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电视台专题节目题材新路
——以云浮电视台系列专题节目《醉美乡村》为例
2016-04-11安佳
□安佳
山区电视台专题节目题材新路
——以云浮电视台系列专题节目《醉美乡村》为例
□安佳
新闻立台、专题并重相信是多数山区电视台的节目开办宗旨,但相较于新闻题材的动态新与范围广的特点,受地域的限制,山区电视台所开办的专题节目的题材来源无不面临着窄化的问题。怎样在有限的题材空间里求新求变,避免换汤不换药、炒冷饭的困境,是山区电视台亟需思考的问题。
粤西山区的云浮电视台自2007年推出了全新改版的周播专题栏目《云浮纪事》后,至今已连续播出十年。节目立足本土,主要以展现当地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生动的人和事、乡村旅游、本土美食和特色产业为主,在本地长期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和较大的影响力,是观众品味本土风情和文化魅力的亮丽窗口,并获得2010年度广东省广播电视优秀栏目,是云浮电视台的品牌栏目。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栏目选题日益匮乏的现实也一直困扰着专题部主创人员。
2007年开播以来,《云浮纪事》推出了多个专题系列,分别是《奥运之约》《乡村发现》《文化名人》《绿道发现》《美食新发现》《他乡云浮人》《仁孝礼信在云浮》《家在云安》和《醉美乡村》,题材上几乎都落脚于乡土人文,要寻找新的节目亮点,避免题材撞车的难度很大。
选题是什么?我们编导都很清楚,它就是各种卖点和元素的组合。如果没有好的策划,就很难有好的卖点,电视专题片的选题尤为不易。在当前传媒格局和舆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众声喧哗的时代环境下,云浮电视台社教专题部的编导集思广益,紧扣时代脉搏,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更接地气,进行有思想、有深度、有正能量的主题研究,突出讲述云浮好故事,传播云浮好声音。
《醉美乡村》系列于2013年3月15日在云浮台首播,和云浮当地的建设部门联合拍摄,主要展示云浮各地乡村的人文、自然、生态、产业等。在历时半年的“醉美乡村”摄制、播出过程中,“醉美乡村”摄制组走遍云浮五个县市区,拍摄了四十多个村庄,行程近三千公里,内容有随季节变换的风景,有历经岁月的沧桑古迹,有口口相传的人物传奇,有宜居村建设中八方相助的感动。因为是联合摄制,协作方所提供的材料同质化、表面化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在内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怎样在题材的选择和节目形式和内容上寻求突破,制造亮点,节目主创人员总结出如下几点体会。
一、节目元素的组合
在新闻之外,山区电视台的专题节目虽有时也受当地政情所限,但创作相对自由,或新或奇的风土人情,大多成为节目题材的首选,但年复一年,相对突出的题材几乎都已拍竣。在节目主要面向本土、观众对本土的认知度较高的前提下,题材和形式的重复对受众来说,也是单调乏味的,难免心生厌倦。电视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让大众保持持续的关注度。那么在题材雷同的情况下,怎样在节目元素的构成、电视表现形式方面寻求变化,从更多不同的角度进行拓展,找到更多的兴趣点,《醉美乡村》主创人员作了一些探索。
《醉美乡村》系列中的第一集“料坑的秘密”,在协作方提供的材料中,“料坑”是一处原生态溪谷,居民不多,节目主创原本计划以拍摄自然风光、主持人探秘为主,但在实地拍摄过程中,发现可选亮点不多,以自然探秘为切入点无法实现,不够经营出一集的内容。而且在之前《绿道发现》系列中,主持人探秘的拍摄方式已经应用过,此地也有过少量的介绍。为避免造成雷同的节目效果,主创人员迅速调整拍摄方案,从溪谷周边的渔家切入,将渔家打渔、秘制的渔家美食作为节目的主要构成要素,兼顾自然生态元素,节目的基调也由探究自然的秘密变为寻找美食的秘密,节目的观赏性、丰富性也因此提升。
在第三集“禅意乡村”中,节目主创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计划中的主要拍摄地新兴县太平镇“梅林”是云浮著名的景点,知名度和媒体上镜率都很高,为了避免重复,不走老路,节目主创特意在该地留足拍摄时间,以期深入挖掘和寻求突破。在当地拍摄的第二天,大雾弥漫,而之前从未拍摄到这样的画面,于是节目主创结合“禅意”的主题,以“禅宗六祖故里”为切入点,探寻当地的民风、民俗,并在梅林深处找到一位三十多年都以养蜂为业的养蜂人,拍摄到了大量趣味镜头。节目效果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趣味十足,是整个系列当中可看性较高的一集。
二、多方联合
电视专题片创新同样涉及方法问题,尤其是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一家独大已成往事,单打独斗也不可取,广泛与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或者团体合作,共同做好节目,既能保证节目的多样性,也是大势所趋。
云浮电视台专题节目一般以联合摄制为主,协作方基于自身职责,所提供的汇总材料里大多可以提炼出相应的题材,而且这些题材很可能是之前未曾关注到或者深入研究过的,这样在理顺思路的基础上便可以迅速锁定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摄制工作,省去大量人力和无用功。
相对节目的拍摄周期和播出量来说,云浮电视台专题部人员规模是不大的,共计3名编导,前期策划拍摄,后期撰稿制作都是一肩挑。若找不到相应的平衡点,这对于需要大量实地调查探访、拍摄,面临播出压力的周播专题节目来说,很难做到内容精细、深入和丰富。所以,对于主创人员偏少而又必须做到连续播出的山区地市专题栏目来说,联合摄制是一个实用、实惠的方式,既解决了题材短缺问题、避免了打乱仗,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地方媒体之间的联合也非常必要,注重同纸媒以及网络媒体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行“拿来主义”未尝不可,这样也可以为找题材省下不少力气。与电视相比,纸媒和网络媒体的接触面要更为广泛和深入,所掌握的题材和信息也较为丰富。
《醉美乡村》的最后一集,在拍摄一处古民居时,民居正门前约十几米远的一堵长达十余米的照壁显得十分突兀,向当地村民了解时,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后来求教于本地纸媒记者,他们曾在数年前对此做过大量调查,存有当时还在世的当事人比较详实的采访,于是结合纸媒记者提供的资料,本期节目得以顺利完成,节目的信息量也更为丰富。
三、深入本土
地方台的品牌和特质是什么?当然是“本土化”。地方电视台的本土化,就是地方台依据本地的现实情况和自身的发展情况、规模,选择符合本地受众喜好和需要的内容来组织、制作和传播具有地方特色风格的电视节目,牢固树立本土意识,服务当地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前提下,发掘地域题材,在本土事件中彰显时代精神,建立本土观众守望相待的精神文化家园。
立足本土,应是山区电视台专题节目的共性。存于斯、长于斯,专题节目的生命力也植根于本土。《醉美乡村》在播出的同时,也开通了节目微博、电话热线和节目邮箱,同时有专人在微博上进行节目摄制的图文直播,这样使受众能即时了解节目制作流程和动态,加强对节目收视的期待和亲近感,当然,如果是现在,加上微信的力量,效果会更好。
一方面,本乡本土的人和事、景与物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使其参与其中;另一方面,经常与观众互动,沟通信息,电视台也就多了题材的来源,也可以提高节目的影响力。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风光人文,而要想了解其中的历史渊源,地方志或有关本土的刊物是一扇窗口,其中隐含的题材还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当然这需要大量的案头工作,也要注意留心观察,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一些趣味性的、打动人心的瞬间或许也能带来题材上的灵感。
四、结语
《云浮纪事》开办十年来,虽然打造了一些本乡本土的精品节目,培养了一批忠诚观众,形成了固定的播出模式,可要想取得新的突破并非易事,最好的办法还是发挥自身的优势,吸取各家之长,拓宽节目题材来源。本文以《醉美乡村》为例,探讨了本土化专题节目题材新路,希望能提供一些微薄的可鉴之处。
(作者单位:云浮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