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平民百姓志
——评奉贤区青村镇《陶宅志人物谱·家谱》

2016-04-11丁惠义

上海地方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家谱志书全村

丁惠义

一部平民百姓志
——评奉贤区青村镇《陶宅志人物谱·家谱》

丁惠义

《陶宅志人物谱·家谱》由序言、地图、照片、绘画、编纂人员名录、人物谱、家谱、附录等构成,记述明代至2012年奉贤区陶宅村民的历史。全志共收集家谱103个,家庭照片238张,涉及到家庭1801户。共记人物507人,其中村民代表人物108名,为516名老人拍照存世。附录部分有“村民土地产权证”、“村民宅基地使用证”等资料。志书突破传统的手法,综合运用图、照、画、表、记、传等手段,体例策划、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存世立照的形式和内容、经费的使用和志书的发放形式等多有创新。

村志;平民化;创新

族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炎黄子孙根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历史见证。相同的姓氏构成了家族,百家姓氏和千千万万个家族的汇聚,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族谱体现了宗法与人伦这一维系家庭、家族关系的本质功能,同时它也具有维系社会、法律、道德、传统的深厚内涵。这也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是何氏何姓,不管你的家族大小,都要以炎黄传承为依归,以中华民族是我们的共同家园而荣耀。

2012年5月,《陶宅志人物谱·家谱》内部印行,大16开本,版面100万字(实际为240万字,家谱用六号字体,表格式排版),图、照1000余幅,全彩色铜版纸印刷,印数1000本。奉贤区青村镇陶宅村民委员会和上海新航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修编,编委会主任何志明,主编顾煜平,指导审稿单位奉贤区地方志办公室,姚金祥、丁惠义、周生明为顾问。因为涉及到家庭资料和个人隐私,定为机密,每本书有编号,按编号定人分发,签订《信息保密承诺和保证书》。

《陶宅志人物谱·家谱》由序言、地图、照片、绘画、编纂人员名录、人物谱、家谱、附录构成。卷首有陶宅村的区位图4张、交通图5张、行政区划变迁图9张、卫星截图2张、村委会鸟瞰图和村貌图7张、村级企业照片12张、村史陈列室等文化设施照片15张、各级领导到陶宅村考察照片9张、陶宅村的未来规划图2张,以及历任村党支部书记和主任、现任村领导和班子成员等照片。还有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合影的照片,以组为单位,共30张,把全村516名老人的形象定格在这部志中,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农村老人一般很少拍照片,陶宅村把全村老人的形象资料保存下来,在全国农村没有做到过,陶宅村做到了。

翻看《陶宅志人物谱·家谱》,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平民化,与官方修的官书不同,把村民作为书写的主要对象,不仅用家谱把他们的家族联系起来,而且用人物谱的形式,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村民代表写进志书,把即将消逝的古迹、住宅、人物等,用文字和图照的形式把他们永远固定下来,为后人留下这笔宝贵的财产,这份良苦用心在城市化发展迅猛的上海,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够体现出来。

一、书写平民人生

《陶宅志人物谱·家谱》的人物谱分设“人物传略”、“人物简介“两章。“人物传略”记述1949年以后去世人物的生平和事迹;“人物简介”记述在世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经历和事迹。陶宅历史人物放入《陶宅志》中记述。人物传略与人物简介,都配有一寸彩色照片一张。逝世人物按去世时间为顺序,在世人物介绍根据人物的工作性质划分范围,撰写方法以自愿提供稿件、自述、采访相结合为原则。凡本村籍人物,在人物介绍后一般标有家庭成员,如标其父、母、妻(夫)、子女的姓名。因工作、创业、修志等与陶宅村有关的非村籍人员,则在人物介绍后没有其家庭成员。

全志共记各种人物507人,这507个入志人物占陶宅村全村居民2852人的17.8%。507个人物中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72人,有教师73人,有企业家和企业经营者69人,有村民代表人物108人,有党政军领导干部78人,有90岁以上老人19人,有其他社会闻人41人,有其他旅居海外人员和修志人员等47人。在党政军领导干部中最高职务为正处级,在科技和教育中没有出现教授级高级人才,但是有中高级技术人员145人,他们的文化程度在村民中是佼佼者。最有意义的是记述了108名村民代表人物,他们中有电工、门卫、保管员、植保员、放水员、供销员、保洁员、个体运输户、小杂货店员、个体养殖户、赤脚医生、退伍战士、机修工、会计、出纳、妇女队长、村民小组长、车间主任、小厂厂长等等,岗位在社会最底层,工作在基层第一线。这108个村民代表,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为之动容的感人事迹,他们在一般的志书中都是不可能被入书的小人物,但是在陶宅村这个范围内,他们是村民们称赞的对象,是农村工作的带头人,他们是村民心中的英雄,是陶宅村的108将,他们的后人也会为之感到骄傲,这就是修村志的作用和力量。

二、编就家谱集成

《陶宅志人物谱·家谱》是一个村的家谱集成。共收集家谱103个,家庭照片238张,涉及到家庭1801户,5126人,其中在世的有4218人,去世的有908人,不仅涵盖了全村的家家户户,还追记了祖辈的逝世人物和远离本村的家乡人。上追溯至六七代不等,下可至子孙辈,有影响的人物几乎全部入志。每个家谱都明确一名修谱作者,一般为本家族的长者或者有文化之人。家谱一般包括民宅图、住宅、世系表、家族成员合影、纪念文章、修谱人、修谱时间等要素,把家族老宅的方位、世系间的成员和关系,不仅记载下来,还用照片和档案把这个家族永远定格在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别是家庭成员合影最易看出这个家庭的兴旺发达情况。有的家族分家拍照,个别家庭有先辈的遗像,个别家庭有荣誉证书,或是附有纪念文章,反映出不同家庭的文化背景和祖辈荣耀。

家谱的世系表,介绍人物的要素有姓名、年龄、学历、党派、工作单位和职务、婚姻状况、子女状况。人物谱介绍的人物,在家谱中用☆表示,读者要了解其详情可以在人物谱中找到答案。这种纵横结合介绍人物的做法,使这部志村志脉络清楚、行文简洁。个别家族需要展开介绍的,附有纪念文章和获得的荣誉,这种处理方法,照顾到了有些家庭的特殊需要,看了这些纪念文章和荣誉,让后人对他们前辈的敬业精神和取得的荣耀感到自豪。在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的时代,修谱比较普遍,但为全村家庭修谱,在全国还少见。

家谱流淌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伴随着自然和社会演进的历史长河,源自同一血脉的家族,引领着自己的姓氏符号,形成了本家族的宗亲氏系,并逐步出现了记载宗亲祖先的谱牒。这是血缘的延续,是根脉的连接。不管你迁徙到何方,不管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族谱都将连接着你,血缘和亲情都将跟随着你。历历族谱,蕴涵着祖先的图腾,流淌着家族的血脉,洋溢着族人的心香。

三、反映村落历史演变

《陶宅志人物谱·家谱》的附录部分也有重要存史价值,其中的“村民土地产权证”、“村民宅基地使用证”,特别是1951年陶宅地区村民家庭人口情况表、1991年陶宅地区村民宅基地登记情况一览表、2011年陶宅村户籍一览表和陶宅地区土地面积表等8张表,把陶宅地区人口的变化、土地的变化、住宅的变化都记载下来,保留了上海郊区农村最基础的资料,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学家的科研提供了原始数据。譬如,从几张表中可以研究得出上海郊区农村的人口变化情况:1951年,陶宅地区有户籍396户,人口1789人;1991年,陶宅地区有户籍766户,人口3588人;2011年,陶宅地区有户籍1092户,人口2852人。从上面三组数据得出,50年间,陶宅地区的户籍增加了696户,人口增加了1063人,分别增加36.3%和62.7%。更有意义的是从三组数据看出农村向城市化过渡的变化,2011年的陶宅地区人口比1991年反而少了736人,说明这736人走出了农村,过上了城市化的生活,而且随着上海郊区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会越来越快。人口性别比方面的资料也非常有意义,1951年全村共1789人,其中男854人,女935人,女性人数高于男性约9.5%;2011年全村共2852人,其中男1398人,女1454人,女性人数高于男性约4%。说明自1951年以来的60年中,人口性别比是逐步攀升的,但女性依然较男性多。这主要是,因为解放前社会动荡和贫穷,男性的死亡率较女性高得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全村男女的出生比例长期处于较为均衡的状态,在上海远郊农村的陶宅村并没有发生婴儿出生上的重男轻女现象。

对于农民的主要财产土地和房屋作了详细记载,细到每家每户有多少瓦房、多少草房,有多少可耕土地面积、多少非耕土地面积。1951年,陶宅地区有5个自然村,全村农民共有瓦房847间、草房624间,有可耕土地面积5399亩,非耕土地面积231亩。1991年,陶宅地区有2个村,共向农民发放宅基证766份,房屋建筑面积(主屋加小屋)共有104424.38平方米,辅助建筑面积(场院加栅舍)共有80855.62平方米。2007年,农村宅基地有301336平方米,有耕地面积2286196平方米(3429亩)。这组数据说明,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多,农民住房在增加,2007年与1951年相比增加196912平方米,而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2007年比1951年减少1970亩。土地越来越少在上海郊区是一个普遍问题,但每家农户少到多少,镇志和县志中都没有记载,而村志可以记。这种资料对于社会学家研究农村和农民以后动拆迁是十分有用的,可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依据,更好地维护农民的利益。

四、综合运用纪实体手法

一部村志,用全彩色铜版纸印刷,可能不稀奇,但对平民百姓列传拍照,除出版志书外,还备有录像资料和家庭档案,这种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资料保存办法,在目前已经出版的村志中尚未可见。《陶宅志》的修志理念,突破了传统的手法,其志书的框架结构、入志的体例策划、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立照存世的形式和内容、经费的使用和志书的发放形式等,以及图、照、画、表、记、传等综合手段的运用,都有特殊的做法值得总结。考虑到陶宅在明代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古镇,由于毁于倭寇的入侵,许多古迹不复存在,陶宅志的修编人员请美术工作者,按照老人的回忆,画下了19张古宅、古桥、古井、古寺、古道和学校、牌坊等古迹图画。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是能够看出历史的痕迹。《陶宅志人物谱·家谱》既是一部志书,又是一部画册,还是一部档案,是一个村史陈列室的典范。

发起《陶宅志》修编并亲自谋划、作序、出资的编委会主任何志明不是专业修志工作者,他的修志思路没有框框的限制,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的创新举措,才有了今天《陶宅志人物谱·家谱》这部奇书。他在序言中说:“一本村志记载这么多人员和家庭,在过去和当今的中国少有,称得上是一本奇书。”由此我们也获得启示,修村志,不能套用修镇志和修县志的手法,记载的内容可以更加接近平民百姓,记述的方法更加灵活多变。现在的村志修编人员多数曾经修过镇志、县志,他们的修志理念如果不改变,修出来的村志构架往往无异于镇志和县志,从这一点来看,何志明为修志工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K29

丁惠义,上海市奉贤区地方志办公室 (上海 201400)

陈 畅)

猜你喜欢

家谱志书全村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全村唯一收件人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谈编译出版《西藏七大艺术集成志书》藏文版的必要性
Beams Up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
2010上半年古籍拍卖会上的家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