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河南省统计信息化建设思考

2016-04-11杨全明

市场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任务互联网+形势

◇杨全明

10.13999/j.cnki.scyj.2016.01.020



“互联网+”时代河南省统计信息化建设思考

◇杨全明

10.13999/j.cnki.scyj.2016.01.020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河南省统计信息化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不适应,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方式,对进一步搞好统计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形势;任务;措施

一、问题与形势

河南省统计信息化建设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形势具体表现为四个不适应:

1.人员配备与承担的任务不适应。这是当前统计信息化建设、开发、应用、管理等工作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统计信息化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和长远发展的瓶颈。

(1)队伍老化与人员减少,统计信息化创新活力不足。这支信息化专业队伍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20多年,由于人员流动(或出口)不畅,新鲜血液补充较慢,导致队伍老化严重(40~50岁);或由于数据大集中(企业联网直报平台在国家和省两级部署),年轻人被抽调到专业科室工作(或优秀的人才外流),导致专业技术队伍锐减(全省各省辖市平均5人)。

一套表平台系统集中部署在省、国家两级,省以下似乎无事可做,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依然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而且任务更重。

信息技术是年轻人的事业,需要激情,需要毅力,需要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2)工作量与技术难度成倍增加,疲于应付,发展后劲不足。与机构建立之初相比,一是固定资产增加N倍。初期有5~10台计算机(集中管理),现在仅台式机就已经达到人均1台以上(分散管理),再加上笔记本、PDA等,其实还有服务器、存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空调、UPS及各种应用系统等。二是基础环境业态链拉长N倍。很多完全是一种新的形态,是机构成立之初所没有的,比如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机房(新的标准)、安全控制、运行监控等。三是应用广度增加N倍。如一套表、网站、普查调查、OA、电子邮件、数据库、视频会议等,这也是初期没有的。四是技术难度增加N倍。机构成立之初的单机应用(单任务),主要考虑两个技术因素:计算、存储,而现在的应用涉及到:计算(多CPU、多服务器)、存储(独立存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安全及多用户、高性能、高可靠等诸多技术因素,原来的单打独斗式的个人包干制已经不能适应需要,需要团队的集体力量多人才能完成,这也是我们现在的应用系统主要采取“买”的根本原因。

工作量与技术难度大幅度增加,需要更多的业务人员来承担,但人员不增反减,技术储备不足,为深入开展应用与管理等工作造成巨大的障碍。

(3)体制机制的问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任务重、压力大,而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偏低,同工不同酬,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是统计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而专业技术人员是统计现代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决定因素,若机构、数量、性质不能满足需要,将会制约或滞后统计信息化的步伐。

2.对新技术发展的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是任何一个行业或专业无法相比的,必须强化学习、交流、应用,熟练掌握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等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才能适应统计现代化的新需要。

就现代信息技术而言,厂家众多、产品众多、型号众多、功能众多、参数众多,而且还在飞速发展、井喷式的发展,哪些适合我们?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如何用好它?确实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3.对新任务的不适应。统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电子化阶段(单机运行),网络化阶段(单机运行,网络传输),信息化阶段(统计业务流程现代化),下一步将进入现代化阶段(一体化,重点在分析应用)。当前处于信息化与现代化之间,这个阶段面临着诸多新任务、新技术、新挑战:

(1)“互联网+”。社会经济的发展正逐步由线下转线上,新型统计业态正逐步形成,而现代统计制度和统计信息化手段还不适应,如电商业务、嘀嘀打车、网上订餐等。

(2)大数据。大数据是海量数据状态及其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开放合作的指导意见》豫政[2015]64号)。统计系统积累了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报表、文章、图片等),如何发挥其作用,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就要通过统计大数据来完成。

(3)云计算。云计算是推动信息技术能力实现按需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云计算大数据开放合作的指导意见》豫政[2015] 64号)。云计算是一种集计算、存储、网络于一体的一种理念和技术,可以有效节约成本,可以按需供给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可靠性、计算性能和集约度,可以有效减轻管理压力。统计系统应充分研究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统计云平台,来进一步提高运算效率及可靠性、安全性。

云计算、大数据是一对孪生兄弟,云计算为大数据应用而生。

(4)移动互联。移动互联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在经济普查、人口抽样调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统计系统应该进一步深入开展移动互联技术的开发应用,更加深入地应用于统计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

4.对社会化大分工的不适应。现代社会已经步入分工协作的年代(全球一体化),单打独斗式的发展将难以为继(起步阶段可以),统计信息化的发展也不例外。即有统计系统与社会分工合作的问题,也有统计系统内部统计信息化专业与统计业务专业分工合作的问题(技术支持与具体应用),还有信息化专业内部分工合作的问题(系统、网络、安全、管理、开发等)。

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强化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内部的积极性,也就是要用好外部和内部两个积极因素,当前要更加注重外部因素。

二、方向与任务

今后或相当长的时间里应坚持的方向与面临的任务:

1.优化完善基础环境。进一步提高其计算能力、网络传输能力及可靠性、安全性。

(1)提高计算能力。可自建虚拟化平台(云计算的一种形态)或利用当地的政务云平台,为本级及所属县市区提供低成本、高扩展性、高可靠性的计算服务。

建设统计云平台或利用政务云平台是一个必然的方向,特别是要支持与鼓励利用政务云平台建设统计信息化应用系统,它可以有效减低我们的负担、责任和风险,解放生产力,促进人力资源向应用开发的转型,比如大数据、监测管理。

(2)提高网络传输能力。扩容广域网、互联网传输带宽,提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传输设备档次,进一步提升网络传输能力。提倡各省辖市为所属县市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3)提高可靠性。实现关键设备和线路的双线路、双机运行,减少单点故障,其他节点要提供冷备。

(4)提高安全性。按照等级保护的要求,建立从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到数据层面的安全防护体系。如增加网络防火墙、内网安全管理、防病毒、应用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网关等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机房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空调、消防、接地、配电、监控等)。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既是统计业务信息安全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外在要求。

优化完善基础环境是一项长期的、永远不会停止或永无止境的任务,也是一项“烧钱”的工作,必须体现一定的先进性(起点低就是最大的浪费,必须把握在中高端水平。我个人认为,会不会浪费的判断标准是:有没有在用,只要在用就不存在浪费)。

高速的网络与计算环境,可以培养大家基于网络工作、生活的习惯,从而培育广大统计工作者的网络(或互联网)思维,这与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统计现代化发展是高度契合的。马云说:我们需要的是用新的技术、用云去激发内需,用云去启动内需,用云、用计算、用互联网去培养内需生产技术的革新将在经济发展中起到至高无上的作用。

从互联网上去获取资料、获取知识、获取灵感、获取思维,用互联网的思维去适应“互联网+”统计时代的需要。

2.深入应用开发,进一步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除继续做好一套表、数据库、网站、OA、电子邮件、视频等常规应用工作之外,重点要突出大数据应用开发。统计大数据平台建设思路:

(1)基础支撑。元数据和报表设计子系统、企业单位名录库子系统、统一的用户及权限分配子系统。

(2)采集处理。一套表数据采集处理(审核)子系统、部门统计数据交换子系统、线上业务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

(3)管理分析。数据管理展示子系统、数据处理(汇总)子系统、数据分析子系统。

3.强化运行监控,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统计信息系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庞大体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节点、每一条策略的运行质量、运行效率都将对统计现代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1)建立各种监测机制。完善各种监控手段,强化对运行环境和各种应用运行情况的监测,将对运行质量的感性认识(印象,拍脑袋)上升到理性认知(用数据说话),从而提高对整个运行情况的把控能力和对突发事件(或潜在的隐患,如非正常流量)的发现、评估和处置能力,为升级、换代、扩容等项目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健全各种应急措施。单点故障是一个常态,要有及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比如应急台式机)。

三、措施与办法

切实解决以上问题、完成以上任务需要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1.加强队伍建设。要建立与工作性质相适应的专门管理机构,健全与承担任务相匹配的专业人员技术队伍,为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组织与人才保障。开展经常性的对本级及下级单位的现代信息技术系统培训,并能实时外派技术人员参加社会培训,为统计信息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通过学、看、用等手段,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以统计应用为先导,变IT驱动为应用驱动,为统计现代化的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做好长远规划。要根据国家电子政务规划、上级统计信息化规划、统计发展规划、现代信息化发展,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滚动编制中长期统计信息化发展规划,为统计信息化的可持续与科学发展提供依据。这里重点强调的是要科学编制、专家论证。

3.统筹各方力量。除借助领导的力量(财、物、人力资源保障)、上级的力量(技术指导)之外,要进一步转变理念、观念和思路,还要借助社会的力量(论证、建设、开发、服务)和技术手段的力量。

(1)关于服务外包。编制是死的,而人员老化也是必然的,但任务的增加、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人员的不适应其实就是新常态,因此,必须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充分发挥内外两个积极因素,走出一条服务外包的新路子,以弥补人员少、结构老化的问题,这是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政务电子云的推广应用就是各级政府推进服务外包的一个典型例子。

(2)关于技术手段提升(主要指监控)、设备档次提升(减少故障)。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可以有效弥补人员少、结构老化的问题,这也是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有效出路。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应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4.精心组织施工。具体的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这里强调的是任何重大项目的实施必须要有专家论证、项目监理、项目验收等环节,这也是国家重大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要求。

(作者单位:河南省统计局)

猜你喜欢

任务互联网+形势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