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驳运输全面推进倒计时,下一步棋怎么走?
2016-04-12祁娟
文/本刊记者 祁娟
特别报道
接驳运输全面推进倒计时,下一步棋怎么走?
文/本刊记者 祁娟
接驳运输在我国进行了近四年的有效探索,如今共有27个省(区、市)开展了接驳运输试点,建立全国网络体系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那么,处在转型期的接驳运输,下一步该怎么走?
接驳运输在我国已进行了近四年的有效探索,如今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开展了接驳运输试点工作。实践证明,接驳运输不仅有利于重塑长途客运班线的运输服务,还有助于推动道路客运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互联网+”风潮正起,奏响道路客运业变革号角,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接驳运输的发展在此刻显得尤为关键。如何主动拥抱互联网,促进互联网+运输服务的深度融合?7月12日,全国长途客接驳运输联盟在京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此次会议总结回顾接驳运输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的成效,并就接驳运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对全国联盟、地方联盟和道路客运企业在接驳运输工作中如何发挥好各自作用进行了热烈探讨。
转型进程加快
2014年8月,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以下简称“接驳联盟”)正式成立。接驳联盟以“促进以服务为核心的交通运输管理方式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推动道路客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为目标,为加盟企业提供引导、协调、组织等服务。接驳联盟成立后,加快了全国接驳运输联盟实体公司的组建,同时重点推进公用型接驳点和信息平台的建设,为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的持续发展创造了优良环境。
2015年国务院提出《“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当年交通运输部又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政策,为长途客运发展送来“春风”,也为接驳运输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据全国接驳运输联盟执委会副主任常庆宪介绍,自2013年开展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试点至今,历经三年多时间,试点已从最开始的13个省(市、区),增加到现在的27个省(市、区)。大部分长途客运线路的起讫点都纳入了接驳运输试点的范围,全面推进接驳运输,建立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网络体系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通过开展接驳运输,给道路客运市场带来不小变化:
一是长途客车安全运行水平明显提高。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9月25日至2016年一季度末,实现连续188天为发生道路运输重大事故。
二是长途客运服务水平有了提高,部分线路客流回升明显。从江苏大运集团的实际运行效果看,接驳运输的开展,使得部分线路的实载率平均达到70%以上,而未开展接驳运输的线路平均实载率同比下滑约30%。越来越多的长途旅客正在逐步接受这种新型运输方式。
三是加快了长途客运的转型升级进程。许多省市采取整合长途客运资源,加强企业合作,建立接驳运输企业联盟等方式,打破地域界限,统筹安排车辆班次,提高线路资源利用率,提升道路客运组织化程度和运力集约化程度,有效降低了长途客运安全风险。
“总体看,开展接驳运输对促进长途客运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春运期间,全国共有27个省份的3799条线路、8085辆客车实施了接驳运输,保证了旅客的平安往返。同时,较大等级的道路运输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8%和23%。”常庆宪总结说。
全国接驳运输信息服务平台消除道路客运信息孤岛
区域壁垒亟待打破
尽管成效明显,处在转型期的接驳运输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方面,试点企业对接驳运输的重视程度不够,客观上造成接驳运输推进力度不够、组织效率不高、覆盖范围不广,线路运行时断时续;另一方面,由于接驳运输试点省份刚开始全覆盖,进入接驳点车辆有限,造成企业间资源共享不足,无法有效分摊成本,使得一些试点企业存在等待观望思想。
同时,企业建立接驳点存在困难。部分高速公路服务区空间和配套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接驳点设置要求,即使符合条件的服务区也存在收费不合理、不能有效配合等现象。加之部分地方运营管理亟需规范统一,接驳车辆信息变更与上报环节有待完善。
尤其是当下,实时、有效、准确的反应交通运行信息,是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率的关键。遗憾的是,接驳运输的信息资源仍未实现共享,因此,消除信息孤岛与区域壁垒,开放交通数据系统,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
信息平台互联互通
2015年1月,中交联盟接驳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联盟”)正式组建,作为接驳联盟的载体,其定位于“互联网+道路客运”,立足接驳运输信息服务,通过自主研发的“全国接驳运输信息服务平台”,消除道路客运信息孤岛,布局公用接驳点,利用丰富的线下资源优势,打造中国“互联网+中长途道路客运”新网络。
开展接驳运输对促进长途客运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交联盟常务副总毛慧介绍说,自2016年5月正式启动平台建设以来,目前已采集了接驳点、部分接驳线路及车辆基础数据,第一阶段平台搭建工作基本完成,已开发上线了“接驳车辆、接驳点、接驳线路、接驳企业”等接驳运输相关信息的查询及数据分析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首次完整地展示全国接驳点的布局,解决了加盟企业接驳点选址的难题。
在平台上,各个企业可以进行接驳车辆信息动态查询,调取车辆监控视频/照片及轨迹,实现灵活车辆调度、配客排班管理和高效接驳点管理,为企业管理提供基础的、真实的运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减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对乘客而言,可以依靠平台的数据生态链,借助APP,实现联程联运、无缝接驳、一票到底的绿色、智慧出行。同时,平台的数据分析可对管理部门、企业提供科学决策及高效运营管理的专业化服务,填补了国内交通运输信息平台的空白。下一步,中交联盟将对“接驳运输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持续研发,助推道路运输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此外,常庆宪还提出2016年全国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接下来的工作重点:一是牢牢抓住为加盟企业服务这一重心开展各项工作;二是扎实推进公用型接驳点建设;三是强化接驳运输信息化服务手段。其中,公用型接驳点的建设引发关注。
“接驳点在选址、建设、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困难,是目前制约接驳运输工作推进的重要因素。”常庆宪提出,“为了改变运输企业在开展接驳运输时的重复建设、资源分散、成本升高的现状,提高基础建设的利用率,也为了加强接驳运输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接驳还驾的真实性,联盟将全力推进公用型接驳点建设,下一步首先建立3-5个公用型接驳点,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则表示,道路运输“最后一公里”的任务要依靠公路运输来完成,企业要提升对市场的信心,加快实现接驳运输转型发展。同时,各加盟企业应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联盟进行资源整合,达到各企业降本增效、抱团取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