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安思危

2016-04-11司马光

初中生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张元济君臣隋炀帝

司马光

居安思危

司马光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①护。傥②遽③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

【注释】①将:调养。②傥:通“倘”,倘若。③遽:马上。

【译文】

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护理调养。倘若马上就开始自我放纵,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救治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于士澄逮捕窃贼,稍有疑似的人,全都被拷打审讯,迫使其服罪,总共2000多人,隋炀帝下令将他们全部处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太宗说:“这岂止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

鉴赏空间

节选文段通过君臣对话表达了治理国家要有居安思危的态度。唐太宗把治理国家比作治病,证明了一个国家即使现在内外安宁,也仍然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的观点,非常形象,也让人警醒;隋炀帝的例子,则从反面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文章表达观点的思路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所不同。后者主要是从个人成才推广到国家兴亡,从反面论证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经受内外的艰苦磨炼,阅读时可以认真体味。

[读有所思]

你能举出历史上其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吗?

★《愚公移山》拓展阅读——

猜你喜欢

张元济君臣隋炀帝
张元济婉拒孙中山
隋朝末年的“奇人”宇文化及
明清两朝边疆治理中的西夏历史借镜——兼论明清君臣的“西夏观”
张元济“犯傻”
联墨双馨二
李渊起义
学渣当自强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the Binary Mixtures of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and Ionic Liquids*
合刊抄本 共传四库——记张元济与张宗祥
隋炀帝「辽东之役」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