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地方综合年鉴的类目设置

2016-04-11

上海地方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奉贤类目年鉴

吴 坤

浅议地方综合年鉴的类目设置

吴 坤

一部较成熟的年鉴,必定有一个较合理、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设计一个好的框架结构,关键在于类目(栏目)设置。地方综合年鉴的类目设计理念,具有综合年鉴和志书性质的特点,是两者类目设计理念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类目设置除设常规类目还设特色类目。类目设置贯穿事物分类原则,特色类目的设置是对事物分类原则的突破,体现了类目设置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一部较合理的框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类目架构,是在适时调整的过程中实现的,即类目的调整是绝对的,然这种调整毕竟是个别、不影响整体结构的,因而是相对的。正是类目调整的绝对和相对的统一,推动着框架结构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

类目设置理念;类目设置

《奉贤年鉴》创办10年间,2004版和2009版先后获得中国版协第三、四届全国年鉴“综合一等奖”和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比的“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特等奖”等荣誉,其中包括分获的“框架设计一等奖”和“框架设计特等奖”等奖项。评奖活动两家机构都是每5年组织一次。能获奖的年鉴,表明其质量相对较好。质量评比是一个综合系数,框架结构则是评判年鉴质量的重要指标。换句话说,一部获奖年鉴,必定有一个较合理的框架结构。设计一个好的框架结构,关键在于把握好类目(栏目)的设置。类目设置如何,取决于编者(主编或执行主编)头脑中有关“类”的意识、知识及分类的能力和水平。本文结合编纂《奉贤年鉴》就地方综合年鉴的类目设置谈点粗浅体会。

一、类目设置理念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地方综合年鉴的类目设置理念,具有综合一般年鉴和一般志书性质的特点,是两者类目设置理念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统一。一方面,地方综合年鉴它首先是一种年鉴,而不是别的什么传媒。既然是年鉴,那它必然具备一般年鉴的普遍性质和开展编纂工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年度性特质和分类方法等。这就是说,地方综合年鉴和其他类型的年鉴在类目设置理念方面具有普遍性。它的年度性特质,却使地方综合年鉴(包括其他类型的年鉴)与地方志书(包括其他类型的志书)区别开来。年鉴的年度性特质,要求地方综合年鉴的类目设置必须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及其在本地区表现出来的年度特点,由此形成地方综合年鉴的某些类目形态不同于志书的特点。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地方综合年鉴属地方志范畴,说明它与其他类型的年鉴有所区别,而与地方志书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它所记述的对象和范围与地方志相同。我们知道,框架结构依据记述对象和范围设定,由此出现地方综合年鉴的类目设置与地方志书有许多相似之处,甚至有些类目名称也和地方志如出一辙。这是地方综合年鉴较其他类型年鉴在类目设置理念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性,而与地方志书又具有普遍性。但这绝不意味着是对地方志书框架的克隆。囿于年鉴的年度性特质,地方综合年鉴在类目设置的数量和表现形态方面与地方志书不尽相同。以小编体结构的志书为例,因为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较相似于小编体结构的地方志书,拿同为地、县级地方志作比较,地方综合年鉴的类目名称在内容结构上具有单一性、综合型和组合式共存的特征。这是因为年鉴只记述一年内发生的情况,有些种类的事物它没有发生那么多可供记述的内容,硬设单一性类目在篇幅上撑不起来,于是只得把性质相近的若干种类事物归并成一个类目,如《奉贤年鉴》设置的“工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军事·民防”、“环保·水务”等等。这样一来,地方综合年鉴的类目数量就没有地方志书那么多了。当然不排除个别类型的志书少数类目有复式结构的,但一般来说其类目呈单一性结构居多,因为它有充分而又必要的空间、时间(上、下限为二十年左右)去记述同一事物发生的变化情况。但不管两者有怎样的差异,以“类”的结集为架构模式,是地方综合年鉴(含其他类型年鉴)和地方志书(含其他类型的志书)的共同特征。总之,正是类目设置理念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统一,形成了地方综合年鉴类目设置的特殊风格。

二、类目设置及排序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如前所述,一部年鉴的框架结构如何,关键在于类目设置。类目设置的前提是分类,即首先要形成关于事物种类的概念,即编者对记述事物通过分析、综合后形成的关于事物类别的概念。形成事物“类”的概念的过程,实际是对事物分类的过程。地方综合年鉴的分类方法同一切年鉴和志书的分类方法一脉相承,都遵循以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归为一类的原则。这是年鉴和志书类目设计理念最具本质的共性。分类的结果表现为类目设置,于是据此一部年鉴的框架结构搭建起来。年鉴的框架结构一般设计为三级,即类目、分目和条目。类目,是编者对记述对象分门别类后表现在文字上的最高抽象,因而其内涵和外延较为丰富。以下层次的分类逐级具体。要把握好分目设置,分目具有一定的变数,不仅其位置可视情况适时作升降格调整,还要注意其归类做到合理性。条目是事物类别层次中的基本单位,也是事物类别的核心层面,是年鉴这种期刊的构成细胞。为此,一部年鉴在手,成了人们认识该年度这一地区自然、政治(含军事,以下同)、经济、文化、社会等可供观察和度量的全部内容。足见做好条目拟定和条目编纂工作的重要性了。

能否做好分类工作,是年鉴人编好年鉴面临的基本而又首要的问题,也向年鉴人提出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同任何认识过程一样,分类的实质是编者对某一客观世界记述对象的能动性反映,不排除认识主体自身条件对分类结果的影响。首先涉及编者头脑中有无事物“类”的观念或意识及其强弱。世间万物以类聚存,“物以类聚”是自然法则。客观存在是一回事,能不能自觉认识到这种现象是另一回事,这里有一个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问题。其次要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否则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分类。这些都是提出的对年鉴人的基本素质要求,所以以前我们经常讲,不是随便什么人进来就可以编年鉴的,不管文凭怎样,都要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善学习、肯钻研的敬业精神。《地方志工作条例》提出“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要求,绝不是无的放矢。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专兼职编纂人员,仍要不断强化和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观念和能力。

地方综合年鉴的类目设置,通常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门类实施分类和排序。但这样的门类划分在地方综合年鉴那里是隐形的暗分,而不是明分。在相应门类下设若干类目,在体例上形成以类目为单元的类目、分目、条目三级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自然”的记述不像地方志那样单独设一章,而是以分目的形式置于“概貌”类目下。因为“自然”的年度变化甚微,不必年年详记,而且也为了显示在体例上与地方志的区别,故“自然”不设类目,表现出在分类问题上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还表现在“概貌”的“类目”设置。在年鉴那里,一般把“概貌”视作“类目”计,并作为第一个类目置于卷首。这也是年鉴的特色。“概貌”的功能有点像地方志的“综述”,通过合理设置其下分目,有重点地将年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情况提炼后予以记载,使其成为人们认识了解该地域概况的首选路径。年鉴类目设常规类目和特色类目两种。所谓常规类目,即按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若干事物加以综合形成的种概念。而所谓特色类目,则是因时因地需要将原来为属概念的分目升格成的类目。所以说它是“类目”,因为升格后其地位处在类目的位置,而其实它的属概念身份并没有改变。

地方综合年鉴的政治门类一般不设特色类目。下设的常规类目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反映全局、整体的决策政治即重要领导部门工作情况的类目,一部分为反映具体的、局部的执行政治即相关部门条线工作情况的类目,设前者类目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检”。后者类目为“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公安·司法”、“军事·民防”等。布局方面,《奉贤年鉴》的做法把它们隔断分成两块安置,把前者置于全书的前部,后者置于经济门类后。作这样的安排,主要出于内容均衡适度的考虑,在视觉上由于分散安置而不致产生政治门类篇幅过大的感觉,在使用上有利于发挥年鉴服务效能的发挥。

特色类目主要出现在经济门类。《奉贤年鉴》经济门类所设类目有三种形态,一种是反映奉贤经济建设在做法上有特点且有一定成效的所谓特色类目,如“招商引资”、“产业园区”、“企业集团”、“市场建设”、“私营·个体经济”等。它们置于经济门类的其他类目前。二是产业类类目。各产业类目的排序,从奉贤实际出发,按其所占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依次排列为“工业”(2007版起改为“工业·建筑业”)、“农业”、“对外经济贸易”(2007版起改为“对外经济·口岸管理”)、“商业·旅游业”和“银行·证券·保险”等。这里需要反省“房地产业”内容安置,它作为第三产业,《奉贤年鉴》2007版起将其置于“城镇建设与管理”类目下,是否妥当值得商榷。三是综合经济和经济管理类类目。所谓综合经济即涉及服务性公共型市政、基础设施类建设的经济,设类目“城镇建设与管理”(下设分目“路、桥建设”、“交通管理”、“燃气·邮政·电力”以及“规划·投资”等)和“环保·水务”。经济管理类设“经济行政管理”(下设分目“计划”、“物价”、“统计”、“工商行政”、“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国有(集体)资产管理”)和“财政·税务·审计”类目。其中“环保·水务”和“财政·税务·审计”也属特色类目,因为在性质上它们分属综合经济和经济管理类目,将它们升格为类目出于其地位较为重要和均衡篇幅的考虑。

文化门类设“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类目,一般没有异议。社会门类内涵丰富,在事物的归类问题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奉贤年鉴》在其下设“社会生活”、“镇”、“新闻人物”3个类目。其中“社会生活”分目主要记述反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的部分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包括计划生育、拥军优抚、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老年人工作、残疾人事业等情况。“镇”,从“概貌”的行政区划分目中划出详记设为类目,主要因为它们自身是一个“小社会”,是构成奉贤区(县)行政区域的基础。无论什么身份的读者,对各镇的情况作一整体、全面的概况了解都是需要的。把“新闻人物”归类社会门类是合理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即人是社会的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作为年度的人民群众的代表集成——“新闻人物”类目,置于社会门类顺理成章。

以上分类所设的类目,由于较科学合理,因此相对稳定。以2009版即第10本《奉贤年鉴》为例,2000版创刊时所设的类目被保留约占该版年鉴主体类目的80%。

三、类目调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部较成熟的年鉴,一般来说其框架结构特别是类目的架构较稳定。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尤其对于一部趋于成熟中的年鉴,在它成长的头几年发生类目调整即结构变化的现象是常有的事。可以说,一个较科学、合理的年鉴框架结构,正是在适时微调的过程中实现的。这就是说,框架结构的调整变化是绝对的。然而即使有调整,对整部年鉴来说也是个别的、局部的现象,因而调整变化又是相对的。在调整变动类目时,要特别提防和避免由于纯主观因素的原因导致的随心所欲行为。事实证明,凡设立或调整设立的类目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说明主观符合客观。当事情已经发生变化,类目设置应该作出调整而不及时作出反映,年鉴的时代特征、年度特点就会由此丧失,这是主观脱离客观。反之,不必或不应调整却因某种心理作崇,主观、盲目作出调整,同样是主观脱离客观。由此作出调整设置的类目往往“短命”,很快又被调整出局,如《奉贤年鉴》曾调整设立的类目“规模企业”,只做了一期被撤销就是明证。

类目的调整变化有三种情况,或增加,或撤销,或归并扩充类目名。增加类目的原因:一是某新事物出现且符合设置类目条件,年鉴应及时作出反应。如区政府机构增设信息化委员会,年鉴便增设类目“信息化建设”(2004版),或与“科技”组合,设“科技·信息化”类目(2005版);二是某事物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代表着一种不可逆转的新生力量,为鼓励、推动其发展,就必须作升格处理,如“私营经济”(2003版起)或“私营·个体经济”(2004版起),该类目是由条目逐渐升格上来的。三是为了突出某事物的功能而作升格处理,如将原为分目的“财政”、“税务”、“审计”从“经济监督与管理”类目下划出(2005版起),设“财政·税务·审计”组合式类目。类目被撤销的原因:一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的特色类目失去继续存在的意义。如“企业集团”,当初设该类目为反映改革成果,记述产权制度改革后奉贤成立的几家区(县)直属集团公司情况,主要在规模上有一定优势。后这种优势逐渐被引进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湮没而丧失,2006版起撤销。二是分类不当的“类目”。主要有三种情况:(1)主观意志的产物。《奉贤年鉴》2002版起,增设“土地·人口·环保”类目,把反映“三大国策”的内容集中在一起记述,以为此举是创新,实际上违背事物分类原则,纯粹人为杜撰,于2004版起撤销。(2)概念模糊所为。《奉贤年鉴》创刊时设有所谓的“市场建设”特色类目,背景是我国已确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为赶时髦,设“市场建设”类目。殊不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一种经济制度,不是凭冠有市场名称的几种营销方式就能说明问题的。当初其下设置的分目有“建材市场”、“果蔬批发市场”、“城乡集贸市场”,后又陆续增加“房屋交易中心”、“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分目。这种有形的市场运作载体以后还会不断出现,它既然不能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全貌和本质,那么是不是有必要把各个领域冠以“市场”字眼的运作载体都抽出来集中记述呢?我们在做了4期后决定撤销。(3)缺乏分类知识。把本来为属概念的东西硬往种概念的位置上拉,而且又没有特别或充分的理由。如“人事·劳动”或“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外事·侨务·台务”或“民族·宗教·侨务·台湾事务”、“交通·邮电·燃气”或“交通·邮政·燃气·电力”,以及“政法·综治·保密”等,10年间上述“类目”时设时撤,反反复复,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它们中连续保留时间最长的不超过3年。至2009版时没有一条站上类目位置的,先后归类归位到相应的类目成为分目。类目调整变化的第三种情况,即组合式类目组合成份的调整。表现为类目名的变化,反映了编者对事物认识的深化和对分类原则的进一步把握。这有几种情况:一是把原来的分目复位为类目。如“检验检疫”和“海关”,原一直视它们与“对外经济”为领属关系,置于“对外经济”类目下。其实不然,检验检疫和海关与对外经济分属不同的事类。因记事内容不多不能单独设类目,但具备设类目的资格。考虑到它们与对外经济关系密切,性质相近,宜与对外经济组合,设“对外经济·口岸管理”类目。又如,原把“工商联”同民主党派混为一谈,忽视它们之间的界别存在,记述这类事物的类目名没有出现“工商联”字眼。2006版时意识到要改进,虽然把“工商联”嵌进了类目名,却是加上括号的。到2007版才撤掉括号,工商联与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并列,设“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类目。二是调整不合理类目组合。变合理归类,设新的组合式类目。如前所述,类目的组合式结构形态,是年鉴抹不去的特点。由于年鉴只记述一年内发生的情况,被记述的对象该事物虽性质独具而记事内容不多,无奈择其性质相近的组合在一起。但有时还是有错配的时候,如原把“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组合在一起成一类目,这属分类概念不清。其实它们分属不同产业,应归类到相应门类下。从2007版起,把“建筑业”同工业归并在一起,设“工业·建筑业”类目。又如对“环保”、“水务”、“计划生育”等的调配。“环保”曾先后与“城乡建设”、“土地·人口”、“绿化”组合成类目,2006版起调整与“水务”组合成类目。《奉贤年鉴》设“水务”类目时间较晚,先前涉水内容分两部分安置,一部分置于“农业”类目下,一部分或与“邮电”、“燃气”组合设类目,或置于“城乡建设”类目下。机构改革撤销水利局设水务局后,水务局增加自来水生产、管理和污水排运职能,于是从2004版起,把“水务”突出起来,与“防汛”组合设“水务·防汛”类目。因这样的组合不是很妥当,2006版起调整与“环保”组合,设“环保·水务”类目。发现组合不合理而调整的例子还有“计划生育”与“卫生·体育”的组合;“药品食品监督”与“卫生”的组合等。综上所述,一部年鉴的框架结构特别是其中的类目架构,是在适时调整的过程中趋于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因而调整是绝对的,但这种调整毕竟是个别情况,不影响年鉴框架的整体结构,因而又是相对的。正是调整的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使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赋予生气和活力,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最佳的境地。

Z5

吴坤,上海市奉贤区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 201499)

孙长青)

猜你喜欢

奉贤类目年鉴
免年鉴
——卯年大事件
奉贤第一水厂生产废水处理特性研究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我的家乡叫奉贤
奉贤2015年能耗总量同比标煤减少3万多t
秋冬季地被植物在上海奉贤海湾的应用研究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