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发展评价

2016-04-11蔡悦灵吴功亮

贵州农业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耦合现代化信息化

蔡悦灵,吴功亮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发展评价

蔡悦灵,吴功亮*

(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为弄清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基于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数据,运用熵权法和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算201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并划分等级。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均存在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发展不协调,大部分地区均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只有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处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

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产业、农业信息应用服务业、农业信息设备制造业[1],其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3],农业信息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传统农业生产大国,通过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特别是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实现农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为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农业信息化因而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较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存在农民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较低,农业信息化标准水平不高和信息采集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4-5]。为促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国内已有较多学者从单一角度分别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行了研究,也有一些学者[6-9]对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但对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整体)发展进行定量研究的文献极少。为弄清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现状,在构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和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算2015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对两者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定量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中国区域统计年鉴2015》《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15》《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5》《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15》、各省市统计年鉴和相关统计网站数据库。

1.2 指标选择

参考徐维祥等[1011]的研究,选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表1)。

表1 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Table1 Evaluation indexe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1.3 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水平指数

首先,运用极差公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式中,X′ij为无量纲化后的评价指标值,Xij为第i个地区第j项评价指标值,max{Xj}和min{Xj}分别为所有地区中第j项评价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然后,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

1)计算各个地区第j个指标值的比重:

2)计算各指标的熵值。

3)计算各指标的熵权。

4)计算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数:

式中,Ua和Ub分别表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数。考虑到农业信息化不是农业现代化唯一的驱动力,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是两个不同而又相互影响的子系统,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可看作是两者的叠加效应。因此,按照0.4和0.6的权重分配,得到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水平指数。

1.4 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

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算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度,以衡量两者共同发展的紧密程度(相互影响程度):

进一步计算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以衡量两者共同发展的同步水平。

为更加直观地说明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状况,采用均匀分布函数划分耦合协调度的区间和等级[12]:0~0.1为极度失调,0.100 1~0.2为严重失调,0.200 1~0.3为中度失调,0.300 1~0.4为轻度失调,0.400 1~0.5为濒临失调,0.500 1~0.6为勉强协调,0.600 1~0.7为初级协调,0.700 1~0.8为中级协调,0.800 1~0.9为良好协调,0.900 1~1.0为优质协调。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发展评价

从表2看出,农业信息化水平指数除北京以外的其他地区均较低。北京的农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0.954 0,排名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上海仅为0.595 8,与北京相差较大,而其他地区的农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普遍较低,表明我国农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农业现代化方面,天津、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广东等东部地区或沿海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指数普遍较高,表明这些地区的农业现代水平较高。从各地区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综合水平指数看,依然是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和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较高,中西部地区中湖北和陕西也相对较高,表明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较高的地区同样集中在东部或沿海等发达地区。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度方面(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只有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处于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表明我国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并不协调。

2.2 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且地区差异明显。首先,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在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不配套。农村信息资源分布较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其次,我国各地区之间农业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形成资源共享,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再次,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低。目前,大多数农村地区农业信息的传播仍然依靠传统的广播、电视或开会等渠道,农民接受农业信息方式被动,并且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另外,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地区差异。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充裕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科技人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支撑,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较好,相较于西部地区,其农业信息化的领先优势明显。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农业信息化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能力有限,导致农业信息化设施基础较差,农业技术人才缺失,农业信息化发展较缓慢。

2)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不协调。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农业信息化发展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意识到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助推作用。同时,目前我国“四化”发展的质量及同步水平有待提高,仍然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以及地区内发展不同步的困境,农业现代化发展比较滞后,各地区信息化融合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及两者的相互推动作用差异明显[10],也导致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表2 我国30个省(直辖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发展评价Table2 Evalua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30Provinces(Municipalities)of China

图示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等级的空间分布Fi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3 小结与建议

3.1 小结

从单一层面看,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且地区差异明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集中在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从整体角度看,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较高的同样是这些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的湖北和陕西的综合水平也相对较高。在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方面,大部分地区均处于轻度失调或濒临失调,仅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少数地区勉强协调或初级协调,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不协调。

3.2 建议

1)加强对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并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并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包括师资队伍的选择、教学体系的构建、培养方式方法的针对性和受训人员的匹配度等,对于农业部门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以及农村实用人才要分层培养。另外,对于培训后的专业人才应实行评估与考核制度,同时要优化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环境,适时建立农业信息人才培养基地,整合零散的教育培训资源。此外,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学科体系建设,利用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加强信息化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各级农业部门信息中心建设,强化对农业行政管理人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村信息员和农民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应用主体的信息素养。

2)积极争取惠农政策项目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根据发改委“十三五”提出的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按照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基本标准,结合环境优美和特色鲜明的更高要求,扎实推进农业重点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大棚、地膜和排污渠道的综合改造建设、电力排灌站的更新改造、河塘的疏浚、防洪设施的改扩建和农业机械的购置等。同时建立健全农业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信息化投资渠道。各地区政府应在政策上对农业信息财政预算专项的设立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3)强化并完善顶层设计,做好指引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总体战略思路和原则,在顶层设计上,要保持战略发展规划的连续性,突出总体性及其针对性,注重结构布局调整方向的引领性,坚持整体性的战略制定。各级农业部门要明确按照相关规划和指导要求,以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为统领,坚持市场导向、科技支撑、生态优先,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优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结构布局。各地区应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围绕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中具体的核心问题,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制定具体调整方案,有序地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1]唐启国.浅谈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信息化建设[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1):56-58.

[2]郑国清,尹红征,段韶芬.论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现代农业[J].河南农业科学,2004(11):39-42.

[3]高万林,李 桢,于丽娜,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257-261.

[4]郑红维.关于农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1(12):27-31.

[5]汪 冰.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9330-9331,9334.

[6]徐丽敏,郑国清,段韶芬,等.试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J].农业经济,2002(10):15-17.

[7]史纪安,杨改河.农业信息化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395-398.

[8]钱学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信息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9]雷程伟.农业现代化过程的农业信息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10]徐维祥,舒季君,唐根年.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J].经济地理,2014,34(9):1-6.

[11]吴振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协调状态测度研究——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27(7):101-105.

[12]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责任编辑:黄筑斌)

Evalua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CAI Yueling,WU Gonglia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30Provinces(municipalities)in 2015was determined by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volume coupled system model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index data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to understan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Results:There is an obvious high in East and low in West trend in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ecause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degree is at lower level overall in China.The integral development betwee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disharmony and most regions are at mild disharmony or on the Verge of disharmony level but Beijing,Shanghai and Jiangsu are at reluctance harmony or primary harmony level only.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S-9;S303.3

A

1001-3601(2016)10-0451-0167-04

2016-06-26;2016-08-29修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XJL0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面上项目(2015M570222);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资助项目(GXQG022014031);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SS201613)

蔡悦灵(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E-mail:272004492@qq.com

*通迅作者:吴功亮。E-mail:18177350119@163.com

猜你喜欢

耦合现代化信息化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边疆治理现代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