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虚拟社区中美剧迷群的聚众传播
——以“行尸走肉”贴吧为例

2016-04-11赵琦

视听 2016年7期
关键词:行尸走肉聚众虚拟社区

□赵琦

论网络虚拟社区中美剧迷群的聚众传播
——以“行尸走肉”贴吧为例

□赵琦

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与盛行,美剧以网络传播的形式在中国大规模扩散,推动了美剧迷群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聚众传播。本文以百度“行尸走肉”贴吧为例,考察“行尸走肉”迷群的文化实践。“行尸走肉”迷群以趣缘而聚集起来,分享信息,互动参与,实现聚众传播,完成自我认同建构。

“行尸走肉”贴吧;美剧;迷群;自我认同;聚众传播

一、百度贴吧“行尸走肉”迷的兴起

百度贴吧作为网络虚拟社区的一种模式,呈现出相对开放的传播路径。一个主题就可以建立一个贴吧,每个贴吧的用户都可以任意选取一个与贴吧主题相近的子话题,发起“对话贴”,这个贴吧中的其他用户围绕着“对话贴”进行交流互动,各式各样的信息在其中循环流通。即使这个“对话贴”的讨论暂时结束,但一定的条件会促使这个传播行为重新启动。于是,在虚拟空间中,形成了数量繁多的既连续又断裂的开放式的话题讨论景观。以2010年建立的“行尸走肉”百度贴吧为例,截止到2015年11月23日关注人数为554106人次,发帖9997978篇,群组110个。平均每个主题帖有将近200个跟帖。迷群中的聚众传播形成各种各样的信息联系网络,就像一个复杂结构的黏合剂,把各种元素紧紧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①

由于“行尸走肉”无尽的话题讨论,促使“行尸走肉”迷大规模兴起,他们在贴吧中发布“讨论帖”,互换“行尸走肉”的各种信息,交流彼此对“行尸走肉”的品评以及推敲预测剧情,积极参与以“行尸走肉”话题为核心的创造性生产活动和组织活动,实现“行尸走肉”迷到迷群的聚集。

二、“行尸走肉”迷到迷群的聚集

随着Web2.0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媒介得到整合和改良,形成所谓的新媒介,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类型,导致人们的传播观念、传播行为发生变化。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建立“媒介社区”以获得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这种媒介社区中的传播形态将分散的人聚合起来,而不是趋向于将整体的人分散开来,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过程中再度发挥媒介的粘连和聚合作用,我们可以称之为“聚众传播”。②网络虚拟社区为“迷”到“迷群”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它促使“迷”由“单向度”的人过渡到“双向度”的人,吸引“迷”聚集成“迷群”,进行信息分享和情感交流,形成一个以聚众传播为传播模式的自组织系统。

第一,网络虚拟社区满足“迷群”阐释诉求。“行尸走肉”贴吧中,资深楼主“ling2146”发起了温习贴“‘行尸走肉’31个感人画面,哪个最感动你?”2253人跟帖,316人顶贴。“迷”采取紧跟话题贴的方式进行跟帖,每楼平均70多条回复。其中,在此话题贴的第三楼楼主写道:“监狱被攻破后,格伦和玛姬终于团聚”,并配以重聚图片。最高回复量达100多条。

很多“迷”都表示被他们一波三折的经历所感动,希望他们不要再分开了。“行尸走肉”迷收看剧集接受信息并进行情感投入,渴望将自己在观看时引发的感受和想法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分享,这种社会性互动使得“迷群”掌握的信息比原始剧集更多、更丰富,并逐渐消除差异,产生共鸣。

第二,网络虚拟社区赋予“迷群”一种虚拟角色,建构全新的人际关系网络。“行尸走肉”迷“wu3031800”发起的原创帖“《丧尸围城-生存日记》写实版末日降临中国版行尸走肉”在贴吧里引起其他“迷”的关注,互动讨论,在讨论中基于共同的情感投入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网络人际关系。迅即变化的现代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脆弱,产生不信任感。贴吧赋予人们一种虚拟角色,这种虚拟角色不会像社会中的真实角色那样受到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角色的获得完全是出于个体的意愿。③网络虚拟社区的“迷”突破了现实空间的束缚,摆脱现实社会的角色束缚,遵循自身的意愿自由地进出贴吧,在其中寻找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人形成朋友关系,进而形成一种动态且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时的网络人际互动呈现出一种吉登斯所认为的“纯粹关系”,即一种外在标准已被消解的内在参照关系,关系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这种关系所能给予的酬赏本身。④

第三,网络虚拟社区使“迷群”获得归属感。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出现了一种结构化的变迁,人们摆脱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社区,取而代之的是“陌生人”随机组合的聚居形态。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经济状况选择居住的地方,不同兴趣爱好、宗教信仰、文化程度的人聚集在一起,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因社会契约、经济利益关系等“理性意愿”而相互联结,缺乏亲密、友谊、共同的信仰等情感要素,人群的异质性增强。⑤而网络空间中身体的不在场和匿名性,使“迷”自由地互换信息,交流思想,分享感受,逐渐摆脱自我认同的困境找到精神寄托,从而获得一种“迷群”归属感。

三、“行尸走肉”迷群的自我认同建构

“迷群”通过投射行为进行自我认同建构。理解投射与自我认同的关系,可以从心理学和哲学视角切入。投射是个体无意识地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内容转移到他人或其他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心理过程。可以从“意向投射”和“情感投射”两个方面来看投射行为是如何使“行尸走肉”迷群实现自我认同的。

第一,通过“意向投射”进行自我认同建构。苏富忠指出,“意向投射是人把自己的意识倾向投射到相应外部对象上去的内容型投射,意向是人们心理上期求的具有特定方向和目标的观念,包括需要、目的、理想、价值观等。”⑥外部对象被个体的意识所投射,使自身拥有了一种与个体意识相符合的特性。《行尸走肉》第五季于2014年10月13日播出,“行尸走肉”贴吧中有一帖子,名为“从‘行尸走肉(第五季)’看如蝴蝶效应般的人性变化”,顶贴541人次,评论2439条,这篇帖子已被加“精”,这是“ling2146”发起的原创帖。在帖子的开篇先对美剧《行尸走肉》的第一季到第四季的情节做了时间表汇总,罗列出一到四季的“疫情爆发时间表”,从中推理出第五季的疫情爆发点。其次,“ling2146”在每周一播出新一集剧集的当天,在帖子上发布该集的几大看点,并作出下一集剧情的预测。最后,定期更新各人物角色的人性变化发展,“迷”通过私信楼主的方式获取文本。“ling2146”通过在百度贴吧上发帖的形式,将自己潜在的价值观有意识地传达给阅读文本的“迷”,同时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巩固了自己的价值观。

第二,通过“情感投射”进行自我认同建构。“行尸走肉”迷群在观看过程中,个体“迷”会出现一种与其他“迷”感受相近或相同的情绪反应,这种反应来自于对其他“迷”的情绪状态或所处情境的认知。艾森伯格和法贝斯把这种认知称为“移情”。移情作为情感投射的一部分,只能表示“迷”之间的情感流动和转移。因为情感投射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迷”之间的情感流动,使个体“迷”认识其他“迷”对他们做出评价,并将这些情感投射到对其他“迷”的评价上,最终从对其他“迷”的评价中认识个体“迷”本身,显示个体“迷”的原貌,从而实现自我认同建构。

依托网络虚拟社区,每个“迷”在自我认同的建构过程中,汇集形成一种精神共同体:“迷群”,进而实现聚众传播。网络虚拟社区相较于现实社区,信息极其丰富,信息流动是自由、开放的,这一特点促进了“迷”的信息交流与互动。“迷”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他们参与聚众传播的整个互动过程,从互动过程本身获取一种参与感、交流感、认同感和归属感。⑦聚众传播作为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一种传播形态,“迷”因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理念加入其中,通过互动参与和文化实践来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进而创造一种新知识与新文化。

注释:

①罗自文.网络趣缘群体中传播效果的价值转向:传播过程刍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36(8):116.

②罗自文.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一种传播形态的新范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39.

③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20.

④[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69.

⑤蔡骐.网络虚拟社区中的趣缘文化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9):10.

⑥苏富忠.投射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27-132.

⑦罗自文.媒介社区中的聚众传播:一种传播形态的新范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85.

(作者系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行尸走肉聚众虚拟社区
《行尸走肉》衍生剧即将推出
基于KANO模型问答型虚拟社区用户需求的分类研究
聚众淫乱罪的保护法益及处罚限定
It Seems "The Walking Dead" Season 8 Trailer Just Trolled Everyone
AMC续订《行尸走肉》第八季
虚拟社区人际关系对旅游行为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内外虚拟社区可视化研究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聚众犯罪与聚众性之解构
“聚众”的刑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