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
2016-04-11刘斯敏
刘斯敏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三个维度
刘斯敏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430212)
摘要:从职场人、情感个体和社会人三个维度探讨了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着力方向,旨在阐明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独特之处,并整理出一个具有实践价值和探索意义的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思路。
关键词: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三个维度
1问题的提出
2014年5月13日国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被再次提升到新的层面。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要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
然而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一直为人所诟病,职业教育传递给外界和学生的最显性的印象全是关乎职业、就业、技术、技能等,而教育,尤其文化教育往往隐而不现,有形无神。从短时间来看,单一的发展取向和密集的技能训练确实能速成更多的从业者,但是,从长远来看,缺失的文化熏陶和素养锤炼必将局限学生的发展潜质和发展空间,也难以助成他们作为完整人增强幸福生活的能力。总之,这都是与教育的终极目标相背离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第一,弱势的文化基础课。职业院校确实开办了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基础课,然而,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办学取向让很多院校和学生往往只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忽略基础文化课。在不少院校,基础文化课程长期得不到校方及各系部的重视,面临被边缘化甚至被削弱的窘境。但是反过来看,基础课程之所以受到专业课程挤压,除却外部因素之外,也说明多数基础课程还只是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上,还只是以某一门学科或者某一类知识来定位自己,而没有从纵深多个维度做延伸和深化的发展探索,从而难以真正体现作为文化素质课的魅力,发挥其积极作用。
第二,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规划的文化素养培养方案。文化素质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很普遍的议题,在整个社会乃至国家都具有思考和探索的价值。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这个群体,应有针对性地考量和深入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共性特点及他们在文化素质方面的优势和共性缺失来开展研究和探讨。教育者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意识层面,还要落实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并最终整合出一套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精准有效、务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要提升当前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现状,就要以上述两个原因为突破口。简而言之,就是要做到两点:一要深挖、拓展基础课程,二要形成有针对性的、有效可行的实践方案。这会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工程,不仅需要纸上详细成文,更需要至少三五年的实践摸索,才能形成一套科学、精准、切实可依的职校文化素质教育方案。
无论在哪个环节下功夫,笔者都认为,对于职业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而言,一定要秉持一个顶层理念,那就是从以下三个维度着手构建和践行,才能培养出有潜力、有前途、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从而真正提升职业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
图1乍一看就像两个捆绑在一起的谷仓一般,谷仓充盈有谷,就丰衣足食、安乐幸福;谷仓若空空如也,则缺衣少食,贫困交加。人亦是如此,只有具备了相应充实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具备创造和掌控幸福生活能力的完整的人。
概括而言,一个完整的个体至少有三个层面的身份定位,即职场人、情感个体和社会人。这三者分别对应的是:工作、生活和林林总总的关系,它们同时又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要演绎和承担好这三个身份定位,就要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
图1 个人文化素质的三个维度图
2作为职场人的素质能力
职业院校历来注重职业导向性的特点使得急功近利和短视几乎成为通病,不断被强调和被重视的专业发展建设逐渐压缩了文化素质课的发展空间和资源。同时,从用人单位那边又不断传来学生专业技能尚可,但全面、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反馈意见。太多的现实案例暗示人们:评判一个学生将来在职场中的作为,以及他后面的发展潜能、前途,除了考量其专业能力之外,还要关注他作为职场人是否具备相应的及充分的素质潜质。这其中包括: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说和写的能力、诚实守信、团队合作、勤劳踏实等等。而这些素质需要在校园学习时,就播撒进学生的心里,让他们意识并认可这些素质的重要性,并通过文化素质课程及相关的活动、项目等加以磨练。
关键培养点一:着重培养口头表达和笔头写作能力(中英文皆如此)。
在实际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所开设的语文、应用文写作、英语等课程没有多大兴趣,写作业时也从不认真对待,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要么上网粘贴、复制。老师劝解,少数学生却嬉笑反驳说以后要用的时候上网都查得到。可是,就是这些学生,平时写个申请都错字连篇,文不达意,辞章不顺,也难怪用人单位抱怨高职学生连份像样的报告也写不出。中文功底尚且如此,英语就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却不愿也不会开口说简单的对话,只是被动地等待过级考试后,赶紧把这门课丢了不用再学了。观念上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视角也没有主动意识地更新,到国外做工程或者接触老外时,当然觉得慌了手脚,无法顺利交流,打不开局面。
说和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甚至整合、构建能力。为改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自身对说和写能力的培养都还不够重视的现象,职业院校要多举办和组织各种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大方说、精准精彩写的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关于专业、技能的,也可以是涉及娱乐艺术的。总之,不要只是把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培养局限在上课发言或者竞选学生干部上,可以举办不同的讲演、写作活动或者比赛,在整个校园内形成一种重视学生说和写的浓厚氛围。并把这些活动和比赛当成课程一样给予关注、付出精力、付出时间、形成格局和气候。从普遍经验来看,不是所有会说的人都能成功,但几乎所有成功的人都会说。
关键培养点二:培养面对面与人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能力。
这是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各种电子产品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校园内的学生本身没有直接面对生活的压力,学校的学习、生活也相对宽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整天沉溺于各种电子产品:进寝室玩电脑,进教室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虽然从电脑和手机上能够迅捷地获取各类最新的信息,得到很多学习的资源,但是,学生并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将大把时间面对电子屏幕,结果是在碎片化的信息和种种吸睛的潮流中流失了时间、消磨了意志、迷失了方向,麻木了心灵,弱化了与人面对面好好说话、认真倾听的能力,忽视了在众人面前清晰流畅表达自我的重要性。
每一种能力,如若不是与生俱来,就需从一点点的磨练和学习中得来。学校和教师们可以鼓励学生与人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学校可以请有经验、有阅历的老师们组织一些讲座,在结合书籍的同时,也以自己本人的所思所悟,围绕着如何与人交流、沟通这类的主体,给学生以指点借鉴。同时,鼓励学生制作交流信息卡,在初期像完成作业、任务一样来督促自己积极与人交流、与人互动。到后期,与人交流便自然生成一种习惯和自觉。
3作为情感个体的文化教养储备
不论是什么人,他最终需要面对的都是生活的全景全貌,而不单单只是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情感的个体。职业院校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有家庭、朋友以及一切能与他们产生关联的事物,还有最重要的——所有独处和非独处时需要面对的内在自我,这一切都是一个人幸福感的来源。技术、技能还有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完全帮助学生应对纷繁的关系和变幻莫测的境遇,这也更加凸显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教育者要在学生还在学校学习时,关注他们个性和教养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加以暗示和积极地引导,帮助他们尽早地认可和形成良好的品行特质,如:坚强、勇敢、良善、正义、谦恭等。这种文化教养的熏陶和锤炼是一种正能量和精神食粮的储备,能够帮助学生在将来的岁月中度过艰难险阻。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教育在各个年龄段和群体中都有。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则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来进行教化。
例如,在职业院校中,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来自家境并不富裕的地区,有小部分学生家境贫寒。虽然在本科院校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不足为奇。但是,经过问卷调查和私下单独了解访谈,笔者发现在职业院校中,存在一个相对独有的,比本科院校更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职校学生中有大概一半的学生不是来自相对健康、完满的家庭。这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
(1)留守儿童。自幼与父母聚少离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带大的,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长期离家在外打工。(2)父母疏于管教的。这类学生虽不是留守儿童,但是由于家境不够殷实,或是兄弟姊妹较多,父母忙于生计,而没有安心、细心地管教其成长。(3)破裂的家庭。职校学生中也有少部分来自离异的,或者虽然父母没有离异,但关系较紧张或者较复杂的家庭。
以上无论哪种情况,都会给孩子带来终生都难以抹去的阴影。这也从根源上解答了为什么职校学生始终难以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容易在教养上有缺失的现象,因为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的烙印太深了。
关键培养点:意识、灵性和感恩教育。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必将是持续终生的,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原本负面的能量会始终主导或者掌控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情感,这样扭转乾坤的故事或者案例不胜枚举,所以教育者不能丧失信心。目前而言,人们听到、看到的较多的应对方式是结对子,一对一进行对点关注。笔者认为,这不失为一个治标的好办法,但却往往流于形式,要治本,还需诉诸于更多的真诚的关爱。在可操作的层面上,学校应在设置心理辅导站之余,多开设一些关于意识、灵性、个人修行之类的讲座,以便更多地接近、走进学生的内心,并若隐若现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得到一个打开自己、探索自己继而帮助自己的出口。时间久了,必定能得到一些清晰的治愈。另一个层面,校园内、教师中要有意识地形成一种爱人、助人、尊重他人的温暖氛围和风气,尽可能不要将社会上的功利、炎凉蔓延于校园内。从情感层面而言,人大抵相同,幸福皆因有爱,感知过爱的温暖,才更能生出感恩,生出良知,以及生出度过艰难的勇气。
4作为社会人的文化素质操守
个体生活在社会中,无数个体构成社会,社会就是个体的投射、是放大的个体。要让生活其中的社会更美好、更和谐,每个个体则要具备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文化素质操守。反映在品格上就是:知美丑、知荣辱、有公心、有公德、善待他人、关爱他人;反映在行动上就是: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爱护环境等。这些基本文化素质操守不仅仅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职业院校学生要严格己身的地方。有人指出:职业院校学生是最似社会中人的学生。言下之意是对职校学生的素养提出质疑和忧虑。对此,职业院校文化素质课要深化和拓展教育覆盖面,在做好基础教育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实事讨论讲堂、青年志愿者及义工等活动熏陶感染。
关键培养点一:尊重文化传统、重读经典。
信息的多元化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步伐也让身在校园的学生躁动浮夸起来,难以踏实沉静地修炼己身。只是急切地向外张望和寻求,而不懂得向内构建、丰富和革新自己的重要性。教师们和学校要多鼓励学生在充裕的大学时光里,多读诵经典,多践行传统文化中倡导的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勤俭节约等修身准则,并从道理和现实两方面教导学生,使之明白修身立德的必要和因果关联。
关键培养点二: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总结,立小我于大社会中。
很多学生之所以思考和总结得少,除了懒于思考、疏于总结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去做正确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思考,也不懂得如何有建设性地总结。也因此,所经历的事物就无法得到很好的提炼和升华。从小了讲,这会导致原地打转,影响个人的成长成熟和发展格局;从大了讲,因为高度不够,难以推己及人,反馈社会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对此,学校同样可以请相关有经验的老师组织大讨论或者大讲堂,引导学生如何去做有价值、有意义、有建设性的思考和总结,让他们有技可循,有法可依。
5结束语
职业院校需将这三个维度与不同的文化素质课内容、校内外活动等密切绑定,形成不同的模块,再以专题讲座及大型讨论会等形式加以渗透整合,最终形成效力。而以上述三个维度为着力方向展开的文化素质教育必将挖掘出职业院校学生提升文化素质的源动力,且打破职业院校中基础课、思想政治修养课及其它人文知识课等文化素质课程为传统课本所局限、为课程要求所束缚的僵局,依托实际情况,切实实现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On Three Dimensions of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Si-min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12, China)
Abstract:Efforts which should be focused on in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aiming to reveal unique feature of i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generally put forward an idea with practical value and exploring significance for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 three dimensions
DOI: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6.01.01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96(2016)01-0039-04
作者简介:刘斯敏(1983-)女,武汉人,讲师,大学,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材工作委员会组织的2015~2016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职业院校文化素质课功能的研究与实践”(02-34)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