,若宋元秘笈,则入怡府。”纳兰家族至康熙末年开始衰落,由于参与皇权之争,雍正即位后对纳兰相国家进行了严厉的打击。纳兰揆叙在世时卷入皇权之争,并站在皇八子允禩一边,故后来成为雍正皇帝的眼中钉。雍正即位后,对那些与他争夺储位的劲敌,实施了严厉的政治报复和打击迫害,虽然此时纳兰揆叙已经过世,但仍没有逃过此劫。纳兰揆叙卒于康熙五十六年,雍正帝即位后却仍念念不忘对揆叙之恨,故于雍正二年,追夺揆叙官爵,削其封谥,并将其墓碑改镌为“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同时籍没揆叙宅园和家产。传是楼流入明珠及其子揆敘谦牧堂之书,因这次变故,被籍入官,归入天禄琳琅。查阅《天禄琳琅书目》及《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发现有谦牧堂藏书87种,可以找到季振宜、徐乾学传是楼和纳兰相国家的递藏痕迹。

杨保彝还提到了纳兰家藏书的另一个去向,即“若宋元秘笈,则入怡府”,与陆心源所说“徐、季之书,由何义门介绍,归于怡府”却是迥然不同。这是一个新说法,以往史料均未发现有此说法。陆心源在《仪顾堂集》卷六《刻续考古图序》跋文中称“相传徐氏传是楼之书,雍正中全归怡贤亲王之安乐堂。”[6]“全归”之说自然不足信,“雍正中”归怡府,则提到了时间问题。以这个时间为切入点,可以发现,雍正时纳兰相国家的“宋元秘笈”归入怡府,则是极有可能的。因为雍正继位后一面对其反对者进行严厉的打击报复,另一方面又对其拥护者给予重用和大量赏赐,而允祥正是雍正继位后唯一受到宠信和重用的兄弟。关于雍正和允祥的关系,可以说自幼就很亲密,在皇权之争中,允祥是雍正帝的坚定支持者。雍正继位后,破例直接封允祥为和硕怡亲王,并且加封世袭罔替,使允祥成为大清开国以来第八位铁帽子王。在众兄弟中,允祥成为雍正巩固和加强君权所信赖和依靠的唯一力量,得到了雍正皇帝独有的恩宠和赏赐,故而雍正皇帝对罪臣抄家后得到的资源重新分配,再赐予允祥就很好理解了,如雍正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裕亲王保泰因“迎合廉亲王”,被革去亲王。后来裕亲王的萼辉园被内务府收回,赐给了怡贤亲王允祥,改名为交辉园。如此看来揆叙的谦牧堂藏书也有可能是雍正赐予怡贤亲王允祥的,由此推理,可以证明杨保彝之说。

笔者通过目验存世的怡亲王府藏书及阅读各家书目发现怡府藏书中有不少曹溶的藏书。管廷芬《花近楼丛书序跋集》记李富孙语:“曹秋岳家有宋之版近千种,其甲部尽为容若侍卫取去。《经解》之刻,半资于此也。”[7]关于此事陆陇其在《三鱼堂日记》卷十中亦有记载,康熙辛未三十年“十二月初二,三儿院试至郡,寓曹园,会秋岳(按曹溶字秋岳)次子敬胜,言有宋版书一大橱,俱为成德取去,盖不敢不应也。”[8]由此可知曹溶旧藏部分流入纳兰家,而怡府藏书就有曹溶的旧藏。通过查阅王绍曾先生的《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发现怡府藏书中钤有曹溶藏书印的共有八种,即《沈下贤文集十二卷》《参廖子诗集十二卷》《演山文集六十卷》《庆湖遗老诗集九卷拾遗一卷》《声画集八卷》《明本意林语要五卷》《明本全室外集九卷续集一卷》《明本甫田集三十五卷附录一卷》。同时,发现纳兰相国家藏书有七种,即《支遁集二卷》《贞白先生陶隐居文集二卷》《追昔游诗三卷》《周翰林近光集三卷扈从诗一卷》《不系舟渔集十六卷存一至十二》《大雅集八卷》《元音遗响十卷》[9],但这七种书并不在《天禄琳琅书目》及《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中,由此可知海源阁得到的这些纳兰家的藏书并非从内阁中流落民间的,而是归入怡府后又被海源阁所得,据此可见曹溶、纳兰、怡府三者之间的递藏痕迹,亦可证杨保彝之说的可信性。

怡府除了收得徐、季藏书外,杨保彝在文中还提到另一个来源即“乾隆初,怡邸后人宏晓贝勒喜聚书,于是并义门之遗册,亦归焉。”王曾鲁《何义门先生事略一得》中称何义门藏书“至于评校典籍,壬寅(按即康熙六十一年)捐馆,大都散落,其得之者,强半皆维扬(按扬州别称为维扬)富人,秘不肯出。”[10]由此可知,何义门去世之后其藏书开始散出,并且大半为扬州富人所得。至于何焯藏书归入怡府,应该是弘晓在江南广为收购所得。通过查阅王绍曾先生的《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发现何焯旧藏共有七种,其中《校明钞本元音遗响三卷》同时钤有何焯和怡府的藏书印,据此可见何焯旧藏被怡府弘晓递藏的痕迹。

总之,关于怡府藏书的来源,陆心源的说法影响比较大,清代笔记大都沿用其说,直至今日,涉及到怡府藏书时仍被引用。但通过杨保彝《南北诸家藏书源流记》一文却发现了不同于陆氏的说法,杨氏讲到的由纳兰家入怡府和何焯之书亦归怡府的藏书来源之说均是前所未有的新说法,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怡府藏书来源提供了重要史料,应该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清)弘晓,明善堂诗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4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48

〔2〕(清)陆心源.仪顾堂续跋[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93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4

〔3〕(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M]//丛书集成初编340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456

〔4〕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1:83

〔5〕(清)钮树玉.非石日记钞附遗文[M]//丛书集成初编57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4

〔6〕(清)陆心源.仪顾堂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56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39

〔7〕王逸明.昆山徐乾学年谱稿·上编[M]//新编清人年谱稿三种.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35

〔8〕(清)陆陇其.三鱼堂日记[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55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97

〔9〕王绍曾,崔国光.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M].济南:齐鲁书社,2002

〔10〕王曾鲁.何义门先生事略一得[J].江苏研究,1936(7-8):4

Studies on the library Source of Yi Fu Imperial Clan in the Qing Dynasty——Reading the article of the collection origin of north and south bibliophile by Yang Baoyi

Liu Min

[Abstract]In terms of the library source of Yi Fu imperial clan in the Qing Dynasty, Lu Xinyuan’s view was more influential, which was used in the Qing Dynasty notes. Until now, the view is still used when the library source of Yi Fu imperial clan in the Qing Dynasty is mentioned. From the article of The Collection Origin of North and South Bibliophile by YangBaoyi, we find a different view from Lu Xinyuan, whose view is an unprecedented new claim about the library source because of the way of Nalan to Yi Fu and HeZhuo’s library into Yi Fu. The view provides important historical data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Yi Fu library source, and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Key words]Library of Yi Fu imperial clan; Lu Xinyuan; Yun Xiang; Hong Xiao; NaLan Kuixu; He Zhuo

[中图分类号]G258.8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刘敏,女,馆员,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文献学、图书馆学,已发表相关论文8篇。

猜你喜欢

雍正藏书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雍正:精细典雅
时尚达人:雍正
雍正:朕是如何把天聊死的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
珍惜每一本藏书
天一阁藏书文化中的俗与雅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
《条陈西海善后事宜折》与雍正朝青海政策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