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题中的陷阱及应对策略
2016-04-11山东王乐祝
山东 王乐祝 韩 炜
高考地理题中的陷阱及应对策略
山东 王乐祝 韩 炜
通过设置陷阱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迁移、综合思维和观察等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研究分析这类陷阱试题的类型及特点,最终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识别和绕过各种陷阱试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现在将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地理部分的“陷阱”题归类总结为如下几种常见类型,并提出几点解决该类试题的策略。
一、常见“陷阱”题类型
1.利用思维定式,诱人上当
【例1】(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题。
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利用思维定式先入为主、诱人上当的题目。题目材料中“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与景德镇的工艺陶瓷相比佛山市的陶瓷主要是建筑陶瓷。广东省佛山市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随着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兴起,建筑业迅速发展,对陶瓷产品需求量大增,陶瓷产品市场广阔。所以很容易直接选A。解题时,在全面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注意抓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东刚刚改革开放,国家政策倾斜,“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因此,国家政策的倾斜,是佛山市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正确答案应选择D。
2.巧妙用关键词,迷惑干扰
【例2】(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分析】材料中“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根据这一材料的分析,考生很容易不假思索地直接选B。题目中设问的是“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变化情况,要注意“任一条”这一关键词。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只有海岸线稳定,才能形成图中稳定的贝壳堤,正确答案应选择C。
3.隐藏重要条件,巧设圈套
【例3】(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分析】本组题给的磷的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图,第1题考查了磷的累积与自然带垂直分布的关系,隐藏了自然带垂直分布这一条件。根据四川西部山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特点,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是: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荒漠带、高山冰雪带。这样根据温度、水分与磷的累积量的关系,这两题就迎刃而解了。各种森林带温度较高、流水侵蚀较强,不利于磷的累积;高山荒漠带水分很少,无植被分布,不利于磷的累积;高山冰雪带无植被分布更没有磷的累积;只有森林带以上荒漠带以下的自然带——高山草甸带,土壤水分较多、温度低、流水侵蚀弱,有利于磷累积,故1题应选A。第2题,从图中看出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低,题目虽然隐藏了生物生产量与磷的累积量的直接关系,但根据题目提供的“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可以判断出该处磷的累积量小,生物生产量也就小。另外,从题目材料提供的其他因素分析:2 000~3 000米处因海拔相对较低,气温应较高,所以A错,2 000~3 000米处为森林带,故降水量应较大,土壤含水量应不低,地表径流量也不小,所以B、D也是错误选项,故只能选C。
4.设置多重条件,顾此失彼
【例4】(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分析】这种陷阱多出现在简答题中,考生在作答时如果不能全面考虑各种条件,就会错答或漏答知识要点。如题目中提到“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但又提到“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很多考生只注意“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喜光,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而忽视了“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条件及设问中的“与江苏、浙江相比”,因此,答案中的“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这一要点就会漏答。
【答案】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5.弱化重要理论,引人受骗
【例5】材料同【例4】。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节选)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分析】本题涉及政治热点“精准扶贫问题”,如果对“因地制宜,对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发展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增加其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等南方农业发展出路问题的因地制宜、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就会答成政治时事题。
【答案】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
二、应对高考试题“陷阱”的策略
历年的高考结果充分表明,每年都会有为数众多的学生在各种类型的“陷阱”题上“马失前蹄”。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识破各种“陷阱”并巧妙地绕过呢?笔者认为,认真地做好以下两个方面至关重要。
1.严格训练,正确审题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法宝。解题的第一环节是审题,审题是关键。“审”的意思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意义就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和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就是获取和解读与问题有关的有效信息。审题实质就是对学过的知识内化、整合、重组、迁移运用的过程。审文字材料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描述、分析、阐述、论证、比较、指出等。审图表材料要注意图表中的关键点、线、图例、注记等,如河流、湖泊、山脉、矿产、居民区、经纬线、等值线以及隐含信息等。
在审题的基础上,针对题目设计的情境,运用地理学科思维创新性地进行分析,调动相关的地理原理、地理知识进行内化整合,然后创新性地进行梳理和逻辑推理;在分析、阐释的基础上,科学地使用地理学科术语,创新性地组织答案。通过审题,审材料、提出图中信息,组织答案。答案要有逻辑性、科学性、严谨性、层次性、条理化、要点化、工整化。
【例6】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分析】通过读材料看出:劳动力缺乏是一个限制性因素;通过读图看出: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湖断流,水源是重要的限制性因素;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性因素。
2.建立错题集,及时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学习进行反思的过程。在查漏补缺时,教师除了要督促学生把遭遇过的“陷阱”题及时弄懂以外,还要指导学生对这类题及时进行归纳,并做到举一反三。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应当准备一个错题本(如下图所示),定期把遇到的“陷阱”题进行归类整理,最终形成“陷阱”题库。在整理收集的同时可在旁边写上评析(或错因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每隔一段时间,就把“陷阱”题库滚动复习一遍。只要坚持不懈,反复巩固,遇到类似的陷阱,心中自然会特别警惕。这样,掉进陷阱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在高考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教育局 山东省莒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