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农业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2016-04-12卞文志
“互联网+”对农业是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电商在打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之路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两会之后,“新动能”随之成为各行各业的流行语。因此,经济发展要培育新动能,传统行业转型也需要新动能。与之相比,产能过剩、库存过高的传统产业就成了旧动能。固守原来的发展模式,而不面对已经升级的市场需求,也成了旧动能。而对农业生产而言,“互联网+”就是新动能,在传统农业生产转型上,只要善于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动能对农业生产将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
老农买化肥卖粮食用上“云”
狄宣增是济宁市嘉祥县狄家村的种地大户,他的家庭农场有600多亩地。这几年,他又多了一个头衔;云农场的村站负责人。村里人买化肥,他都要推荐到云农场村站去看看,那里的肥料货真价实,而且价格比市面上的便宜。每当有人到访村站,他都会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云农场”APP帮村民下单,会用手机的农户也能自己上网注册、购买。而在以前,村里人都是开着农用车到镇上买化肥,来回好几十里地不说,还怕买到假货。
去年年初,狄宣增拿出200亩地进行测土配肥“定制”问诊。云农场的技术人员来采集土样,经化验后给出了“配方”;降低氮肥,增加钾肥及锌、铁等微量元素。“检测让土地会说话,缺什么补什么。”专家告诉狄宣增,除了肥料定制,种子、农药和农业设施也能个性化定制。同样,农产品丰收了,卖得出去才有收益。有一年,狄宣增家60亩无花果大丰收,可由于缺少销售渠道,果子卖不出去,有的直接烂在地里。现在借助云农场集团控股企业“丰收汇”,果农可以把销售信息放到这个电商平台上进行销售,而且销的快、价格高。
据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云农场商城创始人王书平介绍,云农场的商业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科技为根本,以站点为基础,以配肥为入口,以电商为手段,以服务为保障。更重要的是,云农场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让农场主种地轻松,买得便宜卖得好。再就是农业生产领域的新动能,它给“三农”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互联网技术专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孟洛明也一直关注农业问题。“‘互联网+’可以加很多行业,但我个人觉得‘互联网+农业生产’更重要、面临的困难也更多。”孟洛明表示,原因在于,目前的农业现代化是我们“新四化”这四条腿中最短的一条腿,也是在2020年“十三五”建成小康社会最短的一个短板。因此他认为,这块“短板”短在三个地方:第一,规模经营的程度太低,远不足以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是一个基础条件;第二,长期以来一直是追求产量的粗放经营;第三,农业生产难以可持续发展。在他看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一条——“靠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按照中央的说法,创新驱动发展这里面的创新,主要是科技创新。因此,这对‘互联网+农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孟洛明表示。他举例说,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精准农业技术,再比如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打药等等,这些“互联网+”的应用将会有效地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等等一些难以持续的问题。
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服务平台
对如何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有关专家提出两个建议:一是要安排合适的指标。“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关于农业的目标是有了,就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但是这个目标要有一些具体的技术支撑,如果没有具体的技术支撑会产生问题。二是建议安排试点示范。“互联网+农业”这块可以借鉴参考的内容太少,而且农业地域性、季节性的特点又非常显著,因此一定要在确定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试点示范,然后进行推广。
民以食为天,作为国内体量最大的一家大数据公司亚信数据公司总裁张灏认为,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资源,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制度标准建设,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实现农副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事实上,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有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引起的,也有生产经营者制假售假、违规使用添加剂造成的。
但张灏指出,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亟须我们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体系,以“互联网+”为抓手,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产品产供销标准化,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和风险预警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他举例说,比如利用传感器感知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标准化控制和管理;在大田种植、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控制以及智能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等。
那么,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信息从哪里来?专家认为,这需要政府监管、生产经营者自证、社会监督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新的方法,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如果说过去大家做3000或4000个电商平台,是以营销平台为目标的话,那么我们今天谈的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商平台就应该是一个电商生态平台,应该是把与农业相关的、有关的产业链连接在一起,这其中就包括监管体系、农民获得产品的发布、资金的支持以及信息流等。
“互联网+”对农业的积极作用
据笔者了解,许多人认为,当前“互联网+农业”主要集中在农产品销售这一块,实际上“互联网+农业”并非仅仅是农产品销售这一块。从产业链上看,“互联网+农业”从产前的农资部分就是一个大的产业,包括最开始的种子、化肥、农药等。从种子来看,美国许多大的农业公司,包括孟山都公司、杜邦公司,这些大的公司都是种子公司,还有隆平高科、登海种业、大北农等国内几家比较大的农业企业都跟种子有关。笔者认为,我国农民近年来严重受到种子的制约,一方面,主要的蔬菜品种的种子靠进口,有些进口的蔬菜种子是按克来计算,一克种子的价格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贵;另一方面,生产资料中非常重要的两块——农药和化肥,其价格和真假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可以通过互联网构建一个巨大的平台来解决。
除了产前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部分,“互联网+农业”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产后的农产品流通销售部分,这对今天的中国显得更加重要,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在逐渐下降。短短10年时间,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然后到食用油、猪肉、牛肉、羊肉、牛奶、奶粉等等,所有能看到的主要农产品价格都比国际市场高,高出20%~100%,没有几个是比国外便宜,以至于大量的外国农产品进入中国的农产品市场。
目前,我国农产品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在于“成本太高”。因为劳动力成本太高、机械化水平太低,所以卖出去的东西较贵。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就能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葱、蒜、姜,水果、蓝莓、葡萄,在当地的价格和进入北京后成倍增长的价格,皆是因为流通过程花了很多的钱,而互联网在无形中可以减少一大块流通的费用。“互联网+农业”还能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农产品安全的问题。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能够从产地直接发货到居民家里,大家心里会觉得踏实。有关数据统计,去年上半年1~9月份,新鲜的农产品交易额已经超过380亿,是去年同期的1.5倍。虽然统计数据不一定准,但可以看到这个产业的发展非常好。
电商将对“十三五”农村发展大有裨益
2月17日,国家发改委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发改委将联合阿里共同建设和支持300余试点县(市、区)结合返乡创业试点,推进“十三五”期间农村电商发展。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表示,将根据试点发展实际情况,总结各地成功经验,将相关农村电商发展模式进一步在更多农村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根据协议,发改委将整合现有资源,推动引导试点地区现行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同时,鼓励试点地区开展针对政府相关服务人员、农村淘宝合伙人等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参与人员的培训活动,并做好相应支持工作;阿里方面则将在未来三年,根据发改委等部委的工作部署,在选定的300个返乡创业试点地区,按照相应节奏设立3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30000个村级服务站。
此外,阿里还将开放旗下农村淘宝、菜鸟网络、蚂蚁金服、阿里健康等16个项目与地方政府对接,进一步为试点的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电商提供电商、物流、金融等基础设施支持。阿里巴巴则将农村电商发展作为未来主要公司发展战略之一。2014年9月,阿里宣布启动千县万村农村战略,并承诺三年内投入100亿元,在1000个县、10万个村建立农村电商体系;同年10月,阿里农村淘宝项目启动,目前这一项目已覆盖全国27个省6000多个村,发展了近万名返乡青年成为农村淘宝合伙人。
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将有效推动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有可能大大改善城乡二元化发展,以及农村地区就业问题。要完成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关键是解决农村地区发展,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发展。而发展农村电商,将会对“十三五”期间的农村地区发展大有裨益。此前,发改委曾联合财政部、商务部等9部委下发《关于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的通知》,宣布将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试点将采取三年滚动的实施方式,2016年到2018年每年支持约100个试点地区促进返乡创业就业。根据相关工作部署,国家将根据试点申报情况,在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的基础上,予以政策支持、项目支持和渠道支持。(卞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