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街道总工会“小三级”组织建设的运作与探索

2016-04-11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总工会课题组

上海工运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区域性工会干部专职

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总工会课题组

街道总工会“小三级”组织建设的运作与探索

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总工会课题组

街镇“小三级”工会是工会组织体制的重要基础,也是工会履行维护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总工会为例,探索街镇小三级工会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小三级工会 基层 活力

潍坊街道总工会将当前形式下的“小三级”组织网络建设作为一个新时期的课题进行研究,先行先试,开展了有关拓展工会组织建设和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探索与研究,大胆尝试在新形势下调动基层工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此基层上形成了以下课题报告。

一、现有“小三级”组织的运作模式

潍坊街道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及上海自贸区,面积约3.89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商贸和居住为主的中心城区,辖区内商务楼宇多、白领多、小微企业多,餐饮行业多。企业近5000多家,职工近5.8万人。目前辖区内涵盖工会组织共1684家,会员2.03万名,拥有独立工会261家,联合工会63个覆盖企业1423家。在三级组织网络建设的要求下,潍坊街道总工会结合辖区地域特点、队伍现状、资源条件及基础情况等特点,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全面推进落实“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各项工作。

1、合理搭建组织体系。通过前期的摸底调研,我们制定了《潍坊社区健全工会“小三级”组织体制的实施方案》,形成了工会“小三级”组织体制推进实施工作小组。根据方案要求,我们以商务楼宇联合工会为突破重点,结合工会日常的楼宇片块联络工作机制,先后将街道总工会划分为一级工会组织,直属于浦东新区总工会;将会员25人以上规模企业独立工会、居民区联合工会、楼宇工会联合会、行业联合会划分为街道总工会下二级工会;将会员25人以下企业独立工会、会员10人以下建会单位,划分为街道总工会下三级工会,对应其归属地的各大厦工会联合会或居民区工会联合会;将尚未建立本楼宇大厦工会联合会的25人以下已建工会,根据就近挂靠原则来确定其相应的二级工会隶属关系,初步搭建完成“小三级”组织架构。同时我们将“小三级”组织网络的建设与“双亮”工程相结合。潍坊街道总工会经过调整,将原先由对1684家建会单位的直接管理转化为对117家二级组织与219家三级组织的直接管理,突出了工作抓手,大大集约了工作精力。

2、注重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三级组织网络的作用,关键是发挥基层工会干部的作用,潍坊街道总工会为了确保基层工会真正转起来,活起来,做到有人服务、能够服务、愿意服务,从挑选干部人选、落实干部培训、建立干部关爱制度等方面入手,狠抓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3、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专项经费保障。潍坊街道总工会立足服务,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专项经费保障帮助基层工会转起来,活起来。如通过职工需求调查,街道总工会投资30万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由他们承办各类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又如借助行业工会平台承办了“潍坊怀”浦东新区餐饮行业劳动技能竞赛。

4、坚持党工共建特色工作模式。经过工会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党工共建特色工作模式在工会的组织建设工作方面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潍坊街道总工会借助组织力量,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定期召开政府、企业、工会“三方”联席会议、社区工会联席会议等,依托街道党组织、团工委、劳动监察、司法所等职能部门的力量,借助街道商会、街道综合协调领导小组等会议,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工作互动,拓展辖区的工会组建信息来源。经过多年的努力,建会单位数从2010年的632家,发展到现在的1684家,会员数也从当初的1.1万人,发展到现在近2万名。

5、建立联动机制科学维权。为了加强区域性联合工会的维权职能,减少企业劳资矛盾,街道总工会借助组织力量,经多方协调,与劳动监察部门建立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劳动监察部门上门走访督促区域内企业履行区域性集体合同,指导企业解决好有关职工经济利益、民主权益的各类矛盾,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同时街道总工会还聘请京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作为社区常年法律顾问,及时接受和调处各类劳资矛盾;并积极培育打造“周亚英劳模工作室”,共同参与街道司法所和企业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工作,为职工定点咨询提供专门服务。

6、运用激励机制夯实工会工作基

础。潍坊街道总工会按照区总工会的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对基层工会建家活动和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年度评比,对于组织健全,主动履行维权职责,关心职工,并能按规定及时拨缴工会经费的基层工会给予合格职工之家或先进职工之家的通报表彰。

二、当前“小三级”组织运作中遇到的难点

1、开展工会工作缺乏充足的经费保障。向上级工会拨缴工会经费是各级工会组织应尽的义务,但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行政对工会工作不重视、不支持,导致基层工会的经费收缴情况并不理想,尤以区域性联合工会的不缴费情况最为普遍。即便上缴工会经费的基层工会也普遍做不到足额上缴。

2、联合工会作用发挥有限。目前联合工会的工会干部都由各覆盖企业的职工兼任,本身受到雇主单位的用工限制,而且工会工作中例如工会组建、工会换届、职工维权等工作相对专业性较强,没有专业的专职工会干部从事这项工作,联合工会很难实现“小三级”组织赋予它们的区域性职能。

3、工会主席津贴发放工作有待改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许多基层工会的运作是由委员们在负责,而他们往往享受不到工会主席津贴。每月50-100元的工会主席津贴通过转账方式划拨入账,对主席们触动不大,如果能改变下发放形式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4、专职工会干部队伍存在不稳定因素。平日面对工会大量的指标性工作,专职工会干部们倍感工作压力大,急切希望能尽早拥有自己的工会组织,得到组织在思想政治方面、工作方面给予的关心,让大家也能像普通职工一样参加工会活动,办理工会会员卡,但这一愿望迟迟未能实现。一些新入职的专职工会干部缺乏工会工作的实践经验,面对快节奏的工作模式显得有些无法适从。

5、工会服务模式期待“定制化”转型。新形势下,职工与企业需求的多元化、差异化,突显出分类指导的紧迫性,以往工会工作当中传统的大锅饭式的工作方法与行政化的工作作风已不再能满足现在职工与企业的需求,工会服务模式迫切需要向“定制化”转型。

三、进一步加强“小三级”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小三级”工会组织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落实好区域性联合工会的实体化运作。“小三级”组织要取得进一步的成效,重点要落实好区域性联合工会的实体化运作问题。首先要为区域性联合工会配备专职工会干部力量,做到专事有专人做,根据实践经验,一名专职工会干部承担3-4个区域性联合工会的工作量比较适合,目前专职工会干部的配备标准有些高,需要重新设定。其次在工作经费上给予区域性联合工会一定的支持。通过整合资源,可以将区域性联合工会的工作职能以项目清单的方式予以呈现,由物业、劳动监查等相关部门以项目认领的方式予以承接,不同的项目给予不等金额的专项工作津贴,街道总工会按照时间节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予以发放,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年底还可以给予额外的表彰奖励。街道总工会可以用一系列市场化的工作手段激励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有目的地培养工会业务骨干。最后需加强对区域性联合工会干部的专业培训与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认领任务,使联合工会尽快活起来,转起来。

2、进一步激发专职工会干部的活力。作为工会干部队伍的核心骨干力量,专职工会干部在建设“小三级”组织网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我们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激发这支专职工会干部队伍的活力。当务之急我们首先应该上调现有的薪酬收入水平,提高薪资增长幅度,将岗位工资的薪酬设计引入更具吸引力的市场化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加大专职工会干部的岗位竞争性。其次需进一步落实好专职工会干部的组织队伍建设问题,通过借鉴工会联合会的概念与管理模式,由公惠中心统一管理,组织规划,通过对各街镇、开发区地适当放权,鼓励各街镇、开发区自主开展活动,做好做实专职工会干部的关爱工作。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充实专职工会干部力量,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有一定工会工作经验的老同志一并吸收到这支专业队伍中来,通过帮、传、带教的工作方式,帮助这支年轻的队伍更快适应现在的工作,不断提高新入职专职工会干部的业务水平与能力。

3、立足基层需求进一步转变工会服务模式。面对职工需求的多元化,重点企业的个别指导需求,街道总工会需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与工作作风。在工作地统筹安排下,运用网络调查、问卷调查、重点企业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甄选出适合职工实际需要的活动形式,通过原来自上而下的工作方法向上下相结合的工作方式转变,更好地策划出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与培训方案。结合当前新形势的要求,街道总工会需要转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学会合理放权,可以尝试通过特色工作补贴的方式给予基层工会一定金额的上级补助款,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帮助、鼓励它们更好地开展工会活动,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基层工会的活力。用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定制”服务突显成效。

猜你喜欢

区域性工会干部专职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上级工会要为工会干部撑腰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专职媒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