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2016-04-11熊焰波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策略

熊焰波

摘 要:应用题在小学数学考试中占有重要比例,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学好应用题意义非凡。因此,教师需要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多下功夫和心血,为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247-01

学生在小学阶段可以形成与发展许多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品质。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与内容。

一、让应用题联系现实生活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往往将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隔离,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只图表面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应该为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比例应用题”时,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她端着两杯冒着热气的牛奶去上课,这两杯牛奶是用奶粉沏的,并把这两杯牛奶分给两名学生喝,两名学生直摇头,一个说太浓,一个说太淡。老师问:“哪里出了问题?”有的学生回答:“没有按比例泡。”老师又问:“按怎样的比例泡好呢?”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按1∶2,有的说按1∶4,有的说按1∶10,这时老师拿出一桶奶粉,立刻就有学生提出:“看说明书,按1∶8的比例配制。”很多学生都想上来配制一杯可口的牛奶。有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本上被调动起来。这时老师适时地提出问题:“有一杯200克的白开水,应该加多少奶粉才合适?”课堂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得到加强,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啦。在课堂上这样创设生活情境也恰恰和对生活情境的论述相一致。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一节好的数学课

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应用题时,往往需要借助直观和操作活动来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找出算法。在应用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让学生通过动手剪一剪操作,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求其面积。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激发求知欲,增强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例如,学习了“步测”一课后,我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要求去测量跑道的周长、小操场的长和宽以及篮球场的长和宽,然后把测到的长度和调查到的实际长度作一比较,看谁测得最精确。

三、促进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学生在学习中能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学习内容比以前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实际,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例如,高年级实践活动课“可怕的白色污染”,教师可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然后组织让学生小组合作调查自己家和邻居家每月产生白色污染塑料袋的数量,再推算学校里所有学生家里一年丢掉的塑料袋的个数,并动手测量塑料袋的面积,推算一千户人家每年丢掉的塑料袋的面积,接下来学生可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做成幻灯片相互交流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的方法。这是一例综合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案例。

四、分析特点,注重技巧掌握应用题

虽然具有多种类型,但是,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来说,还是可以找到出题与解决的规律与特点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对小学数学应用题进行分析与钻研,为学生呈现出应用题的特征,将应用题进行归类。每一类型的应用题题目都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与方案,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下面,我们就来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

1、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法与综合法是两个相对的数学方法,分析法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分析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然后在题目中找到所有需要的条件。而综合法是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确定条件间的联系,直到将问题解决。比如在进行路程与速度的应用题讲解时,有这样的题目:甲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用时3小时到达目的地。返回时比原来每小时快了10千米,请问几小时可以回到出发地。利用分析法就是要先确定问题,要求时间,需要知道路程与速度,路程为去时的时间与速度的积,速度为去时的速度加10,这样,根据问题将条件找到就可以解决题目。利用综合法就是收集所有的条件,逐步推出问题。

2、画图法。前文中说到应用题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生对于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易于理解。因此,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简易的线段图或者简笔画来为学生呈现题目。比如一年级的加法应用题当中,有这样的题目:A停车场有15辆车,B停车场有7辆车,两个停车场共有多少辆车?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圆圈代替车辆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

五、小结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于学生思考能力与思维逻辑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实践,也是加强当代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笔者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角度出发,对加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几种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以此来与各位小学数学教学同仁共同提高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幼真.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Z1).

[2] 胡 艳.浅谈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J].数学教学,2009(04).

[3] 甘小英.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点滴[J].教育科学论坛,1999(02).

[4] 沈小燕.11类基本应用题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Z1).

猜你喜欢

应用题小学数学策略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