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科技生态问题 挖掘科技创新之点
2016-04-12羊城铁路总公司广州铁路第五小学黄少琼
文/羊城铁路总公司广州铁路第五小学 黄少琼
关注科技生态问题挖掘科技创新之点
文/羊城铁路总公司广州铁路第五小学黄少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以科技生态特色课程建设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展“科技生态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校本研究”。我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关注科技生态问题,挖掘科技创新点,写出有研究价值的科技论文,积极参加广州市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让孩子们展开理想的翅膀。
一、关注生态环境教育,寻找论文研究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到的一个教育内容是“珍惜环境”,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于是,我将“生态环境教育”引入学校科技小组研究活动中,将生态环境教育与学校科技生物小组活动结合起来,调动广大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孩子在我们生活周围去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寻找研究课题,挖掘创新之点,写出科技创新论文,形成学校教育一个新的支点。
曾经,校内有四棵高大茂盛的大叶榕树。我让生物研究小组成员观察大叶榕树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结果孩子们发现每年的5-9月期间,大榕树上有许多吹绵蚧,它们吸取枝叶的汁液,危害榕树,使大量榕树的树叶提早枯黄而落下。于是孩子们提出消灭吹绵蚧,保护大榕树,保护环境绿化。但当时觉得这个创新点不够力度,研究价值不大。第二年春节,一小组成员回四会,得知当地盛产的柑橘遭吹绵蚧危害特别严重,柑橘大幅度减产,给果农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治病虫害,果农施用大量化学农药,严重破坏生态平衡。他把这个问题带到学校生物研究小组,提出消灭吹绵蚧,帮助果农解决柑橘减产问题。于是,小组成员积极上网查资料,寻找消灭吹绵蚧的最佳办法,得知吹绵蚧的天敌为捕食性瓢虫。经过研究,孩子们挖掘到科技创新之处,决定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利用害虫的天敌去防治害虫。这是一项有效而经济的治虫方法,还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于是,生物研究小组进行了利用人工饲养大红瓢虫进行防治吹绵蚧的研究。本实验方法省时省力、无污染、防治效果好,并且在推广实验中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引起了多方关注,得到果农大力推广。学生撰写的科学论文《大红瓢虫防治柑橘吹绵蚧危害的研究》荣获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二等奖。
一直以来,“科技生态环境教育”使校园成为学生童年时代接触自然、触摸生命的一扇窗户,成为教师实践教育理想的另一基地。我们坚持把科技生态环境教育渗透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发扬创新精神,坚持在构建绿色校园和打造生态文化上下功夫,努力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深入发展,形成具有一定影响的环境教育理念和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教育。同时深厚校园文化内涵,凸现办学特色。
二、开展科技生态活动,增强学生创造思维
开展小学生科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开发他们的创造智能,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此,在我校开展的科技生态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为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到野外观察生态环境被破坏情况,让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考察研究,以开阔视野,亲身感受生态环境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变化。
一次,科技生态活动小组到菜市场进行环境污染调查,结果发现市场上销售的蔬菜带有农药且不新鲜。原来是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和改善蔬菜外观,施用大量的化肥,杀虫剂等;加上多重运输、批发和零售才周转到消费者手上,鲜度有限。小组成员马上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怎样才能够吃到既便宜又健康的蔬菜呢?”组员们积极研究,进行试验,寻找解决方法。最后,我们让家庭阳台变身生态小菜园。在阳台上种植蔬菜是一种崭新的栽培方式,它使蔬菜栽培脱离开土地,不施用农药化肥,天然的栽培土保证了养分充足。使用的水是自来水,种出来的是有机蔬菜,而且省去批发运输和市场交易的过程,现吃现摘,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还可以净化室内空气,绿色环保无污染,健康看得见。由于阳台生态菜园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方便,种的是无公害蔬菜,蕴含营养成分高,很快就从学校扩展到普通城市居民的家庭。这便是孩子们在积极开展科技生态研究活动中挖掘到科技创新之处。生物小组成员合作撰写的科技论文《让家庭阳台变身生态小菜园》获得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14年,学校与蔬菜公园合作,开展利用在自家阳台窗台种菜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和家长的极大兴趣,牵起家庭阳台种菜的热潮。学校每个班也在校内开展“一米园地”种菜体验活动,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真正体验种菜快乐。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