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梅说画

2016-04-11

初中生世界 2016年47期
关键词:狼牙山五壮士丰碑

陈铁梅“审美人生教育”名师工作室/主创

铁梅说画

高卫燕

陈铁梅“审美人生教育”名师工作室/主创

你瞧,画面上五壮士如山峰般地矗立着,肃穆的表情摄人心魄,这幅《狼牙山五壮士》至今仍被艺术界公认为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说起作品的创作,这里还有着一段曲折的故事:

那是1958年初,离建国十周年的庆典还有一年多时间,从全国美术专业队伍中选拔出来的一批优秀画家正在为国庆“献礼工程”之一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开馆展览创作重大历史题材作品,27岁的詹建俊也在其中,他选定的题材是“狼牙山”。

确定题材之后,詹建俊开始找资料、酝酿、构思,并亲自到狼牙山,登上17年前五壮士跳崖的地方,物是人非的感怀与精神永恒的激荡冲击着他年轻的心。烈士忠魂化作既刚健又婀娜的群山,这正是他所想表现的既深沉肃穆又雄健高贵的精神境界,就这样作品草图在他心中渐渐地清晰起来……但是詹建俊没想到的是,他的草图构思被否定了,甚至有领导认为他是一个思想有问题的人,并写文章公开批评他。于是詹建俊带着压力去修改,画成打仗的,在战壕里打、扔手榴弹、开枪,或者冲出去……可总感觉没有原来的构思好……艺术和政治的不同思维逻辑,使詹建俊倍感痛苦,创作的热情荡然无存,但是他又不能拒绝任务。幸亏当时专门负责创作的全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知道后,坚决支持他,才使他的草图过关。就这样詹建俊最初的构想得以实现,才有了今天这幅中国油画史的传世之作。詹建俊用自己超凡的艺术感觉和独特的油画语言将五壮士英勇不屈的故事凝固在跳崖前的一刻,就在那一瞬间,生与死的碰撞激荡出高贵精神的永恒丰碑。

仔细欣赏画面,虽然表现的是五壮士跳崖前屹立在山巅的一瞬间,但五壮士身影同狼牙山熔铸在一起的构图,就像是一座烈士与祖国山川同在的纪念碑,尤为气吞山河,升华了作品的主题思想。这就是作品大气势的构图。比山峰还高大、像山形稳定结构的五壮士群像的轮廓,参差起伏、节奏强劲、具体可感的意境,使作品像一首豪放壮美的抒情诗,感人至深。

再看作品中的五壮士那钢浇铁铸般的造型,姿势威武雄壮,表情严峻果敢,特别是中间的壮士和他身边的两位战友的表情尤其传神。画家放笔直取大的形象,没有琐碎的细节描绘,没有细腻的写实刻画,整体的气势和神态却相当逼真。这种既保留着写实形象的生动性,又根据自己心中的意象进行了高度单纯化的处理,是詹建俊油画造型的特色——意象化的造型。人连着人,人连着山,山连着山,人又连着山谷中腾起的云气,连英雄脚下石上长的草,也像火焰一样在燃烧。这样的造型方法和画家年轻时对国画的认真学习是分不开的。中国画的特点在于“意”,讲究意境,西画的特点在于“真”,强调科学性,而詹建俊的追求,就是将中国的写意和西方的写实进行深层融合,这也是詹建俊为中国油画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当时的油画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詹建俊追求油画的写意性还体现在他的笔触和色彩上。你瞧,画面上的油画笔触阔大,笔势奔放雄健,以大刀阔斧的雕塑式的笔触肌理塑造人物,加上整个画面厚重幽暗的青铜色调,人物好像青铜雕塑巍然矗立,更直接、更强烈地强化了作品悲壮的纪念碑气息。

詹建俊先生是用画笔塑碑的艺术家,他用大气势的构图、抒情诗的意境、意象化的造型、写意性的笔触和表现性的色彩创作的《狼牙山五壮士》,再现了五壮士光辉的英雄形象,既是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舍身抗敌、宁死不屈的精神丰碑,也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感人至深的艺术丰碑。

猜你喜欢

狼牙山五壮士丰碑
丰碑
他们,是永远的丰碑
美丽河北之狼牙山
狼牙山五壮士
——根据课文《狼牙山五壮士》编写
丰碑
巍巍狼牙山传承红色颂
丰碑颂
妙对
峥嵘岁月——狼牙山五勇士
烈士的鲜血浇灌出民族解放胜利之花——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