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2016-04-11朱婷婷
朱婷婷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路径研究
朱婷婷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提高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文化软实力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成标志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所以,我们应该探求多种路径来提升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强国 文化软实力 发展途径
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提出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新的文化发展要求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上的新要求——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可见,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人心,公民道德素质全面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我国的文化整体软实力和竞争力强。[1]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提出,凸显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文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强国建设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使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当今世界,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增强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在文化的领域内正视自己的不足,发现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视域下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虽然在历史的进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曲折,但是中华传统文化并没有因为西方的入侵而停止发展。中国文化的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当今社会,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是否强硬的标志,因此,加强文化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现实选择,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建设文化强国的价值指向。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文化强国视域下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是非常不乐观的,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与世界各国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现阶段,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待加强。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使我国人民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同时也导致了许多人传统价值观因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冲击而产生变化,有的人开始盲目崇拜资本主义,更有甚者因价值观的混乱而产生信仰危机。二是文化产业缺少竞争力,没有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张国祚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中公布的文化贸易数据显示,我国文化贸易在世界文化市场比重甚至不足4%。该报告称,在世界文化市场,美国一枝独秀,占到了43%的份额,几乎是占据了世界文化贸易的半壁江山。由此可知,中国的文化产业与美国文化产业的差距。三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由于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的教育体系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使得传统文化不能在软实力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文化强国视域下文化软实力发展的路径
1.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承载着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P153)并且在“8·19”讲话中提出了两个巩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P153)这促使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的要求下,必须提出适合当今社会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针,加强国民的思想教育。我们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加强阵地建设,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好人民团结奋斗的干劲。运用好网络媒体,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抵制西方各种思潮的冲击,全方位巩固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必须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这也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凝聚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习近平在论述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软实力的内在统一关系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2](P163)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建立专业的网站,加强宣传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利用当今社会的先进科技,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其次,通过传统媒体的传播,引起人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问题的反思,进而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最后,加强国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可以培养青年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提升国民素质,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高,是我们应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最好的武器。
3.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知名品牌拳头产品。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代表的是先进科技的成就,文化产业含金量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文化软实力领域科技成就的大小,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文化软实力提升不可或缺的内容。
首先,我们要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基础设施好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环境的表现,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大文化科技投入,让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科技含金量。其次,就是加大文化产业的创新。我们要学习西方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思维模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探索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同时,擅于借鉴吸收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力,不可一味地模仿,而是创造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产品。最后,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将我国的先进文化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国,展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可以消除我们与发达国家长期存在的贸易壁垒,打通互联网的产业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发挥文化旅游、文化演出的作用,提升文化书籍的出版质量,输出较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文化产业质量高低,体现的是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要不断加强科技投入,提升文化软实力。
4.提高文化的创新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首先,我们要加强文化理论的创新,对文化内容、文化形式以及文化的传播方式等进行创新。我们要利用当今社会的时代特色,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中国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在文化创新中要不断注入当今社会新鲜元素,借鉴国外文化创新的经验,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文化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胡锦涛指出,“文化创新应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创新。”[3]因此,在文化理论创新中,我们要紧紧抓住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的机遇。其次是要加强文化在实践层面的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优化文化发展方向,调整结构,利用当今中国提出的新媒体发展路径“互联网+”推动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提出切实可行的文化创新的途径,不能在旧的体制下发展新的文化软实力,应该加强新型实践路径的培育。通过文化创新的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势在必然。
5.提高社会整体文化水平,夯实文化强国的根基。现代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素质对于现代化实现人自由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首先,我们必须确定当今社会发展的文化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方向,加强对国民素质教育的培育。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引导公民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信仰和大力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次,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教育是决定国民素质高低的关键,是国民素质提升与优化的根本途径。另一方面,“教育是传播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4](P189)教育可以促使人类的品质不断完善。国民教育的提高,对于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6.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文化走出去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关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文化走出去战略,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一方面利用传统的官方文化传播途径,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加强我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增加彼此的了解,让世界各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官方的文化传播中,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文化传播的方式,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交流。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非政府的民间活动方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以利用民间的旅游团,或者民间出国活动等等传播中国文化。最后,加强国际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这就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国际人才质量的培育,不断完善和创新国际文化人才机制,激发国际文化人才活力,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胡锦涛.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光明日报,2010-07-23.
[4]单培勇.中国国民素质学论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李月明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4641.201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