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全国新课标卷第44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2016-04-11甘肃张诚武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答题新课标土壤

甘肃 张诚武

例谈全国新课标卷第44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甘肃 张诚武

全国新课标卷第44题为环境保护选做题,该题的立意主要突出以下三点:

1.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当今各种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构建知识网络。

2.结合案例,掌握典型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构建思维模型,形成答题模板。

3.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下面就如何做好全国新课标卷第44题环境保护选做题,笔者就相关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做了简单的分析,与大家共勉。

一、引导学生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及分布

要求学生在认真读题、审题的基础上,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信息中,判断是什么环境问题,属于哪种类型(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找出它的表现特征及分布。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便于与自己所学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相结合。

【例1】(2015年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立意】本题考查废弃物的利用对资源和环境的积极意义。

【点拨】答题过程中要注意整合材料信息。锯泥本身属于废弃物,因此用其生产加气砖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材料中提到“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大风时漫天飞扬,雨天则流入河流”,因此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可以减少占用土地,减轻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因此可以节省能源。

【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二、引导学生理清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因为环境问题多数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能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类型,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答。

【例2】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是指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氮氢化合物等被雨雪溶解或冲刷降至地面的过程。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市氮湿沉降量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该市氮湿沉降量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图中显示有市区和郊区差异,以及月份分布差异;注意理解氮湿沉降的含义,必须要有降水作为条件。结合气候、城市热岛(湿岛)效应等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氮湿沉降量夏秋多、冬春少;市区多,郊区少。夏秋降水量大于冬春;与郊区相比,市区车流量较大,降水较多。

三、引导学生理清环境问题的危害

对于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考生都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交界处,曾被誉为“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2014年9月6日媒体报道,腾格里沙漠腹地部分地区出现巨型排污池。当地牧民反映,企业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入排污池,任其自然蒸发,然后将沉淀物用铲车铲出,直接埋在沙漠里。

指出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对该地区造成的危害并提出整治措施。

【解析】工业废水排放的危害可从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来回答;整治措施可从管理、治理、预防三个方面来回答。

【答案】造成的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

整治措施:建立环境污染公共监测预警机制;加强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污水净化达标后再排放;关停相关污染企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引导学生理清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考生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重视,而忽略对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的分析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①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例4】(2015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立意】本题考查土壤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点拨】为保护土壤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要从“前”“后”这两个角度分析;保护土壤的理由要结合当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分析。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做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降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总之,全国新课标卷第44题环境保护选做题10分的分值及综合题的命题形式是相对固定的。从多年来高考统计资料来看,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是必考点,并有一定规律可循,甚至能够形成答题模板,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此加以总结概况,以此来提高复习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答题新课标土壤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土壤
邀你来答题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