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声音
2016-04-12
数字·声音
陈文辉
12月2—4日,第七届财新峰会在京举行。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出席会议并围绕论坛主题“金融创新与监管”作了重要讲话。陈文辉表示,保险业“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市场化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为金融创新创造了巨大空间。他强调,以“偿二代”为标准的新一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为“管住后端”、平衡好保险创新和监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在保险监管中遇到的问题,陈文辉坚决地表示,在实施“偿二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偿付能力监管,严防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也要针对行业出现的一些问题对症下药,积极解决。
黄洪
近日,保监会在广州召开了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试点工作座谈会,国家税务总局,广东、北京、上海等6个保监局,中国人寿等6家保险公司以及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就试点情况作了交流发言,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出席座谈会并作了重要讲话。黄洪指出试点中存在着五大问题和困难:一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大;二是政策的优惠力度不够,吸引力不强,目前每月200元纳入免税额,纳税人普遍感到额度太小;三是产品设计缺乏吸引力;四是业务支持系统存在问题;五是保险公司在试点中的一些工作方式方法存在问题。对于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黄洪强调,行业要综合施策,准确把握功能定位,方能促进个人税收优惠型健康保险政策试点工作圆满收官。
9.2%
11月20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6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经营主体迅速增加,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达到了110家,较2014年增加了25家,行业参与率稳步提升;2015年,互联网人身险和财产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1465.60亿元和768.36亿元,人身险占比首超财产险,产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互联网保险保费在总保费中所占的比重由2011年的不到1%增长到9.2%,引来了各路资本的积极参与。
38.6%
11月22日,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评价办法(试行)》规定,开展了首次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综合评价工作,共对127家中资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状况进行综合评判。从评价结果来看,优质类公司49家,占比38.6%;合格类公司72家,占比56.6%;重点关注类公司2家,占比1.6%;不合格类公司4家,占比3.2%。其中集团公司中优质类公司占比较高,占集团公司总数的72.7%;产险公司中合格类公司占比较高,占产险公司总数的77.1%;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优质类和合格类数量基本持平,分别占公司总数的45%左右。
194亿
11月1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了2015年交强险经营数据,60家险企交强险经营利润合计44亿元,经营利润率3%,创下交强险经营以来的新高。数据显示,2015年交强险保费收入1571亿元,承保亏损49亿元,但受益于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交强险投资收益率达到6.2%,投资收益达到93亿元,弥补了承保端的亏损,最终实现经营利润44亿元,较2014年的16亿元有了较大幅度增长。过去十年,交强险已累计承保亏损538亿元,平均承保利润率为-6.4%,累计亏损194亿元,平均经营利润率为-2.3%。
224亿
据蚂蚁保险平台的数据显示,天猫“双11”当天消费保险达成6亿笔,平均每分钟41万单,为“双11”消费提供的保障金额达到224亿元。据了解,今年“双11”保险战场主要供应商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太平保险、泰康保险、华泰保险、众安保险以及国泰产险9家险企,提供了30多种产品,涵盖了质量保障类、物流保障类、售后保障类、价格保障类以及信用保障类共五大类。消费保险成为小微商家“刚需”,自2016年3月上线以来,接入该类保险的商家其服务成本降低了20%,消费者购买转化率提升了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