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垃圾焚烧厂变为一份礼物

2016-04-11符遥

东西南北 2016年6期
关键词:烟圈哥本哈根垃圾焚烧

符遥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中心区,2017年将出现一座能滑雪、能攀岩、还能吐烟圈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在工作室的大门上,丹麦建筑师比雅克·英格斯贴着一个巨大的标志:一个汉字的“大”。那是英格斯设计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丹麦馆后的收获。

这也是这家以他自己命名的建筑事务所的名称:Bjarke Ingels Group(缩写简称“BIG”)的中文名字。2005年,在获得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最佳音乐厅金狮奖”后不久,他与原来的合伙人、比利时建筑师朱利安·德·斯密特分手,独立创办了BIG。对于这个名字,他十分得意:丹麦是欧洲甚至全世界最小的几个国家之一,而他在这里创立了一家“大”公司。

在向来讲求论资排辈的建筑界,41岁的英格斯还只能算是小朋友,但他的BIG在十年间早已从丹麦扩张到了纽约,成为了当前炙手可热、拥有近200位建筑师的大公司,设计的项目遍布全球。

从哥本哈根的“深山住宅”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丹麦馆,从乐高集团总部的“乐高之家”到纽约世贸中心2号楼……英格斯率领团队以惊人的效率拿出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思议的设计方案。在他以大构想、大手笔、大规模著称的风格背后,是他的大创意和大野心。

或许用“创意”一词都不足以形容他。在一些人看来,他的许多点子“脑洞大开”到甚至有几分古怪:比如,把垃圾焚烧发电厂放在市中心——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中心区,2017年就将出现一座由他设计的能滑雪、能攀岩、还能吐烟圈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全世界最清洁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它可能会成为未来哥本哈根的地标性建筑——不仅是最高的,也是最大的。它将把该地区包括哥本哈根在内的5个自治市产生的垃圾转化为电和热。”英格斯口中的这个庞然大物正是BIG目前正在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之一:一座多功能的、号称“全世界最清洁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和传统的垃圾处理项目不同,这座由BIG设计、阿梅格尔能源中心(ARC)建造的焚烧厂被视为是集功能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革新之作。根据设计方案,除了本身新一代的焚烧炉和技术手段,BIG在屋顶处设计了一条长达1500米的雪道,分为3段3种难度。滑雪爱好者们可以乘坐电梯直达不同赛道,而透明化的内部设计将保证大家在乘坐过程中能看到焚烧厂内垃圾处理的情况。

与此同时,建筑外侧将种上绿色植被,并开辟出一条步行线路,供游客们在夏天前来郊游。由于厂房高约300英尺(约合91.5米),他们还依此设计了一面等高的攀岩壁。加上咖啡厅、儿童游乐场等设施,这座垃圾焚烧厂将成为兼具垃圾处理和市民休闲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

“那次竞标最大的挑战,在于怎样把这样一家大工厂建得漂亮,怎样用漂亮的外形把它包起来。我们希望把这座焚烧厂变成送给哥本哈根市民的一份礼物。”英格斯这样向记者解释自己当初的设计理念。

但事实上,当他刚决定把滑雪场和垃圾厂联系在一起时,这两个似乎毫不相干的概念把BIG的CEO都吓了一跳。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灵感不仅来源于滑雪,更来源于家乡的生态环境。在他看来,丹麦人热爱滑雪,但这里地势平坦,虽然气候适宜也有足够多的雪,却没有山。每逢雪季,滑雪爱好者们只能驱车几小时赶到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过一把瘾。“我们虽然没有雪山,但我们有‘垃圾山!”英格斯想到,或许可以将这座垃圾焚烧厂建成一座人造雪山,让平坦的哥本哈根也有机会成为一个滑雪胜地。

这无疑是个好玩的点子。不过,他还有个更好玩的主意。他为这座能滑雪的焚烧厂设计了一个特殊的烟囱: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会吐出一个直径15米大小的烟圈。经过特殊的过滤处理,这种烟圈几乎完全由水蒸汽和一点点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组成,无毒无害——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烟圈这种生动有趣且容易量化的形式引起人们对碳排放的重视。

作为世界上最注重环保的国家之一,丹麦一直是垃圾焚烧方面的先锋。全国只有 4%~6%的垃圾被填埋,60%被回收再利用,35%左右进入焚烧厂转化为电力和热能。

2011年初,BIG以这套“滑雪场方案”一举中标。按计划,该厂在建成后将取代目前已经运行了40多年的旧厂。据了解,新厂配备的是号称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能源利用率比原来提升了25%。建成后,每年将焚烧来自50万~70万居民和4.6万个公司、机构超过40万吨的垃圾,可为约16万户家庭供热, 给6.25万户家庭供电。

享受型的可持续发展

有些人曾批判英格斯的许多设计理念只是为了炫酷、好玩而搞出的噱头,他对此不以为然:“我们从来不会仅仅因为好玩而做一个设计。”

事实上,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贯穿在英格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他出版的“建筑漫画书”《是即是多》中,英格斯曾提到了丹麦政治经济学家比约恩·隆伯格的“哥本哈根共识”:“他以经济学方法将地球最大的社会和环境挑战提到了优先位置,同时也打破了人们通常认为经济与环境势不两立的偏见。”

而英格斯也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延伸:“经济和生态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他将其称之为“享受型的可持续发展”:“如果生态不是一种回归,而是一种进步,会怎么样?如果我们能设计出一个耗费能量越多、得到越多的社会,会怎么样?”

在英格斯看来,“可持续发展”不一定就意味着牺牲,意味着降低生活质量做苦行僧。在脱离现实和极其务实的建筑风格之间,人们完全能够创造“一个旨在创造社会、经济、和环境完美结合却又切实可行的乌托邦”。

“哥本哈根的这座垃圾焚烧厂就是最好的例子:垃圾焚烧后变成了能源,从经济的角度说是有益的;因为焚烧减少了送往填埋场的垃圾,从环保的角度说是有益的;市民们从此可以在家门口滑雪,从社会的角度说也是有益的。”他对记者说。

相比革命,英格斯一直对演化更感兴趣,他认为事物是逐渐演化的,会通过自我调整和变化来适应世界的变化,“未来的城市——城市与景观、建筑与自然的界限会变得模糊,它们将以新的形态融为一体。”

(孟祥荐自《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烟圈哥本哈根垃圾焚烧
垃圾焚烧厂之旅
烟圈下落不明了
张伟大的诗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老爸的烟圈
哥本哈根自行车数量超汽车
丹麦一哥本哈根三天三夜暴走日记
童年糗事
垃圾焚烧牵出的治理难题
垃圾焚烧,中国应提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