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语境下的消费偶像“小鲜肉”看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2016-04-12李智梅
□李智梅
从网络语境下的消费偶像“小鲜肉”看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李智梅
近两年,网络流行语“小鲜肉”迅速席卷了大众视野,然而任何流行语的出现都不是偶然,它代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小鲜肉”一词用来形容日渐兴起的年轻男性消费偶像,广大女性是其背后重要的支持力量,“小鲜肉”一词如此受欢迎,彰显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消费偶像;小鲜肉;网络;女性地位
如今的广告消费偶像形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批长相俊美的男性以势不可挡的态势涌向广告界,逐渐占领了大部分的广告代言。这表明作为主要的广告目标消费者,女性消费者在消费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一、消费偶像“小鲜肉”
(一)什么是“小鲜肉”
在物质匮乏的社会,社会呈现出生产性特征,社会中涌现的偶像多是生产偶像,男权社会中生产偶像以男性为主。在物质得到极大的丰富后,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呈现出生产与消费并举的特征,消费偶像便是消费社会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消费偶像具有极强的消费号召力,在以往的商业广告中,出现最多的人物是女性,女性是广告中美的呈现。而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社会中逐渐浮现了一类新的消费偶像——“小鲜肉”。“小鲜肉”指李易峰、吴亦凡、鹿晗、陈晓、陈学冬这类长相俊美的年轻男明星,这些人拥有大批疯狂的女粉丝。“小鲜肉”这个词,其实是从日本文化中脱胎而来的,包含了一种对年轻男性的物化和消费心态,是消费社会的重要消费导向标。
(二)“小鲜肉”的出现并非偶然
“小鲜肉”这类消费偶像并非是突然出现的偶像人物,与早前的男性青春偶像如出一辙,只是如今的“小鲜肉”在网络状态下扩散更快,在大众中拥有更强的影响力。青春偶像由台湾的偶像剧发展而来,柴智屏被称为台湾偶像剧圣母,她最先发掘美男的“男色潜质”,其偶像剧定位于年轻观众,采用长相俊美的年轻演员参演电视剧。这类演员通常只是外形条件较好,演技、歌唱水平都很一般,因此他们与实力派演员进行了明显的分割,被称为偶像派,这便是如今“小鲜肉”的前身。
如果说由早前偶像剧走出来的青春偶像是“小鲜肉”的前身,那么在韩流下成长起来的偶像明星才真正让“小鲜肉”登上社会舞台。韩国娱乐业相当发达,有着极其严苛的明星培养机制,除了已经出道的明星外,娱乐公司还培养了大批年纪轻轻的练习生,这些练习生大多年龄不超过20岁,在明星更新换代极快的韩国,明星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现象,所以活跃在娱乐圈的明星都是长相姣好的年轻人。以韩庚、吴亦凡、鹿晗、张艺兴等为代表的韩归派是中国娱乐圈中典型的“小鲜肉”,他们在韩国以练习生的身份出道,备受中国女性粉丝的喜爱。
二、网络下衍生的“小鲜肉”
(一)网络社区——粉丝的狂欢广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屏幕让大众成为了“屏幕人”,大众每天在屏幕前花费大量时间,与他人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人天生有着极强的归属心理,网络社区的出现使大众找到了新的心理归属地,网络为大众提供了开放自由的社区环境。由于网络的隐匿性,普通大众受社会相关规则的限制较小,他们暂时摆脱了道德与话语的限制,“小鲜肉”这种在现实生活中不符合伦理道德的称呼,只有在开放的网络中,大众才会放纵本我。
网络提供给大众的是一个庞大的虚拟空间,大众可以根据自身喜好找到特定的群体组织。男性与女性性格特点不同,网络中男性用户倾向于游戏类群体,女性则更加倾向于情感类的消费,脆弱的情感让女性更容易建立偶像崇拜。传统中的追星活动需要各个地区来回奔波,网络时代却为女性的追星提供了更多可能,不管大众喜欢什么类型的明星都能在网络中找到志同道合的群体,网络的及时性特点可以为明星迅速扩散影响力。
(二)话语定性
“小鲜肉”是女性粉丝对年轻男性的称呼符号,代表了女性的话语权利,表现出女性内心对年轻男性占有式的心理状态。从词性上来看,“小鲜肉”对于男性来说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他隐含着女性对男性消费、消遣的意味,女性把年轻男明星定义为“小鲜肉”实则在行使一种话语权。一般而言,社会中有影响力的话语掌握在主流意识形态即精英阶级中,社会精英依靠主流媒介发布话语权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但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主流意识形态垄断式的话语发布渠道,普通大众也可以利用网络媒介行使自己的话语权,女性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很好地行使自己的话语权利,于是便出现了社会中广泛流行的女权词语“小鲜肉”。
三、“小鲜肉”的出现映射着女性社会主体地位的提升
福柯认为“任何社会都需要合理化、秩序、规范等等,都必然是一种‘权力关系’网络。任何替代性秩序在本质上与旧秩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变化……因此,人应该随时随地进行反抗,但反抗的目的不是建立所谓理想王国,而只是‘去中心’‘反规范’‘反权威’,解放人的潜在意志和欲望。”①
(一)审美的变化——女性成为审美主体
在社会中女性一直是被大众凝视的对象,男性拥有广泛的凝视欣赏的权利。广告中花瓶一样存在,使女性能动的社会主体地位被相对弱化,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从深层次上体现了女性对于男性的从属地位,而女性在多年的男权社会中也丧失了自我,所以女性不断追求自身的美丽,美丽对于一位女性来说具有重大的生命重量。据调查显示2014年女性个人的支出比例分别是服饰美容占50.8%,旅游占15.2%,化妆品占7.9%,美容护肤占6.1%,数码产品占4.8%,女性在美丽中的支出竟然高达了64.8%,②可见美丽在女性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地位。
相比之下,男性在广告中的出镜率较低,即使出现也是睿智的、权威的事业成功形象。梅兰芳是在广告中出现最早的中国男艺人之一,在广告中的男性以西方魁梧的男性形象为主的时代,梅兰芳虽具备现在“小鲜肉”的男性特质,但其在广告中还是被塑造成女性的形象。但是,伴随着女性消费地位的提高,广告中被凝视的男性形象增多,被凝视的男性根据社会上既定的审美标准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外形。“小鲜肉”的主要特征就是外形,通常“小鲜肉”的面容在化妆术及镜头滤镜的共同作用下,看起来和女性理想的姣好脸庞一样,浑身散发着青春活力,这也就是“小鲜肉”带给大众的最直观的形象。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男性气质缺失的表现,缺少了男性气概,但是“小鲜肉”的广泛流行却在无形中渐渐推翻了传统的“男性”审美观念。
这种既定的“女柔男刚”的审美标准是如何得来的,社会性别理论里有“性度”的概念。“性度是指抛开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把人们的体质、性格、能力和行为表现等特征抽象出来,分为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两大类,这两大类在一个人身上所占的比重。”③因此男性与女性之间没有明确的特征区分,所有人都是雌雄同体,男女间区别明显的特点是由社会中的主流意见文化所决定的。网络是反叛的后现代主义审美发展的温床,网络媒介为普通大众带来了发声权,大众试图挣脱“中心”“权威”的束缚,解放天性。现在女性夺得一部分天下,女性的审美标准开始广泛流传开来,很多女性开始剪短发、穿西装,这些女性偶像曾以李宇春为代表,在娱乐界与时尚界均刮起了一股新风。“小鲜肉”也是同样道理,并不是所有男性都会表露出明显的阳刚之气,“小鲜肉”温柔天真的形象被众多女性喜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女性喜欢“小鲜肉”的心理因素
“小鲜肉”的外貌形象其实是每一位女性所追求的。人类自出生就处于精神匮乏的状态中,人们一直在寻找着美好的事物来充实自己,美的标准是后天定义的,外貌却是天生的,于是大众把替代品当作理想化的自己。“小鲜肉”的追随群体多为年轻女性,在这个阶段的女性都希望拥有年轻美丽的脸庞,于是他们把长相俊美的“小鲜肉”当作理想化的自己来看待,殊不知他们崇拜的都是潜意识中所期望的自己。
另外,“小鲜肉”的女性粉丝疯狂喜爱年轻偶像,可以视为对现实生活的逃避。现实中的女性粉丝可能有着一份普通的工作,一位普通的伴侣,或者独身一人,简单贫乏的生活未免会使人们感觉无聊。于是人们便沉浸于虚拟的娱乐世界中,许多女性喜欢看爱情电影、电视剧,她们想象自己像影视剧中的女主角一样拥有浪漫的爱情、理想的伴侣。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票房、收视率,影视剧制作单位邀请年轻漂亮的偶像出演,从而更能赢得女性消费者的心。然而这些影视剧毕竟是缺乏营养的娱乐消费品,大众接触越多越会感觉空虚,越是感觉空虚越会多加接触,如此循环往复,使得当代娱乐圈“小鲜肉”大行其道。
(三)女性的消费地位提升
女权运动的开展,不仅使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升,还让更多的女性走出厨房参与到社会建设中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女性在经济中逐渐占有一席地位,随之而来的就是女性消费地位的提升。《2014年中国城市女性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显示,10个城市女性个人月收入平均为7267.2元,女性个人对家庭收入的贡献率为32.3%;女性消费月均支出为3692.0元,占家庭消费的39.7%,这些表明了女性的高消费能力。④女性成为当今重要的消费者,广告的售卖对象亦是女性,广告内容也要以女性偏好为指导。当女性挑起赚钱养家的责任后,我们发现广告中逐渐多了一些小男人的形象,而广告中的“小鲜肉”则是为了迎合女性消费者。“小鲜肉”其实就是一种为抓住年轻女性的情感诉求所使用的营销手段,这预示着女性消费时代的来临。⑤
广告中的“看”与“被看”也体现了消费地位的差别,女性消费地位提升后,女性慢慢从“被看”的被动地位逐渐向“看”的主动地位转化。生活中盯着一个人看是不礼貌的行为,被看的人通常也会觉得不舒服,“看”是一种视觉权利,“小鲜肉”是女性观看的对象,女性对“小鲜肉”的注视其实行使的是女性消费者的视觉权利。“小鲜肉”又不同于其他广告中的男性,“小鲜肉”是针对女性消费者而打造的男性形象,它体现出女性的审美及兴趣取向。
女性消费地位的提升还体现在对男性偶像的话语权上,2015年网络词语“wuli”在网络上流行,意思是我们的、我的,直接体现了对一个人的占有欲问题。按常理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wuli”一词却态度鲜明地单方面宣布了粉丝对某个偶像的占有权,以至于粉丝们对自己幻想的对象“小鲜肉”具有一种近乎疯狂的痴迷,那么,网络中的粉丝为袒护自己的偶像与其他人进行各种“口水战”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从词性上看,“小鲜肉”带有一种色情意味,表露出女性对于漂亮男性的渴望。网民认为“小鲜肉”还有“易推倒”的特质,赤裸裸地表达了对“小鲜肉”的欲望。爱包含着激情的渴望,“小鲜肉”“wuli”“易推倒”都表现了粉丝对年轻男明星的爱,同时也让网络中的大众文化向更加低俗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小鲜肉”虽然是在社会网络中作为流行语发展起来的,但它却直接体现了女性对网络话语权的掌握,进而折射出女性在社会消费结构中比例逐渐增大的事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地位的提升也意味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由此可见女性在社会中的解放不仅体现在权利政治分配上,还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注释:
①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54.
②韩湘景主编.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93.
③(英)麦克因斯.黄菡,周丽华译.男性的终结[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98.
④韩湘景主编.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6.
⑤李夏至.颜值当道,能换多少未来?[N].北京日报, 2015-07-23.
(作者系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