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的党史观探析

2016-04-11励东升俞晓圆中共象山县委党校教研室浙江象山315700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精神力量优良传统

励东升,俞晓圆(中共象山县委党校教研室,浙江象山315700)



习近平的党史观探析

励东升,俞晓圆
(中共象山县委党校教研室,浙江象山315700)

【摘 要】党史观即关于党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不仅仅是认知问题,更关乎每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前后,习近平围绕党史发表了一些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他关于党史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即:我党成立95年来的奋斗史和建设史,是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之一,蕴含着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忠诚担当、为民务实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的党史观,为我们深入学习总结党史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也为我们正确借鉴运用历史,更好地以史鉴今继往开来,持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指引和有力思想武器。

【关键词】习近平;党史观;政治合法性;优良传统;领袖人物;精神力量

党史观即关于党史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对我党的奋斗历程和建设历程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不仅仅是认知问题,更关乎每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前后,习近平围绕党史发表了一些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他关于党史问题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既为我们深入学习总结党史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也为我们正确借鉴运用历史,更好地以史鉴今继往开来,持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指引和有力思想武器。

一、从党的奋斗史中汲取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

合法性即人民对于政治秩序、制度和权威的同意程度。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塔西佗陷阱”观点,提出了执政权力的公信力问题,强调党和政府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15年9月9日,王岐山在会见出席“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的外国客人时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源自于历史,是人心向背决定的,是人民的选择。”[1]这是我党高层首次论述党的合法性问题并将党的历史作为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之一。既然上升到执政合法性层面,那么如何正确、辩证看待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就显得至关重要。习近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统摄了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党的95年奋斗的历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赋予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为正确认识党史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认知范式,实现了科学性和大众化、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党史观和党性修养的有机融合,建立起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高度自信和自觉。

在这一认知范式下,习近平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阐释和总结,提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2]22。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探索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和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实践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坚持、改革和发展。因此,“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2]23。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是同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奋斗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否定这一历史,否定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贡献,那么我们党执政的历史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高度自信也就要成为自欺欺人的空话了,那么我们党就站不住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站不住脚了。站不住脚就会失去合法性,就会天下大乱。所以说,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仅仅是严肃的历史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对此一定要有深刻的警醒和认识。

回顾我们党成立95年来的奋斗史,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从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得出的必然结论。所以说,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这是党和人民在当今世界安身立命、风雨前行的资格。”[3]这种资格也就是长期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作为党员和党员干部,对此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

二、从党的建设史中传承全面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

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路径依赖使得党、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奋斗史和党的建设史,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领导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是紧密相连的。一党不成,何以成大业?一党不治,何以治天下?一党不建,何以建国家?革命时期,“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4]1357。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5]602。他强调,党的建设过程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的;党更加布尔什维克化,党就能、党也才能更正确地处理党的政治路线。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适应“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面对新形势下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也需要建立一个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创新型、服务型和学习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因此,习近平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毛泽东党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对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管党治党新思路,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导理论。”[6]1这其中,我党历史上的管党治党实践和思想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宝库。

习近平一再强调,我党历史上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也是我们全党必须要遵循的规矩。

思想建设上,习近平提出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和意识形态阵地,把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与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这一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是一脉相承的。

组织建设上,坚持民主制集中制原则,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持一把手总揽而不包揽、分工不分家、放手不撒手,着力解决好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议而不决、决而不行问题,与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优良制度,以及在党内生活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请示报告制度的优良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五湖四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忠诚、干净、担当的用人导向,与我党始终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是一脉相承的。

作风建设上,坚持密切党群关系,开展“反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优良作风是一脉相承的。

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上,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围绕授权、用权和制权等环节,合理确定权力归属、划清权力边界、厘清权力清单,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形成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坚持将“制度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以制度建设巩固思想、素质、作风、反腐倡廉建设成果,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为党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7]128,与我党历史上严惩腐败也是一脉相承的。

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习近平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与我党历史上的从严治党传统的一脉相承。

三、从党的领袖人物身上秉承开拓创新、忠诚担当、为民务实的精神力量

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路径依赖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党史成为我党长期执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即意味着如何评价党的历史上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成为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这从根本上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并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涉及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包括无产阶级领袖在内的杰出人物虽然在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1956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在承认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时候,从来没有否认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只是指出,个人的作用归根结底是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转移的。同样,马克思主义也从来没有否认领袖人物对于政党的作用。”[8]234“当然这种领袖是在群众斗争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不能是自封的。……不是在群众之上,而是在群众之中,不是在党之上,而是在党之中。”[8]234-235这一论述提供了如何正确认识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历史作用的科学视角。正是在这一唯物史观的分析范式下,本着“实事求是”和“恰如其分”的原则,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是这样评价的:“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9]对于毛泽东的错误,邓小平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10]307

习近平传承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领袖人物的评价。他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11]因此,对于革命领袖,既“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11]。

正是秉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结合当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的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提出了要注重学习秉承党的领袖人物开拓创新、忠诚担当、为民务实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在改革进程中,开拓创新、忠诚担当、为民务实,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领袖,乃至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必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谈到了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11]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也着重强调了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和“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3]。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也指出:“陈云同志身上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强党性原则、求真务实作风、朴素公仆情怀、勤奋学习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12]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上,习近平也明确了纪念胡耀邦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高尚品格”,“心在人民、利归天下的为民情怀”,“实事求是、勇于开拓的探索精神”,“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和“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的崇高风范”[13]。

在这里,要真正实现将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开拓创新、忠诚担当、为民务实的精神特质传承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为时代的精神力量,就需要更好地保护那些作风正派又敢作敢为、锐意进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就要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从而更好地激励干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

总而言之,一部我党的奋斗史和建设史,是党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之一,蕴含着从严治党的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忠诚担当、为民务实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传承和发展好这笔宝贵财富,将其有机地融入治国、理政、管党的现实实践,让它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熠熠生辉,是我们当代共产党人不变的政治信念和责任。

【参考文献】

[1]王岐山会见出席“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外方代表[EB/OL].[2015-09-09].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09/c_1116513917.htm.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8-2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8/21/c_126897733.htm.

[4]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郭亚丁,等.全面从严治党:学习习近平党的建设思想论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5.

[7]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8]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4)[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3/65374/4526454.html.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3-12-2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26/c_118723453.htm.

[12]习近平.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06-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6/12/c_1115603689.htm.

[13]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5-11-20].http://news.xinhuanet.com/ttgg/2015-11/20/c_1117214229.htm.

(责任编辑 郭 伟)

Study on XI Jinping's View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I Dongsheng,YU Xiaoyuan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Party School of CPC Xiangshan,Xiangshan 315700,China)

Abstract:The view about the history of CPC are the fundamental thoughts about the history of CPC.Establishing a correct view about the history of CPCis not only a cognition problem,but also refers to the belief and spiritual home of every member of CPC.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XI Jinping has issued many important scientific discussions about the history of CPC,and formed his fundamental view on the history of CPC,that is,the history of CPC is the history of struggle and constructions of CPC;the history is one of the source of legitimacy of CPC;and the history has the good traditions of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ing the Party discipline,and has the mental power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China Dream".XI Jinping's view about the history of CPC is a scientific view of history and methodologyand can provide us with powerful thinking weapon,which is good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enterprises of our party and our country.

Key words:XI Jinping;view about the history of CPC;political legitimacy;good tradition;leaders;spiritual strength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326(2016)02-0001-04

DOI: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6.02.001

【收稿日期】2016-01-27

【作者简介】励东升(1985-),男,浙江象山人,中共象山县委党校教研室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精神力量优良传统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科研前行
“阅百年历程·传精神力量”
——宁夏“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无锡市应急管理局 打造党建品牌 凝聚“走在前”精神力量
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凝聚精神力量
重视政治建设是党的历史实践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与执政经验
用文明创建凝聚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