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6-04-11胡勇
胡 勇
(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北 英山 438700)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胡 勇
(湖北省英山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湖北 英山 438700)
【摘 要】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诊断中MRI与颅脑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97例,均在入院后行颅脑CT以及MRI影像学诊断,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梗死及病灶检出率、检出时间以及不同时间与部位的病灶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MRI检查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检出率、24h以及24~72h内的病灶检出率、颞叶、额叶、小脑、顶叶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检查时间明显缩短(P<0.05),病灶检出数量明显增加(P<0.05),小病灶检出数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相比CT检查,MRI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更加准确,特别在早期、较小病灶、后颅凹梗死灶、多发性梗死灶的检验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MRI; CT;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 诊 断
本次临床研究通过颅脑CT以及MRI诊断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有效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住院治疗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97例,在就诊后的临床体征与症状主要包括偏瘫、意识障碍、感觉缺失,部分患者存在大小便失禁、昏迷等现象。本组患者中男68例,女29例,年龄61~78岁,平均(67.9±6.4)岁;患者中69例由于急性脑梗死就诊,其中35例患者在发病24h内就诊,34例患者在发病24~72h内就诊,其余28例患者为陈旧性脑梗死;脑梗死基础疾病为高血压47例,动脉硬化42例,颅脑外伤8例。
1.2 检查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就诊后行临床体征以及临床症状检查,确定符合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所有患者均进行MRI以及颅脑CT检查,以确定梗死病灶的位置、大小以及数量等资料。CT检查仪器选择为美国GE公司的16排螺旋CT扫描仪,层厚设定为10mm,矩阵设定为512×512,延迟时间范围为48 ~ 56s,平均延迟时间为53s,在目标区域完成2mm与5mm的薄层扫描,准直设定为0.75mm,床进设定为2. 8mm/ r。MRI检查仪器选择为德国四门子公司的NOVA 1.5T超导性磁共振扫描仪,快速扫描序列选择TRNS位、SAGI位、CORO位的T1WI以及T2WI成像。1.3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本组患者MIR以及颅脑CT检查发现的脑梗死病灶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检查操作时间,同时统计病灶检出时间以及发病至检查的时间。统计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脑梗死检出率、不同梗死发生时间的梗死检出率、不同位置的病灶检出率以及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班次临床研究数据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包,梗死以及病灶检出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病灶数量、大小、时间等检查指标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灶检出率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脑梗死病灶检出率以及不同发病时间的检出率统计结果,见表1。MRI检查脑梗死病灶的总检出率以及24h以内、24~ 72h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方式(P<0.05),72h以上病灶检出率两种检查方式无显著差异(P>0.05)。
2.2 检查指标比较:本组患者不同检查方法的脑梗死指标统计结果,见表2。MRI检查发现的脑梗死病灶数量相比CT检查明显增加(P<0.05),平均病灶大小相比CT检查明显减小(P<0.05),检查时间与发病至检查时间相比CT检查明显缩短(P<0.05)。
表1 两组检查方法的脑梗死病灶检出率以及不同发病时间的检出率比较n(%)
表2 本组患者不同检查方法的脑梗死指标比较(±s)
表2 本组患者不同检查方法的脑梗死指标比较(±s)
检查方法 例数 病灶数量(n)病灶大小(mm2)检查时间(min)发病至检查时间(d) MRI 97 2.51±0.86 8.45±1.62 10.18±1.45 0.91±0.22 CT 97 1.88±0.54 11.41±2.79 18.84±2.67 1.95±0.18 t 2.6638 3.5487 5.2216 1.6548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不同部位病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脑梗死病灶检出部位统计结果,见表3。MRI检查脑梗死病灶的颞叶、额叶、小脑以及顶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基底节区、小脑、脑室旁的梗死病灶检出率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检查方法的脑梗死病灶检出部位比较(n)
3 讨 论
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为临床体征与临床症状,当患者存在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的相关症状时,即可推断脑梗死患者病灶的大体位置,典型症状包括失语、偏瘫、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1]。而在病情严重的患者治疗中需要根据梗死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比如外伤、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等需要进行溶栓或者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梗死位置、大小、出血状况等准确临床资料作出决定。而MRI以及CT是脑梗死具体病灶信息获取中较为常用的影像学检验方式[2]。
CT扫描是通过X射线束对检查目标位置的特定厚度的层面扫描而完成的,以探测器接受能够透过这一层面的X射线,以计算机完成接受到的X射线的图像计算处理,提供CT检测的图像。CT的成像原理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吸收X射线的能力不同而提出的,目标病灶吸收X射线的能力如果相比正常组织较强,则目标区域的病灶CT显示为高密度阴影,而目标病灶吸收X射线能力相比正常组织较差,则目标区域的病灶CT图像为低密度阴影[3]。而脑组织中存在出血情况,则目标区域CT图像能够发现出血位置的密度提高,如果脑组织存在梗死病灶,则CT图像能够发现梗死位置血液供应区域为低密度阴影。CT检查具有操作简单、显像迅速、费用较低的优点,而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较高,是心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MRI磁共振扫描则是通过记录脑组织中细胞核的氢元素与脑细胞共振的成像方式,提供脑细胞活动的具体信息[4]。MRI检查方式在脑梗死诊断中,能够在患者发病后1~2h显示出病灶的具体情况。本次临床研究中,MRI在24h以及72h以内的脑梗死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确定在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中MRI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MRI图像的分辨率要高于CT检查,能够有效检查出脑梗死直径不足2mm的微小病灶,而成像时间也更短[5]。本次临床研究中,MRI检查诊断的病灶数量明显较多,而病灶平均大小也明显减小,证明MRI比CT检查的图像显示更为清晰,对微小病灶的检出能力也更强。由于人颅骨的具体结构的原因,CT在后颅凹位置的显像难度较大,比如脑干以及小脑位置的病灶显示较为困难,而MRI检查则不存在这方面的影响,能够有效显示整体脑组织的梗死病灶。
可以得出结论,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MRI具有相比CT更为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显示多发病灶、微小病灶、早期梗死以及后颅凹位置的病灶,但MRI费用相比CT更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与体征判定大致的梗死位置,选择具体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 白向东,魏欣,王利明,等.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的微栓子监测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2):222~224.
[2] 蔡望洲,张燕,陈亮,等.MRI与CT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63~1464.
[3] 黄兵权.磁共振成像与X线计算机成像技术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5 (30):3392~3393.
[4] 余蕾,黄觅.血浆ADMA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学,2015,21 (11):1765~1766.
[5] 宫鑫,张干.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1,9(6):880~ 883.
【基金项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项目,(编号:SB201405)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3-0477-0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