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误吃耳屎巴吗?会变哑

2016-04-11

创新作文(小学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耳屎肠子外耳道

误吃耳屎巴吗?会变哑

谣言:我们经常听大人警告:“不小心吃了耳屎会变成哑巴。”所以不能轻易掏耳朵。

真相:耳屎究竟是什么呢?耳屎的医学名称叫“耵聍”,是由外耳道内皮脂腺分泌的蜡状物质,黄色,有湿润耳内细毛的作用。耳屎非但无毒,而且有助于我们的身体。首先,耳屎潮湿而有黏性,能够粘住进入耳内的尘埃、细菌等;其次,它有一种特殊的苦味,可让小虫子望而生畏,不敢轻易进入耳内捣乱;再次,它能防水,保持耳道干燥;最后,它能缓冲强力的气浪、声波对鼓膜的冲击作用。

结论:大人的警告,只是善意的谎言,目的只是让我们不要轻易掏耳朵。许多人喜欢掏耳朵,尤其享受被别人掏耳朵的舒适感,但是不建议大家自己掏耳朵。这是因为外耳道弯曲,皮下组织少,耳屎取出方式不当会损伤耳道和鼓膜,容易造成感染。如果耳屎凝聚成团,阻塞外耳道,形成了耵聍栓塞,一定要去医院找专科医生处理。

耳屎虽无毒,我们也没必要试吃哦!

(摘自鲁中网,有删改)

咽下的口香糖会粘住肠子吗?

谣言:“别吞下口香糖,它会粘在你的肠子上,危及健康和生命。”长久以来,妈妈们不厌其烦地谆谆教导着她们的孩子们,甚至有传言说吞下去的口香糖在肠道内留存7年才能被排出体外。

真相:哈哈,你是不是被吓坏了?其实真相没那么可怕了!口香糖是糖果的一种,用人心果树分泌的胶质加糖和香料制成,只可咀嚼,不可吞下。它的主体——胶基,确实是一种无营养、不消化,且不溶于水的易咀嚼性固体。口香糖的确很难被消化,但它仍然没能力逃过正常人的消化系统,需要3天左右就会被消化掉,最终被排出体外,所以不会粘在肠子上。

结论:但是为了避免意外,最好少嚼口香糖,以免误吞入气管。

(摘自《燕赵都市报》,有删改)

“ 秒规则”靠谱吗?

谣言:一条消息称,食物落地后只要在5秒内捡起就可以继续

食用,被称作“5秒规则”,而且这个规则还有人总结是“3秒”“10秒”。

真相:美国一大学教授针对食物掉在地上的“5秒规则”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食物刚刚被细菌污染时,细菌转移率可达到50%~70%,而转移到食物上的细菌数量为每平方厘米几百到上千个。所以5秒接触带来的细菌和10秒、60秒接触带来的细菌几乎一样多。细菌的转移是立即发生的,你的手再快也快不过细菌。如果食物掉地的瞬间,在没有接触到地面时接住那关系不大,但食物只要接触地面,细菌瞬间就会转移到食物上。地面清洁度越低,转移到食物上的细菌数量就会越多。人们捡起食物后习惯性用嘴吹一下或用手擦擦,医生表示,这样反而容易加重食物的污染。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所以掉在地上的食物尽量不要食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结论:“5秒规则”不靠谱。如果你爱惜食物,那就在拿的时候小心一些,可别让它掉了哦!

(摘自《长春晚报》电子版,有删改)

有伤口不能吃深颜色食物吗?

谣言:有伤口就不能吃酱油,相信很多人从小就听过这样的告诫——伤口愈合期间,不要吃酱油、巧克力等颜色比较深的食物,否则新生的皮肤会变黑,还会留下疤痕。

真相:这条毫无事实依据的论断被我们奉为金科玉律,这让很多外科医生和皮肤科医生哭笑不得。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伤口愈合得好不好,会不会留疤,主要是看创面的大小、感染程度,处理伤口时的清创缝合和抗感染是否到位,以及人体的营养状况等,与愈合期间吃的食物颜色的深浅没有关系。

结论:有伤口不能吃深颜色食物毫无科学依据。身上有伤口,要少吃肉食,多吃植物性食物,晚餐吃低能量食物等有助伤口愈合。

(摘自《南国都市报》数字报,有删改)

猜你喜欢

耳屎肠子外耳道
“海肠子”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耳屎能不能掏
快乐
给鲸掏耳屎
掏耳屎 会不会掏出病来?
你不知道的真相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何况我还有四脏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