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以《常亮茶馆》节目为例
2016-04-11陈常亮
□ 陈常亮
浅谈广播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以《常亮茶馆》节目为例
□ 陈常亮
今天的广播事业正朝专业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集中优势,打出广播主持人特色”是时下广播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我国的广播节目众多,但真正能吸引听众、留住听众、让听众百听不厌的节目则为数不多,大多主持人在节目中只是充当了“传声筒”,没有成为主导角色。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性,这迫切需要主持人彰显个性,从而实现广播的专业化,培育出广播的品牌。需要说明的是,“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不可盲目地追求“与众不同”。主持人的个性化是“从人格魅力出发进而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而非孤芳自赏。
广播;主持人;个性化;常亮茶馆
各地方广播电台主持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不是专业科班出身,也不可能像中央台的主持人那样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但只要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特长,不断探索,不断打磨,用心体验,打造个性,打出品牌,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就能给广大受众奉送精彩纷呈的广播节目。
江苏省淮安市广播电视台交通频率(FM94.9),在2010年1月1日,倾力推出《常亮茶馆》节目。该节目以其独特的个性化主持风格、丰富的内容、互动的节目形式,迅速在听众中引起反响,受到广大听众的关注和喜爱。节目至今已直播两千多期,在省、市广播节目创优评比中多次获奖,现已成为听众,特别是广大开车人出行时首选的广播节目之一。每天下午17:00-18:00的直播节目《常亮茶馆》是听众的欢乐驿站,做听众的良师益友。
一、主持人个性化的定义与要求
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是指一个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气质个性、思想审美个性、语言风格个性等多重因素结合表现出来的主持风格。应当注意,这种个性化并非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使自己与众不同而随意张扬。哗众取宠的“个性化”是不会被受众承认和接纳的,更不用谈自身品牌的打造。真正的个性化,应该是以高尚的人格、厚积薄发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自身个性化的语言、气质、独具特色的表达让听众欣赏和喜爱的主持风格。同时,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还应与其所主持节目的类型相互协调,浑然一体,主持风格与节目的主题格格不入只会贻笑大方。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能够让人们一想到该节目,脑海中立刻能够浮现出主持人的形象,一提到主持人,也立马能够想起节目的欢乐悲伤。这样的主持人才能够称为成功的主持人,否则,主持人太过锋芒毕露,会使节目反客为主,是主持人的失败;听众只记住了节目,却对主持人印象甚少,更是主持人的失败。
二、以《常亮茶馆》节目为例谈主持人的个性化
(一)茶馆广播,广播里的“茶馆”
《常亮茶馆》节目是我台唯一一档以主持人名字命名的直播节目。笔者和搭档单超在遵循广播规律的前提下,将相声的语言模式和语言技巧融入到节目中,以“超常组合”的人物角色出现在节目里,犹如对口相声中“捧”和“逗”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与节目的“茶馆”氛围相得益彰,仿佛在“德云社”听相声,故而营造出极其浓烈的茶馆味道。有人说,广播节目的三根支柱分别是创意、制作、主持人。在编、采、播、制合一的广播直播节目中,主持人新颖的语言、独特的主持风格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精妙的相声语言形式来诠释表达,甚至用演绎和角色跳进跳出等手段来立体地展现内容,使内容情景化,使广播节目变得有声有色、有情景。我们力求既有情有意,又好听实用,让受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又能乐在其中。我们始终把主持人的语言塑造、语言风格,同节目内容一样作为重点进行考究,尽可能达到与众不同。用相声这种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语言让听众觉得自己是与我们“相识的好朋友”。
(二)五味调和,说到百姓心里
《常亮茶馆》节目中常有这样一些社会新闻:违反交法、藏獒咬人、寻亲找友、邻里相帮、上当受骗、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百姓事儿。这些内容愈发显得平实而引人关注。把老百姓关心的事儿拿到“茶馆”里说,就显得顺理成章、恰到好处。我们两位主持人在业余时间里就是相声演员,并正式拜在张永熙弟子李金鹏的门下,成为“中国相声第八代传人”;曾登上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欢乐中国行》栏目的舞台。这些宝贵的经历,无疑是成就《常亮茶馆》节目的最基本的资源和财富。我们以相声演员特有的睿智即兴创作出妙语,贯穿于每档节目中,并进行得体、辛辣、幽默的点评和调侃,效果自然尚佳。在节目直播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接通听众的电话,听众在对某个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观点的同时,偶尔也会以善意的难题来挑战我们的智商和反应,而我们的回答往往总是因为迅捷不俗而妙趣横生。还有诸如“做好事救人,该收辛苦费吗?”“的哥因送危重伤病者而闯红灯,该由谁来买单?”“我的小区停车位谁做主呢”“当别人违法闯红灯时,您会顺从吗”等等这些百姓生活中能听见、能看见的话题都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我们的感受是:谈论百姓遇到的问题可以触及矛盾,听众在热线中的对抗可以引发观点争锋,有了观点就有了思想,思想再次交锋或许就化解了问题。这样做无非是调动听众积极参与到节目中,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播出效果。
(三)坚持自己的主持风格,让听众快乐吧
相声大师侯宝林、马季等人都是相声表演时“现挂”的高手。“现挂”是指在相声表演时即兴发挥。而即兴发挥又是相声的主要技巧之一。这让我们悟出,走相声语言风格的《常亮茶馆》之所以受到听众欢迎,正是因为它“脱口秀式的现挂”。但即兴也并非信口开河,它需要“拙中含巧”“平中寄奇”以及“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表现技巧,最难的还是它“俗而不伤其雅、嬉而不损其高”的即兴感中的“度”之把握。有意味的点评调侃是“金子”,反之便是“垃圾”。对此,我们的宗旨是:把握不准,宁可放弃。正如在《常亮茶馆》开办五周年时召开的节目研讨会上有位专家所言:“当相声听的《常亮茶馆》,它的价值恰恰在于它形似相声,神是广播。”我们带着相声主动去适应广播,其实是在创新或开辟一个相声艺术、广播节目、大众情谊和谐交融的“新语境”。我们将相声在节目中“融化”了——给听众的是种模糊的新鲜的广播味道。这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独立的认知”当然需要清醒的头脑。只有长期在实践中,不断克服“假象”的困扰去品、去悟,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广播节目。
当然,相声毕竟是相声,广播毕竟是广播,我们清楚地知道“苹果”和“苹果汁”不是一码事,但两者又有共同之处:都是语言艺术。面对竞争,面对挑战,只有积极应对,积极创新,使自己以开放的眼界、开阔的胸怀、兼容并蓄、扬长避短,牢牢坚守住“打开窗户而不拆围墙”和贴近百姓的原则,在节目中保留相声的语言特色,保留相声的配合与技巧,打造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再结合广播的特点和要求继续创新,才有可能在广播领域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从而在广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拓展自身卓尔不群的人文空间,具备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
1.吴方敏.主持人语言对受众的情感控制作用[J].当代修辞学,2000(02).
2.姜双.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台风建设[J].西部广播电视,2015(20).
3.费聿莲,费敏.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J].青年记者,2014(02).
4.尹冰竹.即兴口语——主持人的必备能力[J].声屏世界,2006(07).
5.谭东进.主持人语言表达中的个性要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9(01).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