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海门籍神父黄伯禄与《正教奉褒》研究

2016-04-11陈益歆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州510000

史志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徐家汇天主教神父

叶 农 陈益歆(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州510000)

近代海门籍神父黄伯禄与《正教奉褒》研究

叶农陈益歆
(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广州510000)

黄伯禄是近代海门籍天主教的一位神父,论其在晚清的地位及影响,可以说不算显著,但他在我国近代科学技术史及天主教在华传播史上,却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著名史学家方豪神父曾对其有过这样一番评价:“清末,江南教区,耶稣会与非耶稣会中西司铎,人才辈出,氏为其之佼佼者。”[1]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P640)关于黄伯禄的生平,在地方志及其他官方史料中,鲜有记载。目前仅能从其自身著作以及为数不多的中西小传和传略中,来研究这位近代中国天主教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拟从他的生平及著述,以及他在中国科学史上的贡献作一番论述。

海门伯禄正教奉褒著述

一、黄伯禄的生平及其著述考略

黄伯禄,字斐默,洗名伯多禄,江苏海门人。关于其生辰,在1909年《圣心报》刊出的一篇小传中记载其“生于道光九年十二月初九日”[2]黄斐默司铎传.圣心报,1909,(12).第271号.(P358),而法国著名汉学家高迪爱(H.Condier)所作小传记载其生于道光十年,即1830年[3]H.Condier.Pierre HOANG黄伯禄HouangPe-lou(斐默Feimei).通报(T'oungPao),1910.(P139),方豪神父亦认为其生于道光十年(1830)。他出生在一个有着天主教传统的家庭,“先世奉天主教,由来已远”[1]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P358),他的父亲是天主教江南教区的一名世俗教徒。黄伯禄幼年就读于海门当地的私塾,十三岁时,进入上海张朴桥修道院学习,他天资聪颖,事主虔诚,“读拉丁文、格物、超性等学,常列前茅”[1]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P358),受到上级的赏识。据史料记载,在完成修道院的神学课程后,他参加毕业考试,“有问辄对,不稍滞”[1]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P358),当时的教区主教听闻后,十分高兴,并将其传达给罗马教廷传信部。咸丰十年(1860),因其出色的能力,30岁的黄伯禄就晋升为司铎。晋铎后,管理小修院,并教授拉丁文、格物等课程,后被派遣前往上海、苏州及家乡海门等处传教,当时的太湖洞庭山一带,还没有建立天主堂,于是黄伯禄设法购地购屋,在这一带建立起天主堂,传播福音,太湖一带的天主教在晚清逐渐繁荣兴盛起来,“公之功居多”[1]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P358)。光绪二年(1876),调回上海徐家汇,出任徐汇公学校长一职,并兼管小修院,此后恒居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宣统元年(1909)卒于上海徐家汇,享年八十,“死前三月,乃发愿入耶稣会”[1]尧山.黄伯禄司铎传略及其著作.公教学校,1938,(第4卷,第22期).(P431)。

黄伯禄极为博学,不仅精通法文、拉丁文,还对神学、自然科学、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其治学态度严谨,“著书必求详尽,疑则查,查而不得,则连夜被书,必欲得之而后矣”,并且一生投入巨大精力于撰写著作中,“查典不惜费时”,“夜则观书至十一下钟始就榻”[2]黄斐默司铎传.圣心报,1909,(12期,第271号).(P359)。他的一生著述颇丰,流传广泛,时人评价道:“公虽殁,公之书昭垂不朽矣。”[2]黄斐默司铎传.圣心报,1909,(12期,第271号).(P359)最早记载其著述的,是前揭不著名者所撰的《黄斐默司铎传》,之后则有前揭高迪爱所作的小传以及尧山和方豪神父的小传。综合上述记载,目前所知黄伯禄的著述情况如下:

中文著述十六种:

《圣女斐乐默纳传》一册,咸丰十一年(1861)土山湾印书馆出版,是黄伯禄所作最早的中文著述,该书内容是根据1802年在罗马出土的圣女斐乐默纳墓志编写的,翻译自法文原本,黄伯禄因敬仰圣女斐乐默纳,遂以“斐默”为字。

《正教奉褒》二册,不分卷,最早刊于光绪十年(1884),该书是黄伯禄一生最为重要的著述之一。本文第三节将详述此书,兹不赘述。

《正教奉传》一册,其版本有光绪三年(1877)、光绪十年(1884)、十六年(1890)、三十四年(1908)四种版本,均由土山湾印书馆刊印,内容为晚清朝廷及地方官吏所颁布的有关信教自由及保护教堂之文件[3]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P642)。

《集说诠真》四册,光绪五年(1879)刊,光绪八年(1882)、三十一年(1905)又有重校本,此书主要记载中国的民间信仰、神仙鬼怪,著书目的则是辟佛辟道,“辟妄说以达真理”[4](清)黄伯禄撰.集说诠真·自序.集说诠真.清光绪已卯年(1879).上海慈母堂刻本.(P2)。

《集说诠真续编》一册,光绪六年(1880)刊,之后又有光绪八年(1882)重校本,此书是《集说诠真》的续作,续编附有“历代永统纪年表图”及“例言”。

《圣教源流合表图》,书名仅见于黄伯禄的小传,具体内容不明。

《训真辨妄》,有光绪九年(1883)、十六年(1890)及民国十四年(1925)年三个版本,土山湾印书馆刊印。方豪神父谓其“为传教性质之书”[3]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P643)。该书是黄伯禄在《圣教理证》的基础上增删改编而成,内容则主要是阐述教义、教规以及作者对中国传统信仰的批判与驳斥。黄伯禄编撰此书是为了“破除世人对基督教的猜忌,消除人们心中已有的疑虑,达到耶稣基督能在中国顺利传播之目的”[5]袁邦建.耶儒对话与传教策略——《训真辨妄》探析.宗教学研究,2011,(1).(P259)。

《圣教理证》,书名仅见于黄伯禄的小传,具体内容不明。

《函牍举隅》十册,光绪八年(1882)土山湾印书馆刊,该书内容主要是传教士与官吏间的往返公牍,书中多为江南教区(包括今安徽、江苏、上海三省市)各教堂之函稿,供全国教堂查阅。其中一部分为贺词、拜会应酬函件,其余大部分则是与教案有关,是一本研究咸、同年间教案的重要参考书[3]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P642)。

《函牍碎锦》,书名仅见于黄伯禄的小传,具体内容不明。

《函牍举隅碎锦注释》十一卷,光绪二十八年(1902)土山湾印书馆排印,该书是黄伯禄专为《函牍举隅》《函牍碎锦》两书引用的典故所作的注释。“各典故照康熙字典例,按字部笔数编次,并附朝代年号人名地名符号。是书流传不多,外间不易见。”[6]郑逸梅.郑逸梅选集(第5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P644)

《圣母院函稿》,有光绪十二年(1886)、十六年(1890)、十八年(1892)三个版本。黄伯禄编撰此书作为修女草拟尺牍的范本。

《契券汇式》,光绪八年(1882)土山湾印书馆排印,此书刊载了极为详尽的租买契约及合同的范式,供全国教堂参考。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会重新进入中国活动,教会在中国租购房屋土地常与百姓产生争端诉讼,该书为教会与中国地方百姓之间的租赁买卖行为提供了便利,是研究近代外国教会在华经济活动的重要史料。

《中西历日合璧》,光绪十一年(1885)出版,是一本记载中西历日的书籍。附教会历及主日与复活节等检查表。该书还有英文、拉丁文译本。

《圣年广益总目》,光绪十三年(1887)出版,是专为《圣年广益》所作的目录书。《圣年广益》刻于乾隆三年(1738),作者是清初来华耶稣会士冯秉正,该书主要内容为“一年内,每日规定敬礼的圣人及其小传”[1](法)费赖之著.梅乘骐译.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士列传(1552-1773).天主教上海教区光启社,1997.(P720),出版后曾多次再版,流传广泛,为方便教友阅读,黄伯禄乃将其编目,作《圣年广益总目》。

《驻剳上海主教中法职官表》一卷,现存有景钞本,藏于徐家汇藏书楼。晚清上海由于战乱导致政府各部档案损毁严重,尤其职官表多有阙漏,黄伯禄遂从主教同地方政府部门往来公牍中辑录出职官名单,作成此表。

除中文著述外,黄伯禄亦著有多种法文著述,主要有《中国置产契据式》《中国婚姻例》《盐之公卖研究》《行政杂记》《中国大地震目录》《中国编年史杂集》《日食及月食记录》《清代世系》《中国古代太阳黑子观测》《中西历合璧》等十种,有些收入光启社出版的法文版《汉学丛书》中。黄伯禄神父的著述之丰,内容之全面,在中国籍神父中应当是首屈一指的。

二、在中国科学史上的贡献

自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会尤其是耶稣会,向来重视“科学传教”,百年禁教时期,科学传教受阻,鸦片战争后,天主教会重返中国,并决定继续在中国开展科学研究事业。1872年,耶稣会在上海徐家汇召开会议,决定在江南教区全面开展科学研究事业,天文学一直是天主教会所擅长的一门科学,因此,在徐家汇,耶稣会把天文学作为重点项目,1873年,耶稣会在徐家汇建成一座“与耶稣会相称的”天文台,即徐家汇天文台,徐家汇天文台包括天文、磁气、气象和地震四个学部,天文学部于1889年搬迁到佘山[2]晏可佳.中国天主教简史.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P162-163)。

天文台建成后,领导工作主要由外国传教士担任,中国籍会士也扮演重要角色。黄伯禄神父在传教之余,一直热衷于科学研究事业,因而,作为中国籍神父中的佼佼者,他被派遣至天文台承担研究工作。在徐家汇天文台的研究工作中,地震的记录与测定一直是重点项目,地震学部也是天文台四大学部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频发并且伤亡巨大的国家,因此,地震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且“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研究对自然演化的日益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历史记录的科学价值”[3]董光璧.中国科学传统及其世界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第30卷第5期).(P656)。最早提出对中国地震记录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编目的是当时法国的地震学家蒙特叙斯·德·巴洛尔(M.De Montessus de Ballore),作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天文研究机构,徐家汇天文台承担了此项工作,神父选择黄伯禄进行这项工作,并且为他安排了两个耶稣会士作为助理,即管宜穆神父和田国柱神父[1]任东雨.土山湾印书馆出版书籍研究——以科技类书籍为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黄伯禄及其他参与人员耗时数年,广泛搜集中国古籍中所记载的地震资料及近代由徐家汇观象台测定的地震记录,汇编成《中国大地震目录》。《中国大地震目录》,法语名为“Catalogue des tremblements de terre signalés en Chine”,记载了从公元前1767年至公元1895年间中国发生的6000多个地震记录,重点描述了3322个地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独立的地震专著[2]黄伯禄与《中国大地震目录》.新民晚报,2008-8-23.。在这本目录中,地震按时间排序,每条地震记录包含地震序号、发生时间(古代地震精确到天,近代地震精确到小时)、发生地点(古代精确到县一级行政单位,近代精确到华里)、资料来源、有震感的区域等等,而且每一页都有一幅地震图,描述的是这一页破坏性最强的地震[1]任东雨.土山湾印书馆出版书籍研究——以科技类书籍为例.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书中所载,震级古代记录的是按古籍中的描写严格推算的,近代记录则是实际勘测的结果。徐家汇天文台每月由土山湾印书馆出版《徐家汇气象学磁学月报》,其中包括观测地震的记录,这个记录要早于中国官方的地震记录[2]黄伯禄与《中国大地震目录》.新民晚报,2008-8-23.。

黄伯禄神父于1909年去世,当时《中国大地震目录》尚未完全出版,且第二卷只留下第一部分,第二卷剩余部分是由其助手完成的,但在出版时第一作者仍署上了黄伯禄的名字,这是对他所作贡献的认可。《中国大地震目录》所记载的时间跨度之长,内容之翔实,编目之科学,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地震科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研究中国地震问题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和科学的研究范式。继1899年之后,1914年,法国汉学界最高奖“儒莲奖”再次授予黄伯禄神父,获奖著作即为《中国大地震目录》,以表彰他在这个领域的卓越贡献。

除了在地震学上的贡献之外,黄伯禄在天文学上亦卓有成就。中国是最早发展天文学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留下了相当丰富的天文资料,受到各国天文学家的关注,黄伯禄神父协助法国传教士马德赉整理出《中国古代太阳黑子观测》,并在《法国天文公报》上发表,其根据中国古代观测记录,发现太阳黑子活动有10.38—11.28年的短周期,还迭加有975年的长周期,这个结果已经十分接近于平均为11年的周期。此外,《汉学丛书》第56号《日食和月食记录》也是黄伯禄神父所编,这本书是研究中国日月食记录的重要文献参考来源。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部分,在正史中有“历志”或“律历志”,可见中国对历法的重视,黄伯禄神父编撰了《中西历日合璧》,是一本比较详尽的中国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的工具书。黄伯禄神父作为一名天主教会的神职人员,在繁芜的传教工作之外,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自然科学研究之中,精神难能可贵,并且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为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后人铭记。

三、《正教奉褒》研究

黄伯禄所编《正教奉褒》是一部编年体的天主教史著作,全书共两册,不分卷,书中摘录了许多有价值的天主教在华传播史料,常被研究天主教史的学者所征引,具有特殊的文献意义及史料价值,然学界长期以来却忽视了对其本身的研究,因此,笔者将从它的版本、成书、主要内容及史料价值几个方面作一番论述。

《正教奉褒》初版刊于光绪十年(1884),此后又有光绪二十年(1894)、光绪三十年(1904)两个版本,共三个版本,方豪神父在其书目中记载“有光绪九年(1883)及二十年(1894)二版”[1]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P641),应属误作。三个版本皆由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刊印,均为铅印本。

关于编著此书缘由,黄伯禄在自序中作了一番交代,序言中说:“癸丑孟夏,有友来访,询及中朝重教颠末,余历举所告之。友既去,遂编之成帙,而书其缘起于简端。”[2]黄伯禄.正教奉褒序.载辅仁大学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编.天主教史籍汇编.辅仁大学出版社,2003.(P448)这是直接原因,根本动机则是为了弘扬与传播天主教,他在序中这样说到:“天主教传入一国,或以其原委未尽详知……往往横遭阻挠,百计挤排,多方陷害,而教士则以劝人昭事真主、崇奉正教为己任,虽九死一生,总不瞻顾逡巡,畏葸中止。每读教中史册,历代同然,不禁为之黯然神伤,而景慕我教士之蒙难愈贞也。”[2]黄伯禄.正教奉褒序.载辅仁大学天主教史料研究中心编.天主教史籍汇编.辅仁大学出版社,2003.(P447)黄伯禄认为,天主教在中国屡遭蒙难和排挤,是由于人们对它不了解,往往从负面的角度来看待天主教,因此,需要将历史上朝廷对教士的嘉奖与民间的褒赞的历史编成一书,以让世人从正面去更好地了解它,以不辜负前贤传教的努力。天主教在中国传教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当时却没有一部系统的汉文通史著作,黄伯禄深感迫切需要编著一部这样的著作以适应人们的需求和传教的需要。当时黄伯禄寓居于徐家汇,能够很方便地利用徐家汇藏书楼所藏的大量天主教史料,并且对这些史料极为娴熟,于是,在光绪九年(1883),黄伯禄开始了编著的工作,翌年秋便付梓出版,并定名为《正教奉褒》。

《正教奉褒》的叙述内容起始于传说中的唐朝阿罗本来华(贞观九年,635),道光六年(1826)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主题则是历代教会与教士在中国所获得的表扬文字,包括朝廷的嘉奖与民间人士的褒赞,汇为一编,构成了全书的主要内容。作者采用编年体方式,按年代顺序逐一记述,其中唐朝三条,元朝八条,余下皆为明清,记述内容包括西方传教士来华历程、中国政府与西方教廷的交流、传教士的奏疏、传教士修历绘图活动、朝廷对教士的恩赐、中国士人与传教士的交游等等,其中朝廷对教士的恩赐是主要的内容,有学者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多参考自《熙朝定案》,《熙朝定案》是南怀仁所辑的有关康熙朝与传教士和钦天监相关的奏疏、上谕、碑文和纪事的书目,《正教奉褒》中大部分内容与《熙朝定案》相似,有些则直接抄录。天主教史学者韩琦通过校注发现《正教奉褒》参考的《熙朝定案》的版本乃徐家汇旧藏,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印证:第一,《熙朝定案》徐家汇藏本所特有的内容,亦见于《正教奉褒》。第二,《熙朝定案》徐家汇藏本与其他版本相比所缺的内容,《正教奉褒》仍照缺不误[3]韩琦,吴旻校注.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种).中华书局,2006.前言.(P15-16)。韩琦还发现,《正教奉褒》中记载的康熙七年之前的发生的事主要参考了徐光启的《辨学章疏》、汤若望的《赠言何刻》,对于康熙三十年、四十年之后发生的事,主要参考的是张星曜所著的《钦命传教约述》[3]韩琦,吴旻校注.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种).中华书局,2006.前言.(P16-17)。《钦命传教约述》同《熙朝定案》一样,也是一本宣扬朝廷对教士的恩宠的书籍,内容上是对《熙朝定案》的补缺。通过对比发现,《正教奉褒》更像是一本资料汇编,通过作者的编排与创作之后,形成了一部史料丰富且又有条理地反映天主教在华传播历程的书目,因而影响巨大,对后世研究中国天主教史大有裨益。

(责编:张佳琪)

叶农(1964—),男,湖南长沙人,暨南大学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明清史(港澳史)、基督教传华史、海外汉学、历史文献学。陈益歆(1992—),男,湖北鄂州人,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

猜你喜欢

徐家汇天主教神父
上海闹市现迷你热带丛林
摔跟头
天主教社会思想对社会正义的理解
天主教新神学运动中的现象学视野
徐家汇呀好地方
祈 祷
澳门大三巴牌坊传递的天主教意涵 呼叫的石头
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冲突
余秋雨11年投资获利26倍
神父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