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用典摘录与解读
2016-04-11
习近平用典摘录与解读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国家如何治理和稳定?根本在于得到民心的拥护支持。天下因何失控?根本在于失去了民心。
出处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
——﹝清﹞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重民中》
解读治国之道在于重民,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衰、事业成败。古人讲,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和政府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我们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高度重视民心这一最大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执政为民,坚决清除腐败现象,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共圆中国梦。
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
——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要想教化天下,必然要先管好家庭,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首先必须端正。
出处古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将正其身,必治其心;将治其心,必固其道。
——﹝宋﹞赵湘《本文》
解读家庭治理体现人的品行,也是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古人把相应关系递进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典故,严肃指出家庭家风教育管理对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性。领导干部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作风建设的大事。要心系人民群众的家庭幸福,管好配偶子女,严于律己,严格治家,“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以权谋私必然“废职亡家”,警钟应长鸣!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聪明的人智虑通达,通常能在事情还没现出征兆前就能预见。
出处臣闻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故圣人万举而万全。
——﹝汉﹞班固《汉书·伍被传》
解读凡是聪慧明智、思虑通达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善于观察、思考,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准确洞察事物的未来,做事情更少出现失误。对于科技工作者而言,只有对事物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才有可能据此发明创造,不断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新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旨在勉励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找准方向,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勇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形容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对相关的事物最有发言权。
出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汉﹞王充《论衡》
解读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走出庙堂之高,到草野和江湖中去收集和调查群众的意见,按照群众的实际和利益想问题、办事情。路线政策对不对,发展方向偏不偏,群众最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语,以告诫领导干部,任何时间、任何事情都要坚持群众路线,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不要搞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做学问的人要能耐下心来坐十年冷板凳,毫无怨言;文章要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半句浮华的空话。
出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现代﹞韩儒林《对联》
解读做学问是寂寞的,却也是踏实的。在唯利是图的环境下,一个做学问的人,即使得到外界的评价是很冷淡的,也要用心苦读、潜心治学,不制造学术泡沫,不生产学术垃圾。要苦苦干、慢慢来,有这样的决心,下这样的功夫。写文章也要实事求是,不能人云亦云,宁可坐十年冷板凳,也不能写半句没有依据的空话。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话,旨在劝勉学者们要甘于寂寞,剔除浮华,认真做学问。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释义人的一生,在于勤奋,只要你勤奋,就不会缺少什么。
出处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此其理也。
——﹝宋﹞苏象先《丞相魏公谭训》
解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只有勤奋起来,才会感到越来越丰满和充实,不会感到匮乏。这就像流动的水一样,由于永远处在自我更新中才不会腐臭;也好似转动的门轴一样,只有经常转动的门轴才不会有虫子在里面栖居。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语,旨在说明我们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实践,用劳动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为个人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本栏责编:颜牛孙爽
E-mail:ssbgzzs@263.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