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2016-04-11吴萍萍
吴萍萍
(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山西太原 030012)
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吴萍萍
(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山西太原 030012)
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晋西北吕梁山系中北端,地处管涔山以南。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2科318属604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7种,被子植物79科325属597种。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植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植物 多样性 调查研究
1 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
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晋西北吕梁山系中北端,地处管涔山以南,行政区划属忻府区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5'28-"112°33'36",北纬38°16'26"-38°40'52"之间。总面积39800hm2,森林覆盖率64.4%,保护区管理机关目前设在三交镇田家堰村,与静乐、宁武两县相邻。
本区海拔较高的山地主体主要为太古代片麻状花岗岩,部分地区土层分布有石灰岩,各大山脉两翼盖层岩素主是碳酸盐类岩石,厚度为140-480m,主要包括白云质灰岩,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及页岩组成。
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山区气候。由于该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虽地处暖温带,但从温度条件看,高山区可达到寒温带气候标准,平均气温在4.2℃,≥0℃积温为2550℃,最低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14℃至-21℃之间,最高气温7月份平均温度15℃,无霜期90—125天,年降水量600mm以上,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9.1%-64.5%,冬季以降雪为主,年蒸发量1720mm,年平均日照2674.5小时。
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国家重点Ⅰ级保护野生动物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是在收集保护区各类资料的基础上,实地采用样线法调查为主并结合样方调查,对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所有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调查时机械布设样线规格为50m× 1m,样方规格森林为400m2、灌丛50m2,草坡5m2。在调查过程中,对所有植物均进行标本采集。调查记载内容包括植物的种类、高度、乔木树种的胸径、灌木树种地径,生长状况,调查区域的地理坐标、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种类等因子。调查时间主要集中于每年的4月下旬至10月上旬。植被分类依据《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3 调查成果
3.1植物区系组成与特点
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区系组成比较复杂,区系地理特征鲜明。根据调查结果,保护区内共有野生种子植物82科318属604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7种,被子植物79科325属597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70科309属656种,单子叶植物9科60属110种。占山西省的57.3%、46.1%、30.2%,占全国的27.2%、12.6%、3.2%。
种子植物的区系分析表明,云中山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且又具有一些热带的成分和东亚成分,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性质为主,且具有一定的热带性质和古老性。统计表明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其他依次为北温带>泛热带>旧世界温带>热带亚洲到热带美洲间断-旧世界热带-东亚和北美间断。保护区内种子植物热带性质属为32属,温带性质为178属,不仅体现了植物区系成分明显的温带性质,也表明该区系起源有一定的热带渊源。该区系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东亚与北美间断分布类型,正是在区系发生学上与东亚与北美地区具有同一性的佐证,同时,也反映了该植物区系的古老性。保护区内中国特有属仅3属,也反映了该植物区系的特有性不明显。
3.2 自然植被类型多样及森林资源丰富
在中国和山西植被区划中,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地带,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辽东栎林及次生灌丛区。境内植被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其中寒温性针叶林为华北落叶松林,杄青林;温性针叶林为油松林;落叶阔叶林为辽东栎林,山杨林,白桦林,青毛杨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为油松、山杨林;常绿针叶灌丛为沙地柏灌丛;落叶阔叶灌丛有山荆子、毛榛灌丛,土庄绣线菊灌丛,沙棘灌丛,黄刺玫灌丛,柠条灌丛;草丛有蒿类草丛、白羊草草丛等;草甸有狗尾草草甸,毛莲菜、野艾蒿草甸,假苇拂子茅草甸、地榆草甸、苔草群落等。
云中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的垂直带谱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草丛和灌丛带-低山落叶阔叶灌丛带-落叶阔叶林及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
3.3 野生资源植物种类丰富
云中山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要素的复杂和植被类型的多样,其中蕴藏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经调查,保护区有21个不同类别的资源植物,共计543种。根据用途可将其划分为5大类:食用植物资源共有87种,其中淀粉类6种,蛋白类2种,食用油脂类7种,保健食品及饮料类10种,饲料类41种,野菜及蔬菜类10种,蜜源类11种;药用植物资源为236种,其中中草药类196种,农药类15种,有毒类18种;工业用植物资源58种,其中木材类14种,纤维类9种,鞣料类13种,芳香油类9种,工业油脂类8种,染料类5种;防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为63种,其中水土保持类19种,绿化类17种,花卉类21种,抗污染类6种;植物种质资源共计8种。初步调查还有大型真菌30科101种。其中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就有77种,享有国际盛名的食用真菌羊肚菌科、白蘑科、伞菌科、牛肝菌科的许多种类和药用真菌猪苓、黑木耳、灵芝、云芝、灰树花等在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内广泛分布,蕴藏量十分丰富。
3.4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繁多
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保护较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中蕴藏着许多珍稀濒危植物和丰富的种质资源。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兰科的几种、麻黄科的两种、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olicus)、荚膜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植物有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等种。保护区内分布的黄芪属、刺五加和兰科的种类都是重要的种质资源。此外,还有一些野生植物种类对生境条件要求严格,分布范围窄,种群数量小,或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趋于渐危、易危或濒危状态,如草麻黄、党参、黄芪等。上述各类植物种类都是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内亟待加强保护的重要种质资源。
4 保护性建议
植物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植物多样性对保护区域生态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群落特征显著的特点,提出以下保护性建议。
(1)建立植物资源档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对保护区植物种类、数量、分布进行资源清查,建立完整的资源管理档案。对趋于渐危、易危或濒危的植物种,要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逐步收集优良种质资源,繁殖和培育珍稀物种。
(2)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应根据保护区实际情况,就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使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保护区应加大执法力度,严禁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私挖、滥采、盗伐树木等活动。
(3)加强宣传教育。自然保护区是针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等保护对象所在地,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宣传与教育,是自然保护区所应发挥的一项重要作用。山西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应采取简明、生动、灵活多样的方式向广大社区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明白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破坏及负面影响。
[1]王良民.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10年5月
[2]吴应健,王良民.山西太宽河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174-177.
[3]张龙胜,宋伯为,王汝清,张峰,上官铁梁.山西湿地野生植物资源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4]朱世忠。五台山生物多样性研究.山西林业科技.2010年6月.第39卷第2期.
S718
A
1674-2060(2016)03-0060-01
吴萍萍(1968—),女,汉族,陕西省黄龙县人,现就职于山西省林业调查规划,林业高级工程师,1992年7月毕业于西北林学院水土保持系水土保持专业,农学士,研究方向:林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