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救车“舍近求远”有悖职业道德

2016-04-12张枫逸

农村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仁术救急急救车

张枫逸

急救车“舍近求远”有悖职业道德

张枫逸

马女士因交通事故受伤,被急救车送医后还是抢救无效离世。马女士的父母及年仅10岁的女儿以肇事司机李某和急救中心故意绕路、将伤者送至距离较远又不具有任何抢救专长的医院治疗、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为由,起诉索赔48万余元。

据介绍,当时交通事故事发地点三公里范围内,有多家具备优质医疗条件的三甲医院,距离最近的不过300米。但急救车却选择了一家距离事发地6.1公里的二甲医院。当时正值上班早高峰,急救车花了近一个半小时才将马女士送到医院。人命关天、分秒必争,急救车这种“舍近求远”的做法有悖常理,也让患者家属和获悉此事的公众忿忿不平。

根据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规定:急救中心(站)和急救网络医院应当按照就近、救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救治。

本案中,急救车的做法显然违反了规定。一方面,舍近求远不符合“就近、救急”的原则;同时,将伤者送往的那家医院并不具有任何抢救专长,既谈不上“专业需要”,也不属于“患者意愿”。

对于选择那家医院的理由,急救中心解释称,因事发突然,未能及时联系上马女士的家人,送医医院是肇事司机单位提出来的,其与该单位有合作关系。不容置疑,这种解释不能为急救车的“舍近求远”开脱罪责。相关规定提出的原则是兼顾患者意愿,肇事方的意见和建议不应左右急救车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作为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士,急救车司机和医护人员应深知时间就是生命的道理。对于车祸所致的重度创伤伤员来说,有三个关键时间段,分别是“钻石四分钟、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抢救得越及时,伤者活下来的机会就越大。即使当时马女士昏迷不醒,家属又不在现场,急救人员也应基于对伤者负责的态度,就近送到医院急救。遗憾的是,一番舍近求远,人为延长了救治时间,错过了临床紧急救治的黄金时间。

急救车舍近求远并非个例,不乏因此被诉诸公堂者。比如,有一家医院的120救护车在运送被火车撞伤的赵某时,不就近送本医院,而是往远处的医院送,导致赵某死于途中。最终,医院被判决赔偿赵某家属14万余元。据业内人士爆料,急救车有多项“潜规则”,舍近求远大都是基于利益考虑。比如,无姓名、无住址、无亲属的“三无病人”,距离自家医院再近也不往回拉,因为其很可能无力支付医疗费;有的医院为了抢病源,和急救车签有协议,拉回病人可拿提成,随车的司机、医生、护士都有份。

古人云:“医者,仁术也。”对于急救人员来说,“仁术”就体现在恪守就近、救急的施救原则上,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急救车“舍近求远”是医德缺失的体现,是对生命的漠视。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加强对急救医疗机构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外,更要从制度层面予以约束。相关规定在明确就近、救急等原则的同时,还应制定与之对应的罚则,对于舍近求远、重利忘义的行为严肃追责。

猜你喜欢

仁术救急急救车
“两元保险”能抵御多大风险?——区区两元,却能“多元”救急
医学院校仁术文化传承发展现状摭探
天干物燥鼻出血 自灸止血可救急
君子之仁
全国名中医单兆伟:传承岐黄仁术 弘扬国医精髓
TRISim: A Triage Simulation System to Exploit and Assess Triage Operations for Hospital Managers-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Experiment -
医院替患者众筹救急 善举或违法
给急救车“让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一次性PVC腕带在急救车封存管理中的应用
THEBRAININP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