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2016-04-11廖中旭
廖中旭
摘 要: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59-01
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培养必须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原则,通过大量的读书、研究、写作等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迅速成长。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一、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
俗话说得好:“打铁先要自身硬。”“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重视学习,更是加强阅读,积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转变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不是把教师的文化也一起扔掉。荀子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可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从阅读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那么,教师该读些什么呢?一是读教材,包括研究课程标准、教科书和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自己教学时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为教学成功打好基础。二是读与教材密切相关的书籍,如著名作家的评传、节选课文的原著、著名作品的赏析、名家名作的手稿、与背景有关的史书等等,这既能对教材不断理解加工,也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三是阅读经典,《说文解字》、《文心雕龙》、《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明清四大名著、鲁迅杂文、曹禺戏剧、郭沫若诗歌、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等都应列为必读书目,才能培育学生文学素养、传递祖国传统文化。四是读与语文教育有关的书,有关语文教育学、语文心理学、语文教材教法和著名教育家的书都要有计划地阅读。五是读与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养有关的书。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品位,因此要去读哲学、美学、文学、思维科学、文艺理论、艺术等一些高品位的书。六是要浏览时文、博客、微信,进行网络阅读,开阔眼界。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学特色及代表作。上世纪80年代不读金庸、琼瑶、三毛,便难与学生交流;现在我们不知韩寒、郭敬民、罗琳,便难与学生对话。语文教师要经常浏览报刊,阅读时文,以了解时代特点,贴近时代脉搏,树立先进的现代观念。
二、关注生活,走出教室,拓宽狭窄的语文课堂
今天,我们提倡大语文教学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更要清楚,单纯的课堂讲解和练习是不适应教师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要积极做到像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语文教师可以把其他学科教学当作语文教学的另一场所,体现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师要明确语文是一门工具,是各科知识的载体,所以得多听听其他教师的课,以便进行比较教学。数学的法则定理,有些就是一个多重复句;理化的实验解说,就是一篇说明文;历史事件的记述就是记叙文;地理风光的描绘,就是生动优美的散文;政治观点的阐述,就是逻辑严密的论文。
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生活中进行语文素养培训。班级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场地,在这里既能进行班级建设,又能实践语文能力,既能进行集体教育,又能进行语文训练。如选举班干部,让学生推荐或上台讲演;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学生轮流值日,一分钟讲演评论班级生活,填写班务日志;写会议发言稿,当班会记录人;新老师上课写欢迎词;组织欣赏绘画、摄影、雕塑、书法等艺术作品等,使班级教育与语文教育和谐统一。
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学校生活中进行语文素养培训。要让师生都具备一种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学习和运用语文的“本能”。如校园自然风光和校园文化长廊中有许多语文学习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艺术节、义务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重大活动后,让学生作文;听领导讲话、专题报告时,边听边做记录,训练提纲挈领的技能,学习生动的语言和优美词语;让学生办板报,纠正校园内外的错别字和不规范汉字;开展人人都讲普通话活动,组织语文竞赛等。这样既丰富了学校生活,又提高了语文素质,把语文教育由课堂扩展到学校生活的天地。
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开阔视野遍游各地名胜,为体验作者情感寻访课文游踪。
名胜古迹让教师走出课堂,走向自然,用眼睛、耳朵和心灵去感受山川景物的种种美妙和人文景观的巧夺天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心理上的审美需求,培养了我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了我们对自然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的那些写景散文、山水游记,引导我们或寻幽探胜,或凭吊古迹,或拜谒宝刹古寺,或莅临三山五岳,会使我们感同身受,获得意想不到的体验。
三、刻苦训练,潜心研究,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效
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是教学成功关键之一。语文教师应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水准的高低,关系到教学中各种环节诸如正音、正字、朗读等完成得好坏。所以要不断训练,刻苦练习普通话。同时还要加强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激励性和趣味性,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语文教师要学会研究社会,研究自己。要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语文教师还要走出学校,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感悟生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道德品质和能力,使自己的人格日臻完善。
一个语文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要成为一个“学者型”“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必须研究学生,研究课堂,边学习,边教学,边研究,实现“教学研”三结合。语文教师的研究范围很广,研究形式也很多,譬如文本研习、教学反思、评课说课、调查实验、行动研究、文献评述、编写教材、撰写论著等等。
四、陶冶情操,控制情感,充满炽烈的职业和生活激情
语文是充满情感的学科,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语文教师虽不是演员,但要学会运用好情感,时刻充满对生活的激情,对学生的热爱,对职业的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